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正德帝 第337章 計深遠
第337章
計深遠
毛紀見皇帝沉默不語,心中不禁微微忐忑,尋思著還有要事未稟,便上前一步,恭敬奏道:“陛下,科道官彈劾南京兵部侍郎席書、巡撫都禦史胡錠以及巡撫蘇淞李充嗣,言其等賑災不力,致使百姓多有死傷,且有貪墨銀兩之嫌。此三人皆已呈上自辯疏。依聖意,派禦前侍衛張溶同司禮監、戶部衙門官前去查辦,臣等票擬,擬派司禮監文書太監張大順、南京戶部侍郎蔣恭,協同禦前侍衛張溶,共辦此欽差之事。”
朱厚照聽著毛紀的陳奏,微微蹙起眉頭,手中輕輕摩挲著案上的玉虎,緩緩道:“司禮監便差蘇進去吧。其餘人等,朕並無異議。”
毛紀聽聞,趕忙躬身應道:“臣遵旨。”
朱厚照又問道:“還有何事要奏?”
毛紀接著回稟:“臣等票擬,將甘肅巡撫陳九疇調任至雲南,甘肅巡撫一職,則由原任寧夏巡撫、現督察院右副督禦史王時中接任。”
朱厚照從禦榻上起身,踱步問道:“朕記得,此人是弘治三年進士,初授河南鄢陵知縣。如今怕快六十了吧?”
毛紀含笑道:“陛下好記性。此人剛除父喪,且熟悉西北軍務,最是合適不過,且西北需要老成持重之人。”
朱厚照微微點頭,毛紀見狀,知曉皇帝已然默許,便欲告退。
“先生且慢,”
朱厚照見毛紀要走,忙從案上拿起一本奏疏,遞與毛紀,“這是夏助所上的乞親衛改營製疏。先生且瞧瞧,有何見解,說與朕聽。”
毛紀躬身雙手接過奏本,小心翼翼展開,逐字逐句細細讀了起來。待看完後,毛紀微微皺眉,沉思片刻道:“陛下,依臣愚見,這夏助所奏親衛改營一事,雖看似有理,欲整頓親衛之製,以強軍備。然其中卻有諸多可斟酌之處。親衛向來是拱衛陛下之精銳,其營製曆經多年,自有其規製。若貿然更改,恐生諸多事端。且所提之法,需耗費大量錢糧,如今各處多事,尚需銀錢,此時行此舉措,怕是於國帑不利。”
原來剛剛忽然提到的南京協守保定侯梁永福大概率是因為此事,少不了是皇帝的連襟,身處南京的魏國公徐鵬舉的舉薦和操作。
朱厚照聽了,神色凝重,在殿中來回踱步,而後道:“先生所言,朕亦有所慮。但親衛之製,確實也有可改良之處。若不革新,恐難應日後之變。”
言罷,朱厚照看向毛紀,“先生可有兩全之策?既能革新親衛之製,又不致耗費過多錢糧,且保諸事安穩。”
毛紀低頭思索良久,緩緩道:“陛下,臣以為可先於親衛中擇一部分試行此製,觀其成效。若可行,再逐步推廣。如此一來,即便有問題,也可及時調整,不致影響大局。至於錢糧之事,可從各地賦稅中,酌量撥出一部分,專款專用,以解燃眉之急。”
朱厚照聽後,眼睛一亮,但是很快便又喪氣了起來:“先生此計甚妙!隻是如此不知何時方能成事。”
毛紀趕忙寬慰皇帝道:“陛下勿憂,今日之大明非太祖太宗時,隻要陛下勵精圖治,何愁大事不成?”
朱厚照聞言知道毛紀是在寬慰自己,同時對待毛紀的感觀再次好轉,比楊廷和、蔣冕好多了。
不過朱厚照要是知道毛紀的內心想法估計要吐血,現在毛紀立誌效仿李東陽,將張大順比作劉瑾、王振!
張大順比劉瑾、王振有過之而無不及,這小孩子心思細膩,聰明。皇帝身邊要這麼聰明的太監乾什麼?從剛剛奏對中毛紀更加確信,皇帝離不開張大順!
此時朱厚照笑道:“先生莫要寬慰我了。這事兒,朕再計較。”
毛紀正要再言,此時劉全忠進來道:“主子爺,榮王來了。”
朱厚照便道:“讓他進來。”
不一會兒簾子掀開,卻見一個頭戴翼善冠,穿赤色盤領窄袖袍,前後及兩肩各金織蟠龍。正是榮王朱載坖。
朱載坖見毛紀也在,剛剛踏入的一隻腳就要收回,卻被朱厚照眼尖瞅見道:“乾什麼?還不進來?”
朱載坖這才進來。
毛紀趕忙行禮,朱載坖連忙道:“毛師傅不必多禮。”
朱厚照見此招手讓他進前來,朱厚照對著毛紀道:“此子貪玩了。”
毛紀聞言一愣,心中不大會意皇帝為何這麼沒來由來那麼一句於是道:“殿下年紀尚小,此乃天性。”
朱厚照撫著朱載坖的背道:“他出閣講學時間已經很長了,侍講學士們都說他好學。真不知此子日後如何。”
毛紀接著道:“列聖庇佑,又有賢臣輔弼,大明千秋萬代。”同時心中也在感歎:“這要是皇帝親兒子就好了。”
此刻毛紀心中有個衝動,就是奏請皇帝立榮王為皇太子。可是他不敢,這層窗戶紙捅破了,皇帝和皇後如何?太後如何?
雖然現在大家都預設了此事。
朱厚照卻笑道:“大明朝不是隻靠賢君、賢臣的。”然後轉頭看著朱載坖:“你來做什麼?”
朱載坖道:“孩兒聽聞父親一人在暖閣批改奏本,特來向父皇請安。”
朱厚照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一抹淡淡的笑容,輕聲說道:“我讀英宗皇帝實錄,英宗年少時,一日宣宗抱英宗置膝上,問:‘他日為天子,能令天下太平乎?’英宗對曰:‘能。宣宗又問:‘有乾國之紀者,敢親總六師往正其罪乎?’英宗又對:‘能。’”
然後朱厚照緩緩伸出手來,再次輕輕地撫摸著朱載坖的後背,目光凝視著他問道:“日後你為天子,能令天下太平乎?”
“不吉利啊,”毛紀聞言心中嘀咕,然而與此同時,他的心臟卻突然開始劇烈地跳動,一股難以抑製的激動之情湧上心頭,“這是要立皇太子?”
卻見朱載坖沉思片刻道:“我不做天子。”
此言一出,猶如一道驚雷在屋中炸響,在場的眾人皆是大吃一驚。尤其是毛紀,他瞪大了眼睛,滿臉驚愕之色,險些一口氣喘不上來。
朱厚照笑問道:“為何?”
朱載坖道:“剛剛父皇讀英宗實錄有此問,兒曾讀《後漢書》明帝本季記載:十七年正月,謁原陵,夜夢先帝、太後,如平生歡,既寤,悲不能寐。兒問學士楊慎、嚴嵩,楊慎答‘明帝性孝愛,此人之常情’。嚴嵩答‘光武帝後情深,父母愛子,子孝父母,溫情自然非常。’兒子聞言,頗有感悟,所以不願為天子,隻願在父母膝下承歡。”
毛紀聞言心中也是感慨萬分,深深一拜道:“榮王仁孝,社稷之福。”
朱厚照看著麵前的這個孩子心中也是感動萬分,於是道:“父母愛子,則為之計深遠,子愛父母,仁之實,事親是也。今日方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