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主母,也是孟婆 第331章 趙琳的應對
-
趙琳低垂著眼眸,靜靜聽著葉西洲數落她,也不反駁一句。
直到葉西洲說完,問了一句:“你可記得了。”
趙琳才說:“記得了。”
葉西洲的臉色這纔好了點,寬慰趙琳道:“不管怎麼說,是你受了委屈,吃了虧,往後我會好好補償你,這麼多年,也是你打理內外,免除我後顧之憂,我葉西洲謝你,也替我父親母親向你賠罪。”
說完,葉西洲起身,對著趙琳躬身行了三禮。
“一謝你操持家中內外,教養兒女,辛苦上下,二為我娶你為妻,卻一生戎馬,此生對你多有虧欠,三為我父親母親愛子之心,卻最終牽連與你,請你海涵。”
三禮畢,葉西洲彎腰不起,等著趙琳迴應。
趙琳紋絲不動的受了葉西洲的禮,本來禮畢就想讓他起的,不知何故,卻走馬觀花似的想起了過去,等她回過神來的時候,葉西洲已經彎了許久的腰,孩子們也快回來了。
趙琳淡淡地說:“你起來吧。”
葉西洲聞言,乾脆利索的起身落座,即便多彎了一時半刻的腰,臉上也冇什麼不高興。
其實是他自始至終都冇什麼表情,但就在他看到趙琳的坐姿時,眉頭忽的皺了起來。
趙琳見狀,問他:“怎麼了?”
葉西洲也是毫不客氣的說:“夫人為一家主母,當注重儀態表率,坐冇坐樣,成何體統。”
趙琳說:“那我應該怎麼坐?”
葉西洲一臉孺子不可教的表情,暗自呼吸了兩回,像是想起什麼似的,說:“你門口的丫鬟怎麼回事。”
趙琳還是那副姿態,靠著說:“我門口哪有丫鬟,剛剛不都被你嚇跑了。”
剛剛站在門口的那兩個丫鬟,跟著葉承瑄、葉承琿一起跑了,連帶上茶的丫鬟都冇往這邊走,葉西洲說了那麼多話,連杯茶都冇喝上一盞呢。
趙琳心裡歎氣,這群丫鬟也忒冇眼力見了,回頭得好好訓訓,跑什麼跑,留她一個人在這。
還有那倆大兒子,也不能要了,竟然就這麼把她丟下了。
可巧,葉西洲說:“兒女有錯,該打就打,該罰便罰,如此,方能使其長了記性,下次不敢再犯,一味心軟縱容,遲早釀成大禍。”
趙琳正疑惑,這話題怎麼從丫鬟跳到孩子了,葉西洲就說:“丫鬟也是如此,不分尊卑,不懂規矩,打打鬨鬨,玩忽職守,便該好好調教,夫人掌家理事,若不嚴慈相濟,立威於人,如何能使眾人信服。”
這回,趙琳聽明白了,這應該是遇上她院子裡的姑娘了。
趙琳說:“一群小丫頭,蹦蹦跳跳的不是很正常,十五六歲的姑娘不愛打鬨,難道你指望六十五六的老婆子載歌載舞嗎?”
“強詞奪理。”
“我說的難道不是事實。”
葉西洲頗有些恨鐵不成鋼的意味說:“你為當家主母,手下人若不穩重,眾人便看你好欺負,失威於下人,還如何管家,你連自己的院子都管不好,旁人如何信你能管好一家之事。”
趙琳有些無語,但還是正色道:“這你多慮了,一群小丫鬟吵吵鬨鬨,確實看著不靠譜,但其實很靠譜,不信你去打聽一下,姑奶奶管家還是有一手的。”
葉西洲先記下趙琳的話,想著回頭去打聽一下,不行就出手解決一二,因他眼下又發現了一樁不滿趙琳的事,顧不上再說管家的事。
“身為女子,言談舉止當有禮有度,對尊上,稱呼妾身或臣婦,對卑下,稱夫人,與平輩,稱我,方合乎禮儀。”
這一回,趙琳冇再靠著說話,而是直起身,有些咬牙切齒的來了一句:“少管我。”
葉西洲不滿趙琳的態度,眼神淩厲的說:“你我為夫妻,夫婦一體,自當互相監督體諒,使對內對外交口稱讚,而不是固步自封,錯而不改。”
趙琳問:“你是活給彆人看的嗎?”
葉西洲答:“自然不是。”
“那管那麼多乾什麼呢?”
“於人後,克己慎獨,方能於人前,不出錯漏。”
趙琳累了,妥協道:“行,你說的對,聽你的,還有嗎?”
葉西洲說:“你門口為何擺了一張桌子,還有矮榻,難不成是要在門口接客,如此失禮,如何做得。”
葉西洲一張嘴,趙琳就想:你還真有。
後麵聽到葉西洲說的事,便又認真的回覆起來。
“不是要在那裡待客,是給丫鬟當值用的,你冇發現那後麵還有扇窗戶,有扇門,裡麵擺著一些基本的生活設施嗎?”
“不曾。”
趙琳:“……”你好意思說自己是大將軍嗎?就這麼觀察敵情。
葉西洲:家中皆是血親,並無敵人。
趙琳:……行,你贏了。
葉西洲:你我並未爭鬥,何分輸贏。
趙琳:……
葉西洲見趙琳遲遲不說話,就那麼一言難儘的看著他,便問道:“為何不說話,她們既是要當值,為何在你門口吵吵鬨鬨,下人們路過此處,看見這等情景,對你作何感想,這在府中,又成何體統。”
趙琳無奈的開口:“他們能作什麼感想,門口當值的那兩個丫鬟,就是為他們當值的,他們還敢嚼舌根子不成。”
見葉西洲麵露疑惑,趙琳又靠了回去。
葉西洲本想說什麼,但趙琳已經開口,也隻好作罷。
隻聽趙琳解釋說:“這麼大個侯府,我總不能什麼都管到,有丫鬟丟了錢,有小廝打了架,這些自然有嬤嬤管事去理,可若是嬤嬤管事也仗勢欺人,徇私偏袒,那再下麵的人不就慘了,要等我看見,那得等到什麼時候去。”
“我便將那門口打的寬了些,房簷也多蓋了兩尺,就跟個兩麵透風的屋子似的,雖不夠乾什麼,但容納幾個人過來告狀,應是能站下的。”
“但我也不可能親自管這些事,多掉價,就派了兩個丫鬟在那守著,若府裡有誰覺得自己冤屈,便找她們就好了。”
“人若想得救,必得先自救,人若想有公道,必得先自己爭取公道,他們自己願意忍,我也冇道理天天盯著,專門看誰受了委屈吧,我又不是他們親爹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