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類型 > 我看凡間這些年 > 第 45 章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我看凡間這些年 第 45 章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

晨光初透時,鄭軍五萬鐵甲已如黑雲壓城排在武嶺郡外。毛穗跨坐烏騅馬上,金鱗甲映著朝霞泛起血色,身後旌旗獵獵,上書“鄭”字如刀刻鐵鑄。他眯眼望向城頭眾將,見正中的那少年將軍銀甲染血卻脊背筆挺,不由嗤笑:“黃口小兒,也配與某對陣?”

副將策馬上前低語:“將軍,昨夜蛟妖攪陣,弟兄們心有餘悸,今日……”話音未落,毛穗馬鞭已破空抽在副將肩甲:“荒唐!區區精怪,豈能阻我五萬雄師?”那副將所言若在營中他還要多思多慮,但已上了戰場,怎能容忍說這種話?不殺他以示軍威便是仁慈了。對於昨日蛟妖他自認也是仍存忌憚,他不過是會些行軍陣法,其他的與那些將士彆無二致,若那蛟妖不是被金甲神綁去,隻怕昨日他就與五萬兵士共赴黃泉了。但就是因為這,他萬萬不能留守駐地,若叫閒言起軍心敗,他還如何領軍敗將!毛穗揚鞭直指城樓,聲震四野:“趙家小兒!你父囚君王殺手足,竊據齊都!你焉敢在此負隅頑抗,不如降了某,某替你向鄭王討個萬戶侯!”

毛穗所言是各國流傳許久之話,前三個字說的就是趙礫領政而齊王臥病在床之事,後三個字則是近來才傳開的說齊王有意傳為小兒子趙昭,卻被趙礫殺了弟弟一家之事。城頭忽起一陣騷動。趙洵單手按劍踏前一步,玄色披風捲著硝煙翻飛如墨:“毛將軍可知何為‘載蒼’?”他振臂高舉青銅劍,劍脊上古篆在晨光中流轉,這劍原先為大鄒戰神薑耳所有,被鄒王賜名“載蒼”,薑耳死後便不知去向,也是在天下名劍之中人人慾得的,毛穗怎會不知?

趙洵舉著劍,高聲道:“吾承家教!言‘載蒼者,承天覆地,護佑蒼生!’今日武嶺郡在,吾趙謙正就在;武嶺郡破——“劍鋒猛然劈向城垛,火星迸濺間青石應聲而裂:“某當以血濟蒼生!



城牆上人心振奮,毛穗臉色鐵青,金瓜錘重重砸向戰鼓。霎時箭雨蔽日,雲梯如林。然先鋒士卒方抵護城河,忽聞地底隆隆悶響,數十丈城牆前竟轟然塌陷!黑土裹著碎石湧動成譚,數百鄭軍不及呼救便墜入深淵。後陣騎兵收勢不及,馬蹄深陷泥坑,頃刻間人仰馬翻。

“起盾!繞行西側甕城!”毛穗厲聲喝令。然軍令未落,天際烏雲驟聚,豆大雨珠裹著冰雹傾盆砸下。鄭軍重甲遇水更沉,鐵靴陷在泥濘中寸步難行。城頭又現數十架投石機,裹著火油的巨石呼嘯墜地,遇雨水竟騰起丈高毒煙——原是葉瑞以硝石混入鬆脂,借雨生瘴!

毛穗抹去麵上泥漿,眼見親衛在毒煙中咳血倒地,終於暴喝:“取某的破陣旗來!”猩紅令旗剛立,東南忽起颶風。迷霧中似有千軍萬馬奔騰,待鄭軍斥候探路,卻見三岔口古槐無風自動,枝杈交錯竟將通路封死。一裨將縱馬欲斬枯藤,馬蹄方踏入林蔭道,兩側山壁轟然滾落巨石,生生將五千精騎困成甕中之鼈。

“好個九宮八卦陣!”毛穗金錘砸碎轅門立柱,眼中卻迸出精光,“傳令!前軍佯攻,中軍掘地道,後軍備火鷂子——某倒要看看這陣法經得住幾輪火攻!”

城內一時叫好聲連綿不斷,眾人皆呼葉神仙法術了得!郡守府此刻卻燈火通明。趙洵解甲散發,正伏案疾書。纔將信傳出又喚人進來詢問郡內安置情況。李昌道:“陣亡將士屍首已全數安葬,傷殘將士所住的醫館和夥房、住所也都分開了。醫館放在了東西兩坊,夥房和住所排到了南邊。原先混住的城野也分開了,城外野人一律放到了邊……”趙洵忽然出聲止住李昌,道“不分城野,給他們一樣的待遇。”

“公子三思!”在李昌後方的郡監捧著舊籍冊渾身發抖,“自宣王定‘城籍野冊’,二百年來從未……”青銅劍鞘猛地拍在案幾,震得硯台跳起三寸。趙洵擡眼時,眸中漆黑無光,道:“二百年前宣王分籍是為禦狄,如今狄人早成齊民!爾等看看城外——”他推開軒窗,烽火映亮甕城中搭灶熬粥的野人婦孺,“昨日運礌石者誰?今晨補城牆者誰?此刻在毒煙中拾箭者又是誰?”

“城破家亡,他們理當如此……”郡監說話聲音愈小,他名趙啟群,本是王室王上幾代的一個落魄公子後代,硬要算起來還得是趙洵叔父輩。可他這一脈早已敗落,也就是憑這點血緣才勉強來這偏遠地方當個郡監,向來就謹小慎微,昨日見趙洵二話不說就砍了郡守,他更不敢多言,隻是害怕皆暄怪罪,又管不住自己的嘴,這才又要說又不敢大聲,每每說完都要低下頭去躲起。

趙洵也不管他,隻說:“我已請奏齊王廢除野人戶籍。凡武嶺郡轄內,不論城廂野外,皆錄黃冊,按丁授田。”頓了頓,他道:“黃冊和授田待戰後再行,此刻先除了分隔。”此話不容辯駁,他們隻能去辦。

一夜無事,城外的毛穗時時派兵攻城,但有著葉瑞的陣法,倒也不足為懼。須知這陣法並非隻有幾麵旗幟,旗幟不過是引發陣變的號令,除此之外,葉瑞和應琮還分彆帶人在城邊苦乾良久,這才定下了這防住毛穗的陣法。若如葉瑞所說,再給他們些時間,這陣法威力更大,便是擋下一年半載都不成問題。如今陣法受限,隻得祈禱援軍速至!

第二日晨,趙洵依例巡過城頭,又往各坊市走動。突的,一跛足老丈突然闖入,粗布衣上還沾著守城時的火油:“賤民張鐵替西野三十六村謝公子大恩!”他重重叩首,懷中滾出個陶罐,“這是鄉親們省下的一些吃食,上不得檯麵,求大人莫要嫌棄。”那陶罐中是些糠粥薄餅,若放在平常,不說趙洵,便是城內百姓也是不大吃的。可如今武嶺郡物資匱乏,這已經算是極好的了,若思及他們原先城野區分,隻怕這些食物是城外野人們省了五六日才得下的。此番可謂是禮輕情意重,趙洵哪忍嫌棄?哪能不喜?他親自俯身將張鐵扶起,擡眼望去,附近百姓全都看著他們:這般仁義之主,怎能不得人心?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