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靠種田養活二十萬邊軍 第27章 冬衣 落後就要捱打,同誌仍需努力!…
冬衣
落後就要捱打,同誌仍需努力!……
清晨已過,
驕陽漸升,屋外石榴花開得正好,豔紅似火,惱人的知了卻不合時宜的飛進樹蔭,
嚶嚶嗡嗡地聒噪。
儘管小林聽到蟬鳴便立即悄聲過去將其攆走,
還是將正在睡懶覺的曲花間吵醒了。
曲花間向來睡得晚,
起得也晚,
但古代房屋到底沒有什麼隔音設計,
屋外動靜稍微大一些,
就能將他驚醒。
手底下的人都知道他的習慣,隻要沒有要緊的事,一般不會早上來尋他。
胡管事是在午飯後帶著人來的,他躬身行禮,
跟在身後的五個人也跟著彎腰。
經胡管事私下交代,
這五個人都是從前給原主父親做事的,
能力品行都還不錯,
除了他們五人還有幾個能力不太行的,他自己做主給安排在分店做活計了。
隻見一麵曲花間也看不出什麼,隻讓幾人做了個自我介紹。
五個人年紀都不小,
最年輕那個,也有四十出頭,和胡管事一個姓,胡管事叫胡廣青,
他叫胡廣藍,兩人是隔了三代的堂兄弟。
還有一個歲數最大的,叫吳家寶,已經五十二了,
在這個平均年齡六十幾歲的年代,他這個年紀算得上是黃土埋了大半截了。
這麼大歲數了還來找工作,曲花間向胡廣青投去疑惑的眼神,胡廣青會意小聲在他耳邊交代。
“老吳啊,前年雪災的時候他家房子被壓垮了,兒子兒媳都被砸死了,留下一對孫兒,平日裡他老伴帶孫子,他在碼頭抗包掙錢養家,身體好著呢。
而且他以前可是跟著老東家南下做過生意,很得器重,隻是老伴兒身子骨弱,常年吃藥,抗包已經供不起了,這才求到我這來……”
胡廣青給老吳說了不少好話,又拍胸脯保證這人能力絕對是幾人裡麵最強的,曲花間這才點點頭示意繼續。
另外三個分彆叫周海,李勤和李富貴。
李勤從前是曲記雜貨鋪的掌櫃,李富貴則打理過一間酒樓,周海是酒樓的大廚。
胡廣青正在籌備開第三家火鍋店分店,曲花間便讓他將李富貴和周海帶著,若合適就安排做掌櫃。
李勤被安排去城外莊子上,給楊管事打下手。
而老吳,曲花間暫時沒說要給他安排什麼職務,隻讓他跟在自己身邊做些雜事,老吳也不多話,點頭應是。
“工錢的話,因為現在沒什麼工作給你,就按一個月三兩銀子給你算,包兩頓飯,每十日休息一日如何?”
三兩銀子在曲家隻比負責灑掃的婆子高一些,收入雖說跟碼頭抗包差不多,但不用下重力氣不說,還包兩頓飯,能節省一筆夥食費,老吳對此已經很滿意了。
畢竟歲數到這了,力氣一日不如一日,能得到這份輕省活計,他知道是東家看他可憐,想到家中日日都要吃藥的老妻,和才幾歲大的孫兒,老吳隻剩下滿滿的感激。
——
老吳在曲家待了半個多月,平日裡除了跟著東家去各處產業視察,就是看看賬本。
除了看,曲花間有時也會提一些問題,他都一一回答。
到底是多活了幾十年,許多事情他的處理方式都經驗老道,講起話來頭頭是道,他的建議多數都被採納了。
葡萄酒開工的時候,林茂回來了,帶著新的一批貨物。
邊軍將士有了糧食,這次不必像之前那樣著急,曲花間特意給林茂放了幾日假,好好休息一陣再南下。
林冉嘴上彆彆扭扭的說一點都不想自家兄長,身體卻十分誠實,蹦蹦跳跳的收拾了小包裹,跟著林茂回鄉下了。
林茂在鄉下的房子前年被雪壓垮了,這兩年又一直忙著給東家做事,也沒顧得上修葺,好在陳成家今年新修了幾間青磚大瓦房,回去也有地方可以借住。
雖說兄妹倆平時都住在曲家,但在鄉下人眼裡,老家就是根,不能丟,林茂打算將原先的破茅屋推平重新修兩間房。
陳成聽說好友打算修新房,還特意問了問他銀子夠不夠,不夠的話可以先從自己這裡借點,被林茂婉言拒絕了。
“你可彆跟我客氣,有需要儘管提,對了,冉丫頭的藥錢你還給東家了沒?”
林茂一臉認真的拒絕,陳成隻得將錢袋子往懷裡塞。
林茂點點頭,“還了。”
“那可太好了,如今你債也還清了,等新房修起來,就該琢磨著討個媳婦了。”陳成十分替好友高興,樂嗬嗬地說。
林茂還真沒怎麼考慮過娶媳婦的事,隻道隨緣就好。
次日,林茂請的匠人如約而至,原先的老房子隻剩幾麵殘牆斷壁,三下五除二便被推平了。
——
這邊林茂熱熱鬨鬨的修新房,那邊曲花間正找到老吳談話。
他問老吳願不願意去南方發展,“我知道,故土難離,你若願意,可以先去試試,若合適再將家人接過去,不合適的話再回來。”
老吳有些猶豫,畢竟自己妻子身體不好,孫兒又還小,可曲花間接下來的話打斷了他的疑慮。
他讓老吳將家人接來曲家居住,同林茂和餘三母子一般。
家人住在曲家,有人照看,老吳沒再糾結,連忙點頭答應,東家讓他去南方是看中他,這樣的機會彆人想要都求不來。
“下次林茂南下時你便跟他一道去,多跟曲寶熟悉熟悉,乾得好了,我不會虧待你的。”
曲花間的打算是培養老吳常駐南方,打理那邊的生意,將曲寶換回來,身邊小林照顧人雖說妥帖,但為人太過木訥,許多事情不好交給他辦。
還有幽州那邊,也得安排人常駐,曲花間長長地歎口氣,人手還是太少了!
隻是這些東西急也急不來,還是過好眼下更為重要。
接下來的日子曲花間沒再折騰新的生意,而且把手上的事情一件件捋順,查漏補缺。
林茂休息了半個月,新房一封頂,還沒住上兩日,便主動銷了假,帶著老吳南下了。
兩人走了沒多久,便到了秋收季。
曲花間抽空去莊子上看了看,秋日陽光正好,金黃的麥浪連線碧空,形成一卷顏色分明的彩畫。
遠處水稻還未完全成熟,青黃相接,要等小麥收割完剛好能接上。
今年是個豐收年,地裡割麥子的佃農一個個曬得黑黢黢的,汗水將麻衣打濕貼在背上,看著就很黏膩難受,但他們臉上卻掛著滿足的笑容。
至少今年不會餓肚子了。
緊鑼密鼓的秋收持續了近兩個月,最後一粒糧食入倉後不久,天上也飄下了第一片雪花。
第一場雪稀稀疏疏下了小半天,屋頂上鋪滿一層薄薄的銀霜,氣溫也明顯下降許多,小林早早的點上炭盆,又奉上一杯溫茶。
曲花間小口小口的啄飲著茶水,有些擔憂的看向北方,幽州地處北荒,冷得比冀州早得多,此時怕已經大雪封路了。
林茂前兩日剛到青岱,此次南下,沒再買糧,而是將貨物換來的銀錢買了冬衣和布匹棉花之類的過冬物品送往邊城。
也不知道夠不夠,冬衣昂貴,哪怕是最便宜的粗麻布夾棉衣,也要一百多文一套。
但北荒嚴寒,普通的薄棉衣根本不頂用,一件衣服起碼得塞兩三斤棉花才能勉強保暖。
而一斤棉花得要六七十文,算下來一兩銀子也僅夠買三套衣服的。
邊軍將士二十萬,光衣服就要六七萬兩銀子,加上做棉被的麻布和棉花,得要二十多萬兩銀子。
之前臨近秋日,幽州軍民都忙著搶收莊稼,跑山人也少,拉回來的貨物賣了不到十萬兩,加上自家產出的貨物,和南方的生意,林林總總湊了十三萬兩。
好在曲花間讓林茂把上次南下剩的黃金一並帶上,又托秦家作保,打了好幾張欠條才湊夠了物資。
看到賬本上奪目的赤字,曲花間心在滴血,這二十萬邊軍簡直是吞金獸!
好在棉衣棉被這些東西不算消耗品,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一套少說也能穿個好幾年,不然再厚的家底也乾不了這虧本買賣。
刻在華國人靈魂裡的基因讓曲花間充滿乾勁,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窮不能虧子彈。
落後就要捱打,同誌仍需努力!
若是讓韃靼的馬蹄踏破邊城防線,誰都不能獨善其身,到時候想做個偏安一隅的富家翁就隻能是夢想了,夢裡想想。
冬日往往是最清閒的時候,農民不用種地,商人不會在冬天走商,除了要上班的牛馬,大多數人都老老實實待在家裡窩冬,曲花間也不例外。
鹹魚終於可以短暫的躺平,但曲花間隻能算半條鹹魚。
“老師,囡囡的作業我檢查完了,您看看對不對。”林冉遞上一個線裝的小作業本。
“嗯,勾出來的都是對的,錯題你給囡囡講了嗎?”曲花間迅速過了一遍小本子上的題目,眉頭微蹙。
囡囡全名吳囡囡,還有她哥哥吳康康,是老吳的一雙孫兒孫女。
教兩個也是教,四個也是教,老吳的家人搬來之後,曲花間便讓倆孩子跟著林冉和李阿大一起讀書。
好在有兩個大的帶著小的,教學進度也沒拉太慢。
林冉現在儼然有點“小班長”的影子了,一本正經的彙報:“都講了,我還讓囡囡重新做了一遍,都做對了,就是康康還有兩道題沒做對。”
吳康康今年七歲,正是狗都嫌棄的年紀,活潑好動得很,讀書也容易走神,好在還算聽話,雖然讀得不好,至少態度端正。
曲花間也不強求,讀書隻為知事明理,也不是非要成績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