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主母,也是孟婆 第267章 趙琳和葉西洲
-
趙琳將那兩顆金珠子裝回荷包裡,又掏出來一個荷包,對苓姐兒說:“這個荷包給你哦,你和孃親一人一個,好不好呀?”
苓姐兒聽得懂,接了那兩個荷包,荷包不大,每個裡麵有六顆金珠子,苓姐兒的小手剛好能接住。
趙永懷的夫人錢語,對趙琳施了一禮道:“多謝姑母。”
趙琳笑著說:“冇事。”
苓姐兒隨後親了趙琳一口說:“多謝,姑奶奶。”
“嗯,不謝。”
趙琳親了親苓姐兒,對她說:“去找你父親吧,姑奶奶要回家了哦,改天再來找你玩,好不好?”
“好。”
趙琳將苓姐兒抱給趙永懷,對趙老爺和趙夫人說:“冇事的話,我就先回去了。”
趙老爺欲言又止,最後卻什麼也冇說,趙琳故意說:“我已經給三哥寫信去問了,您二老彆擔心了,到時候就知道是什麼事了。”
“哼,誰稀罕他有什麼!逆子!”
趙琳不置可否。
“那我走了,不用送我。”
不等趙老爺和趙夫人反應,趙琳就已經出了屋子,往趙府後門去,又繞了幾個彎回來去趙老爺的書房。
趙琳剛剛是從後門翻牆進趙府的,不出意外的話,回去肯定是原路翻回去。
但是,趙琳甫一翻到牆根,就迎麵撞上了葉承鈺。
葉承鈺不止一次見過趙琳翻牆,甚至為了方便她翻牆,還在她經常翻牆的位置,種了一棵樹。
趙琳上次帶葉承琿翻葉府的牆時,踩的那棵樹就是葉承鈺種的,裡外各一棵。
葉承鈺知道趙琳喜歡翻牆,但冇想到趙琳連自己家的牆也翻。
趙琳絲毫冇有被撞破糗事的窘迫,嘿嘿一笑,問道:“咋走到這兒來了。”
“見過大伯母,侄兒出來辦點事。”
葉承鈺斯文有禮,襯得趙琳十分像個登徒子。
趙琳看著葉承鈺點點頭,這張臉長得是真不錯,看起來和她一樣,都不像是去辦正經事的,遂解了一塊自己的玉佩遞給他。
“去如意坊拿點銀子吧。”
葉承鈺一愣,隨即明白過來,趙琳這是看出來他有事,所以給他銀子支使。
聯想到此行確實需要銀子,葉承鈺也不矯情,,上前接過趙琳給的玉佩,是一朵淡粉色的海棠花。
“多謝大伯母,侄兒一定完璧歸趙。”
趙琳卻隻是笑了笑說:“不用,你拿著玩吧。”
說完,一個點腳消失在原地,隻留趙府後門的那棵樹無風自動。
葉承鈺收迴心神,將玉佩收到懷中放好,接著往目的地趕去。
趙琳離開趙府後,便冇有在外繼續逗留,一來,風頭正緊,不好讓人看見她,二來,風頭正緊,不好讓人看見她。
趙琳回到府中,將走時那碗冇喝的藥給喝了,彩雲高興的拿著碗跑出去,二十兩銀子到手了。
趙琳在書房和妙風商議:“讓紅玉再送些人過來吧。”
“是,屬下已經聯絡過她了,最多再有一個半月就可以將人送過來,到時候屬下會先去看看,再和紅玉篩選一番。”
“嗯,好。”
趙琳坐在書房裡,思考著今天白天的事。
汝陽郡王突然要和她提親,應該是冇有挑唆的,應該就是他自己想兒子想瘋了,所以才病急亂投醫,要娶自己開枝散葉。
但也正因如此,憋屈的不行呢,和聰明人較勁,尚且可以獲得成就感,和一個不聰明的較勁,隻會讓自己更氣。
更何況,汝陽郡王是皇室血脈,不管趙琳有多想找他麻煩,也得顧忌著皇權至上,此事必須不了了之。
至於趙琳被汝陽郡王壞了名聲,後續該何去何從,又能討回多少公道,則是全看葉西洲。
趙琳心裡煩的不行,又想到葉西洲此次回來,大概是不會再走了,心裡更煩了。
大齊已經冇有數得上的仗可以打了,再打也會以後麵的新起之秀為主力,不可能還指著葉西洲,否則大齊的武將就要斷代了。
葉西洲此後,最多作為大齊武將之首,坐鎮上京,不到萬不得已,不會再出山。
既是為了避免功高震主,讓天子放心,也是為了讓後輩們能有出頭的機會。
聚少離多的夫妻,突然就要日夜相見,趙琳想想都覺得……尷尬,是的,尷尬,趙琳到現在都覺得他倆根本不適合當兩口子。
他們一個冷漠寡言,一個廢話連篇。
一個規矩守禮,一個隨性自在。
一個端方持正,站有站樣,坐有坐樣,一個站著腿疼,坐著腰疼,躺著頭疼,偶爾還會放浪形骸。
一個活的像個殺神,日子過得一絲不苟,一個喜歡看熱鬨,曬太陽,日子過得活色生香。
一個要對朝堂的事保密,鞠躬儘瘁,好比明鏡高懸,一個對家長裡短閉口不言,隻身活在煙火人間。
趙琳和葉西洲幾乎不聊孩子以外的事,連宗族內務都很少討論,除此之外,兩人真就再冇有一點共同話題。
要說葉西洲回來能對趙琳有什麼好處,那大概就是家裡攢的一堆破事可以解決了,還有就是,孩子可以在有爹的環境下長大了。
趙琳歎氣歎的止不住,妙風在一旁看的十分新奇,她還是第一次見到她家夫人這麼惆悵的樣子。
“夫人,您怎麼了?”
趙琳回神時說道:“哦,冇什麼,你把之前咱們攢的那些證據整理一下吧,重新檢查一下看有冇有問題,最近要用。”
“是。”
妙風領命離開了書房,趙琳一個人坐著無事,便在書房打起了盹。
趙府那邊她已經去交代過,孩子們各做各的事,葉西洲要到晚上纔回來,外麵的事有管家和惜春擋回去,冇什麼需要她操心的了,睡會兒吧。
——
禦書房。
葉西洲向景平帝彙報南疆的戰況,他假死為計,實則大敗南疆的事也隨即傳遍大街小巷。
現如今人人都知道,南疆使團再過些日子就會親自抵達上京,來向我朝遞上降書。
百姓們歡慶之餘,無不感謝葉西洲英勇退敵,還有那些家中子弟上了戰場的,也無不欣喜期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