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宿舍,炸翻全網! 第7章
搖晃,也不會翻。
有一次,因為一篇關於“校園霸淩”的文章,我們在宿舍裡吵了起來。
“我覺得,那些人就應該被曝光!
讓她們無地自容!”
小雅義憤填膺地說。
“曝光?
那是把她們放到網上,讓彆人評判?
說不定,我們也被“曲解”了呢?”
我猶豫著說,畢竟,我們也算是在網絡上“紅”起來了。
“就是!”
林曉溪接話,“我們不能走老路。
老路就是“圍觀”和“審判”。
我們要做的是……“治癒”。
你想啊,那些欺淩彆人的人,內心是不是也很空虛?
如果有人能用“笑”來化解她們的“憤怒”,會不會更好?”
“用笑?”
小雅覺得不可思議。
“對,用梗。
比如說,一個同學總是被人欺負,大家可以用“表情包”來安慰他,也可以用“嘲諷”的方式,把那個欺負人的學生,“玩”到不好意思為止。
我們不“指名道姓”,但是,我們在“氣氛”上,就能讓她們意識到,“欺負人”這件事,是多麼……“丟臉”。
比如,我們會製作一些“梗圖”,把欺淩者的行為,描繪成一種滑稽可笑的“表演”。
例如,某個欺淩者總是喜歡在背後嚼舌根,我們就會做一個“背後靈”的表情包,配上文字:“我的背後好像有隻……喜歡嚼口香糖的……”。
這種方式,讓施暴者在一種“被觀看”又“被嘲笑”的氛圍中,慢慢收斂。”
這個“無聲的反霸淩”計劃,在我們宿舍,漸漸成型。
它不是什麼驚天動地的“揭露”,而是在校園裡,悄悄傳播的“幽默的力量”。
我們通過表情包、有趣的段子,把那些校園霸淩的“不良行為”,描繪成一種“搞笑”的“表演”,讓施暴者,在一種“被觀看”又“被嘲笑”的氛圍中,慢慢收斂。
8那天,我們又在宿舍開了一個“直播帶貨”。
這個項目,完全是“無心插柳”。
一開始,隻是為了湊齊我們下個月的“零食基金”。
我們隨便拿了點宿舍裡有的,什麼耳機、筆記本、甚至還有上次活動剩下的“校徽”,就開始胡說八道。
“姐妹們,看過來!
這款耳機,戴上它,就能聽到心跳的聲音,它不隻是一個耳機,更是你“社恐”時,唯一的靈魂伴侶!”
我賣力地說著,腦子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