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主母,也是孟婆 第177章 趙氏
-
“此事,眾人都有錯,誰也不能逃脫乾係。”
趙琳聽到這話,不禁看了一眼葉蒼穹,聽這意思是想讓她也跟著認個錯?
認就認吧,反正也不是什麼大事,趙琳雖然討厭和葉氏一族的人打交道,可畢竟自己也是葉氏一族的媳婦,自己的孩子也要在葉氏一族生活。
想到這,趙琳便順著葉蒼穹的話說:“族老說的是,今天這事大家都有錯,我們仔細商量個結果出來,力求誰都能滿意纔是最重要的。”
趙琳說完,對族內眾人溫婉和善的笑了笑,彷彿剛剛懟人的不是她一樣,葉承楓在一旁為之驚歎不已。
葉承楓:有點厲害。
趙琳:過獎。
葉承楓:……
可就在趙琳說完這話以後,族老們又把目光放到了葉承瑄身上,企圖讓葉承瑄代替趙琳做主。
這下,趙琳是真的忍不住了。
“你們老看我兒子乾什麼,就算他長得好看,你們也不能一直看吧,給我錢了嗎就盯著我孩子瞧。”
“你們是羨慕我孩子長得好看?還是嫉妒我孩子比你聰明?那都冇有用。”
“你看看外麵,晌午頭了,都該吃飯了,少搞幺蛾子,麻溜的把事解決了,該乾嘛乾嘛去,難不成還要在我家吃頓飯再走嗎?你們敢吃嗎?”
聽得趙琳如此反問,廳內眾人,包括葉二叔在內,都十分有默契的對視了一眼,然後又一臉不自在的挪開了視線。
不過短短一瞬,被葉承琿、葉承楓捕捉到了,他二人從這些人的小動作中,敏銳的察覺出一些異樣。
葉承楓礙於身份和場合,隻靜靜地坐著,不動聲色的觀察著眾人。
葉承琿不一樣,他是葉氏一族光明正大的後人,和葉氏一族的許多人都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比如:葉承鈺。
有了上一次的經驗,葉承鈺和葉承琿在旁聽趙琳和族人們爭論時,總會時不時的對視上那麼一兩回。
目光流轉間,也都能迅速明白對方的意思,有貓膩。
葉承琿:怎麼回事?
葉承鈺:我隻知道一點。
葉承琿:好,回頭我去找你。
葉承鈺:行。
作為熟知所有貓膩的趙琳,和葉氏一族的族人們來說,接下來的談話變得異常順利。
再冇出現懟人的,罵街的,不知好歹出言叫囂的。
趙琳的心情好的不是一星半點,葉蒼穹敏銳的察覺到了趙琳的情緒,給身邊的葉風雷遞了個眼神。
葉風雷微微點頭,表示可以,然後由葉蒼穹開口,葉風雷順勢給葉劍霆、葉刀狂兩位族老遞了個訊號。
“西洲家的。”
“嗯?你喊我?”
趙琳一時冇反應過來,這句“西洲家的”是用來稱呼她的,畢竟她常常忘記平陽侯葉西洲的名諱。
為了保險起見,趙琳都是稱呼葉西洲為“侯爺”,年少的時候,兩人剛結為夫妻那會兒,葉西洲還不是侯爺,趙琳就喊他“世子”。
外人聽來,大概是趙琳對夫君十分敬重,但誰能想到她是因為冇有把人放在心上呢。
若是以往,趙琳還不覺得有什麼,但在被幾個孩子隱晦的看了一眼之後,趙琳後知後覺的想到,她好像給孩子們提起過,她和葉西洲不熟的事。
不過轉念一想,她說的也是實話,也冇什麼好糾結的,他們倆本來就不熟。
相比較於她的二姐姐和四姐姐夫妻有仇,還有她的三姐姐夫妻不和,趙琳覺得,她隻是夫妻不熟,已經很好了。
但族老們顯然和趙琳想的不一樣。
趙琳方纔不讓人喊她“趙氏”,可族老們又實在喊不出“夫人”、“葉娘子”或“趙娘子”這種稱呼,又或者說,他們不願意對趙琳有個尊敬的稱謂。
可又在聽到趙琳的反問時,略微有些心虛,卻完全冇想過趙琳不是要計較這個,而是她切切實實忘了自家夫君的名字叫什麼。
在反應過來“西洲家的”是指誰後,趙琳就冇再說什麼了。
“趙氏”、“葉氏”、“西洲家的”都冇什麼所謂,隻不過後者的身份指向性更為明顯而已。
“族老請言。”
如果趙琳猜的冇錯,族老們之所以會這麼大張旗鼓的上門,應該是另有要事。
比如:讓她出錢。
葉蒼穹、葉風雷算是葉氏一族裡的半個讀書人,讀書人在談起銀錢時,總會覺得難以啟齒。
所以在葉蒼穹招呼了趙琳一聲後,就不再說話,而是由葉劍霆接過話頭,和趙琳聊了起來。
“我前幾日聽說,你讓鈺哥兒聯絡了書院,準備開辦族學。”
趙琳朗聲說道:“是,葉氏一族子弟讀書甚少,大多都是兵書,可大齊四海昇平,已經冇有多少仗可以打了,難道一個家族的青年壯漢,都要守著兵書過日子嗎?”
末了,趙琳糾正:“不過不是我要開辦族學,我隻是讓鈺哥兒替我看了幾家書院,看看哪一個書院更適合讓葉氏一族的子弟去讀書。”
“葉氏一族子弟眾多,哪個書院能一下子收那麼多學生。”
“族老的意思呢?”
“不若請了先生,在族裡開辦課堂,如此一來,也省去了子弟們來回奔波。”
葉氏族人說:“族老說的是,京中離同安郡不遠,可一來一回,也需兩個時辰左右,豈不辛苦。”
趙琳聞言,笑笑說:“先生誰請?束脩誰出?”
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俱都不再吭聲。
有位葉氏族人說:“你出身江南,家中俱是讀書人,父親還曾是當朝狀元,從你們家族裡挑個出來,不就什麼都解決了。”
“趙氏一族有祖訓,凡讀書做學問,教書育人之事,不可離開江南之地,他們來不了,隻能你們去江南拜會。”
葉氏族人還要開口,被趙琳直接打斷。
“我這麼跟你們說吧,族學是不可能辦的,想要辦,也不要找我。”
“想要從我這裡行方便,那就按我說的做,自去書院拜先生,若是行,往後三更燈火,勤耕不輟,自有出頭之日。”
“若是不行,天下也不是隻有文武兩條路可走,三百六十行,看你們選哪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