窩囊老爹惡毒奶,開局屯糧去逃荒 115
田月娥
永安城客棧內,顧大錘看著顧老太給他新找的媳婦心裡開心不已。
這田月娥乃滁州人士,逃荒路上婆家全沒了,隻剩下她一人。
她靠著乞討和村裡族人的幫襯纔有驚無險的來到了永安城。
比起柳氏,這田月娥不但年輕漂亮還更懂得討顧老太歡心,沒兩天就成功拿下了顧大錘和兩個老的。
張翠花坐在一旁嗑瓜子,眼中滿是鄙夷。
“一看就不是什麼好東西,這麼會拿捏人心,搞不好是從窯子裡出來的下爛玩意兒。”
聽到張翠花的抱怨,顧聽琴看向正在給顧老太捏肩的田月娥。
“娘,咱們待會兒就要出發去京城了,犯不著和不相乾的人置氣。”
聽到這話,張翠花心裡更不舒服了。
“憑啥我閨女出息了還要帶上二房那一家?你是不知道,當時為了給你哥湊束脩,二房和咱家鬨得有多僵。”
想到顧念知,顧聽琴心裡那種很奇怪的感覺又湧了上來。
她總覺得事情不該是這樣的,好像有什麼東西脫離了掌控……
臘月初九的大雪覆蓋了永安城,街邊屍體掩埋在雪下徹底沒了聲息。
顧聽琴坐在傅照野腿上,一床厚厚的被子裹著二人。
“阿野,這麼大的雪我們不會有危險嗎?”
路麵上的積雪都幾厘米厚了,顧老太他們的板車走著走著都會打滑。
“沒事的,若後麵雪太大咱們就騎馬。”
“好。”
出了永安城,他們的馬車在雪地中很快就引來了流民的注意。
樹林中,一群三四百人的難民看著遠去的馬車蠢蠢欲動……
桃花村。
今天排隊的人更少了,大家似乎形成了默契,每到一個時間點就會有一批難民過來領粥,拿到粥就立馬離開。
杜淮生來到村口時,隻見顧留生三人正在窩棚裡煮著菜粥。
比起外麵零下十多度的天,小小的粥棚因為灶火的原因竟有些溫暖。
“裡正,您怎麼過來啦?”
前幾天他們就認識了桃花村裡正杜淮生,聽說這人還曾考中過進士,顧留生對此人頓時多了一份敬意。
“我來看看這邊難民是怎麼一個情況。”
顧留生急忙將這幾天的情況告訴了杜淮生,在知道難民們都是分批次過來的時候,他點了點頭。
“官府那邊搭建了難民收容地,聽說一間土坯房住三十多個人,男女分開,雖然擁擠但還算暖和,在家挨著坐在一起還能暖和些。”
顧留生點頭。
原來如此!
見這邊沒什麼事,杜淮生就回家去了。
這天氣,他纔出來一會兒便凍得生疼,還是少出來為妙。
顧有田家中,自從知道了餘翠翠需要補充營養後,顧有田父子幾人便每天去村裡買雞蛋給她吃,一頓兩個從沒落下。
剛開始餘翠翠還不肯吃,可拗不過顧有田,最後還是滿心感激的吃了。
大牛嬸家也送了三十個雞蛋過去,這大手筆把顧有田都整得有些不好意思了。
範陳芳也是一改之前的刻薄,對大牛嬸和柳氏熱絡了起來。
尋常人家姑娘坐月子,就算孃家也不一定捨得送三十個雞蛋呢,大牛嬸的這份恩情她記下了。
顧念知想著大牛嬸已經送了那麼多雞蛋了,於是便提了兩包紅糖、十斤精米過去,中午餘翠翠就吃上了紅糖煮雞蛋,整個人幸福得笑容就沒消失過。
範陳芳都三十多歲了也沒吃過幾次紅糖,當餘翠翠將碗裡的紅糖水留給她時,她感動得想哭。
“你快吃完吧,吃完了纔有奶水給平安喝,我知道老媽子喝啥紅糖水!”
說著,就端起碗親自給餘翠翠餵了進去。
顧有田看她們娘倆推來推去的,乾脆又去衝了一碗紅糖水給範陳芳。
“親家,你這是乾啥?紅糖多金貴的東西,你快拿去給大江喝。”
範陳芳瞪著眼前的紅糖水,生怕顧有田給她灌到嘴裡糟蹋了。
“哎呀!人家念知帶了兩包呢,你喝一小碗又不會咋滴?大不了喝完了咱們再買就是了。”
範陳芳看著說大話的顧有田忍不住撇了撇嘴。
她又不是不知道他家啥情況。
顧有田婆娘死得早,他一個人拉著兩個兒子長大家裡窮得叮當響,這蓋新房子的錢都不知道是哪裡得來的意外之財呢!
搞不好早就花光了!
“買買買,這紅糖多貴你不知道啊?”
顧有田當然知道糖貴,但他們家現在也有些餘錢,平時省著點花,但也不至於連讓她們娘倆連口糖水都喝不起!
最後範陳芳還是沒把糖水喝了,她來到範大江那裡硬是逼著範大江喝了進去,然後才一臉滿意的走出了房間。
臘月十五,氣溫已經降到零下十五度,人們已經躲在被子裡不願意出門。
顧念知想著顧留生夫妻倆年紀也大了,後麵還會降溫,他們每天去粥棚這麼折騰也不是個辦法。
她來到杜淮生家裡說明瞭這個情況,當得知官府設定了難民收容地的時候,顧念知他們提議能不能每隔一段時間送一點糧食過去,讓那邊看守的士兵和難民自己組織煮粥。
杜淮生想了一下,覺得可行,於是他們敲定了每隔七天往收容地送一百斤糙米和五十斤乾菜,至於怎麼煮稀粥這個問題根本不用擔心,那裡的士兵衙役知道該怎麼做。
解決了這個問題後,顧念知給住在外院的顧留生一家送了一壇子豬油、一條臘肉、五十斤白麵以及一捆乾菜,柴和鹽廚房裡都有,所以便不用額外送去。
大家都安靜的躲在屋子裡,大雪越下越大,很多大樹都被壓斷了,其他村子中出現了無數起房屋倒塌事件。
好在桃花村條件不錯,土坯房每日清掃一下大雪還不至於被壓倒。
村裡人都熱情的給住在破廟裡的杜白井一家送了吃的用的,柳氏本想送些禦寒的被子過去,但奈何顧念知空間裡的都是些現在高科技大棉被,所以隻能出錢在村子裡買了兩床。
最後母女倆趕著騾子馱著兩床被子、一袋糙米、一袋乾菜來到了破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