我就一昏君_能有什麼壞心思 第96章 沿海地區的奇怪土地收購,內閣銳評武舉製:雞肋
趙陽很快就找到內閣,照本宣科,說出了武舉的想法。
其實就是類似於打擂台,慢慢的選拔出足夠優秀的武者,在這一塊也分為男武舉和女武舉。
然而,反響卻是一般。
“老哥們?”趙陽愣住,他覺得這個製度挺好的啊。
“首輔大人。”張倩無奈的看了一眼這個首輔,“如今,花費大價錢搞這個,不太好吧。這武舉是要在乾國各地舉辦的。”
“可是……現在國庫充盈,錢不少啊。”趙陽道,“而且這樣能夠有利於選拔低層的武者。”
“低層有武者?”沈武忽的說道。
趙陽:“什麼意思?”
“我給你說道說道有武道天賦的孩子是怎麼樣的出身。”沈武道,“第一種,家庭貧困,要麼幸運的被收入到武林門派裡修煉武功,修煉出來後參加不參加武舉那是門派說了算。或者是不夠幸運,在貧困家裡做事。然後泯然眾人,頂多是體力比較強壯。但這樣的人是要當家裡的頂梁柱的,各種苦力活。除非軍隊有良好的福利才來,實際上,改革後的軍隊體製歡迎這樣的人。”
“第二種。家庭富貴。請老師,教導孩子武功,然後給他吃飽,吃飽了纔有力氣練武。準備好跌打藥,準備好武器,各種都是錢。但最後,參不參軍是家族說的算。”
“第三種。武林門派的孩子。一樣,參不參軍是武林門派說的算。”
“抽絲剝繭一看,武舉這個製度十分雞肋。科舉,考到了功名有福利,當官。而武將也就在戰時地位高,而且各方麵的影響力遠遠不如文官。”
“若是舉辦武舉,到時候選上來的都是些二流高手。趙首輔,怎麼給福利?”
“福利給少了,武舉不再有吸引力。”
“福利給多了,那以前的參軍渠道怎麼辦?現在參軍,靠著戰功慢慢升,殺多少,將軍位置升多少,沒有水分。而這武舉選拔出來的武人完全取決於總體質量。”
“武舉製度的目的是挑選民間人才,可事實是,民間的武人想參軍的自有其渠道,各地都可以進行。這是已經有的製度,你再加一個製度,搞不好就是一地雞毛,而且花費還很大,畢竟是全國範圍的選舉。篩選效果還得看參與者的總質量。”
“趙首輔,恕我直言,如今乾國可不能被這些雞肋之事拖了腳步。”
“但……您畢竟纔是首輔,此事可交給陛下定奪。”
沈武似乎是覺得說得有些太過了。
便補充了最後一句。
他心底是覺得趙陽有些不務正業的。
雖然他知道了活字印刷術,還有水泥,這些很大程度都取決於趙陽上任後提高了工人地位,創辦工科院等學院的原因。
但這一次可和趙陽的專業領域相差甚遠,他不得不給出中肯的意見。
“……”趙陽有些難受。
他驟然聽到這個製度是耳目一新的。
對啊,文人士子可以搞科舉,為什麼武人不能搞科舉呢?
加了這個製度,那就能通過武舉篩選出各種武功高手參軍,增強乾國國力。
但經過沈武這麼一說,趙陽覺得自己的確是太過理想化了。
“每一個新的想法都值得肯定。”
“詢問陛下之意見吧。”
趙陽喃喃自語了一句,然後開始寫奏疏。
其餘閣臣看了他一眼,隱晦的交流了一下眼神,各自搖搖頭,然後去做各自的事情了。
在閣臣們心目中的趙陽:不如珂午。
…………
羅林很快就收到了內閣首輔傳來的摺子。
看完之後,他一驚。
沒想到這個時代竟然有人能夠提出武舉,這個武舉製度是在武則天時期提出來的,在後續都沒有受到特彆的重視,的確是因為比較雞肋。
隻有在清朝時期,武舉才被重視起來,武者們趨之若鶩。
羅林看著上麵寫的好的與不好的。
也點點頭。
結合他知道的原世界曆史,內閣對於這個武舉的評價很中肯:雞肋,花費大量錢財而起不到特彆大的用處。
“好!就你了!”
他還沒有放棄敗壞國運呢。
這個肯定可以。
花錢好啊,把錢都花出去,隻有花出去了錢,纔有可能敗壞國運!
於是。
訊息傳來。
內閣懵逼了。
內閣閣臣:“???”
“這……”沈武覺得臉上有些掛不住。
他覺得這個武舉製度很拉胯,很雞肋,但是至今沒有做錯過什麼選擇的皇帝卻選擇了同意這個決策。
莫非……是有什麼地方沒有想到的嗎?
沈武陷入了沉思之中。
其餘內閣閣臣也百思不得其解。
甚至趙陽也感到很奇怪。
因為……就連趙陽都被沈武的一番說辭給說服了!
這、為什麼陛下會同意武舉製??
趙陽麻了。
“陛下這麼做,一定有他的深意!我就說武舉製度好嘛。”趙陽負手而立。
“好在哪?”譚斐啟冷不丁的問。
“咳咳。”趙陽糊弄過去。
開始去安排做事的人了。
內閣閣臣一群老頭子,一看就知道就連趙陽也不知道為什麼陛下會同意這個決策。
但是他們也想不出來,便暫時不想。
隔日。
此事傳遞到了在家修身養性的珂午耳中,珂午挑眉,直接開始來回思考這件事,琢磨著皇帝的深意。
但也沒有琢磨出個什麼來。
…………
這件事上了日程,第一個武舉會試地點就是在紫荊城。
訊息傳出去。
在武林之中掀起波瀾。
“武者的科舉?這……意思是拿到好名次,能當將軍嗎?”
“啊?我以為參軍是要去相關部門彙報來著,這樣也能參軍嗎?”
“不清楚……”
“反正我不想參軍,咱就這麼條小命,混混日子,喝酒吃肉多好。”
“是啊,江湖上瀟灑不比上戰場搏命好得多?”
不少武者打了退堂鼓。
隻能說,思想覺悟這一塊還是有待建設的。
而隨著國庫裡的銀子大把大把的流出去,武舉也是很快的實施起來。
內閣畢竟是輔佐皇帝的,而且如今的內閣上下一心,沒有搞窩裡鬥,所以也是花了心思完善了武舉製度。
順利的話,在四月份中旬,第一次武舉就可以在紫荊城舉行了。
而也是在這個時候。
沿海地區的錦衣衛傳來了訊息。
因為當地的錦衣衛小首領判斷這件事挺不正常的。
沿海地區的大量土地被當地商人所購買。
而且是非常大麵積的。
錦衣衛剛開始聽到這個訊息的時候,以為是當地豪強在豪取搶奪,以勢壓人,迫使農民賣田。
我錦衣衛此時正是巔峰時期,敢搞這種小動作?!
結果一查。
錦衣衛們愣住了。
因為這是真的。
當地富人花費了十幾倍於田地的價格,購買了大量的土地。
全部走正規流程。
錢也到了農民的手中。
不少的農民因此過上了好日子。
錦衣衛懵逼了。
怎麼可能?當地豪強轉性了?
但出於嚴謹,還是將此時……彙報到了朝廷!
內閣再次聚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