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我是正德帝 > 第289章 迷茫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我是正德帝 第289章 迷茫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皇帝想乾什麼?

從皇帝所下發的詔書來看,皇帝似乎想通過一些舉措來改變當下的局麵,甚至有想要重新回到正德十六年之前狀態的想法,不過其具體目的和深層意圖並不十分明晰。

而群臣這邊,在知曉皇帝和楊廷和在內閣對話結果後,戶部主事官上奏表達了諸多看法與諫言。“”首先強調君主若要謹慎對待上天的警示,那必須急於拯救民眾的生計,而要拯救民生,就得先去除危害民眾的因素。“今天下之為民害者,孰有甚於監督織造之使乎?近奉明詔革除常州、無錫二府,萬姓歡呼,若脫水火。卻因內局之奏,留蘇杭、應天督造,群臣驚惶,竭力交諫,而陛下一無所聽者,何哉?隻以兩宮之進用為急,與自古賢妃並稱儉德?”暗指皇帝難道隻是急於滿足兩宮的進用需求,而不顧及自古賢妃所秉持的節儉品德嗎?

朱厚照看著青筋暴起,魏彬、陳敬、蘇進、張大順等人大氣不敢喘侍立在一側。

朱厚照看著奏本就見到奏本中接著引用太祖曾對侍臣說的話,“太祖嘗謂侍臣曰:今富有四海,何欲不得?然檢製其心,惟恐驕盈。”並且指出皇後在宮廷中都能以身作則,穿著洗過的舊衣,並非是刻意作秀,而是真心擔憂隨意糟蹋東西、侵奪損害民眾財物。

“臣聞人子之孝,莫大於成親之名。陛下若必執此為奉,恐聖母之心亦有未安耳。”進一步闡述為人子儘孝,最重要的是成全親人的好名聲,若皇帝執意要進行這些可能損害民眾利益的供奉之事,恐怕聖母心裡也會不安。

“古稱君德之養,必左右仆從,罔非正人。若此乾營,即為讒佞,宜亟去之,以彰憲典。”還提及外界對皇帝此舉有所質疑,擔心宮掖之人借機請托,若真如此,那是很可怕的情況,以前成湯都曾因女謁讒夫之事而自省,古時就強調君主培養德行,身邊仆從必須都是正直之人,像這種鑽營請托的行為就是讒佞之舉,應當趕緊去除,以彰顯法典威嚴。

況且此次詔書裁革的內容不止這一項,這一項要是恢複了,其他的弊政,如西廠、內行廠也難保不會死灰複燃,要是那樣,正德十六年之前年間的種種弊政就會一一恢複,到時候恐怕就病入膏肓、不可救藥了。

“伏乞陛下念祖宗創業之艱,憫四海困瘁之極,畏天心仁愛之戒,及此差遣未發,明告在廷,罷黜織造,以安人心,以迴天意。”

朱厚照坐在禦榻之上,麵色凝重地看著手中這份看起來言辭懇切的奏章,心中猶如翻江倒海一般。他怎麼不知這官員所言句句在理,可祖宗舊製與現實困境就像兩條緊緊纏繞的繩索,勒得他有些喘不過氣來。

他想起了正德十六年來到這個世界的情形了,從曆史書上的隻字片語中自己篤定著一心想要重振朝綱,有所作為,卻不想在這推行新政的道路上,步步荊棘。

如今這罷黜織造一事,看似隻是關乎衣物錦緞的供應,實則牽一發而動全身,背後涉及各方利益博弈。

片刻後,朱厚照將奏本交付魏彬道:“好好收起來,謄寫到紙張上,張貼在屏風上,我細細研讀。”

魏彬道:“奴婢遵旨。”

朱厚照慵懶地靠在禦榻之上,雙眼微眯,目光緩緩掃視了一圈站在殿內的一乾人等。他看似神色平靜,實則內心波濤洶湧,這段日子與大臣們的周旋、朝堂上的明爭暗鬥,讓他心力交瘁。

那眼神仿若帶著幾分審視,又透著些難以言說的疲憊,片刻後,他微微抬手,開口道:“張大順之外,你們暫且退下。”

魏彬、陳敬、蘇進等三人聽到這話,忙不迭地躬身行禮,口中稱著

“遵旨”,隨後依次退下。

此刻,屋內內就剩下皇帝與張大順兩人。朱厚照輕輕歎了口氣,用略帶著疲憊的聲音問道:“我是桀紂之君嗎?”

朱厚照現在也被搞鬱悶了,不禁懷疑,自己的這些努力,在大臣們眼中究竟算什麼,難道真如桀紂那般昏庸無道,才引得臣子們諸多不滿?

張大順聞言一愣,顯然沒料到皇帝會突然丟擲這麼一個沉重的問題。他微微抬頭,眼神中閃過一絲慌亂,心下暗自思忖:皇上今日這是怎麼了?怎會如此自怨自艾。旋即鎮定下來,連忙道:“萬歲爺這是哪裡話,朝堂之上君主與大臣意見相悖之事常有,滿朝文武,兩榜的進士,都是飽讀詩書之人,誰會這樣說?”

朱厚照卻仿若看透了他的心思,嘴角勾起一抹苦笑,擺了擺手道:“你不用這樣安慰我了,我現在也算想明白了,其實這天子和大臣也就是搭夥過日子,過得來就過,過不下去就分。以前我覺著他們忤逆我的之意,我就廷杖他們,後來自從回了宮裡,就不再這樣下了,為什麼?就是覺著廷杖一點意思也沒有,我越打,他們名聲越好,得不償失,後來就嚴苛執法。發現不法就抄家,發配。你看夏言不錯,還有那個李充嗣也不錯,不過就他們也不行,朕還派遣了錦衣衛,所以夏言和李充嗣的官聲也是一落千丈。為什麼,還不是和我走的近了?王瓊、王憲、王瓚、秦金,這四個大臣也被他們瞧不起,定國公徐光祚因為也和我走的,成了我這個威武大將軍的人了,他們就看不過要,就整他,但是他自己不乾淨,被抓了把柄。”

朱厚照說著,眼神愈發黯淡,仿若對這朝堂的暗流湧動感到深深的無力。他心裡清楚,自己想要有所作為,可這朝堂的水太深,各方勢力盤根錯節,每一步都走得異常艱難。

張大順在一旁靜靜地聽著皇帝的長篇大論,心中便知最近皇帝壓力有些大了,很多話他也沒辦法插嘴,隻能在一旁乾著急。暗自想著:得想法子讓皇上鬆快鬆快才行。

待朱厚照說完,他猶豫了一下,勸道:“萬歲爺,不行去宮外散散心吧,老是困在在這裡也不大行。”

朱厚照微微抬起頭,目光看向張大順,似是在考量他的建議。他心裡有些猶豫,一方麵確實渴望能逃離這壓抑的朝堂,出去透透氣;另一方麵,又擔心大臣們借機生事,畢竟自己一舉一動都備受矚目。接著道:“那你說說你去哪裡?”

張大順糾結了一下,心中暗自權衡利弊。他想,西苑景色優美,又離宮不遠,既能讓皇帝放鬆心情,又不至於太過遠離朝政。

可這是在正德朝,他也清楚,西苑在大臣們眼中,仿若一個禁忌之地,皇上若是貿然前往,定會引發朝堂新一輪的非議。但看著皇上這副模樣,他還是咬咬牙,便道:“西苑。”

朱厚照一愣,顯然沒料到他會提及這個地方,臉上閃過一絲猶豫。他心裡一哆嗦,想著:這要是去了西苑,外朝還不說死我?那些大臣們定會抓住把柄,彈劾的奏章怕是又要如雪片般飛來。

張大順見皇帝這般模樣,趕忙解釋道:“萬歲爺,您去西苑又不是如同以往一般留在那裡了,朝政辦公仍在乾清宮。對外說,去散心。”

他試圖打消皇帝的顧慮,讓他能安心出行。他心想,隻要安排得當,既能讓皇上舒緩心情,又能堵住大臣們的嘴,何樂而不為呢?

朱厚照聞言,沉思片刻,最終道:“你看著安排吧。”

張大順連忙道:“好,奴婢下去就和各位衙門太監打招呼。”

正說話間,一小太監進來手捧著奏本道:“萬歲爺,有奏本。”

朱厚照開啟看了兩眼隨即扔到禦案上嘟囔道:“說什麼來什麼,李充嗣要辭了官位去。”說著坐了起來,道:“說什麼力衰不能解君憂,恐附陛下重托。張大順,我念,你寫。”

張大順聞言趕忙將紙筆備好,朱厚照便開口道:“你的才能和見識都很老成,聲譽和名望一向顯著,參與國家政事的重任,特地這樣任命,不允許推辭。”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