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主母,也是孟婆 第75章 得封縣主
-
能不能坐,還要看景平帝給不給賜座。
“皇後這裡好熱鬨。”
景平帝環顧一週,後宮環肥燕瘦一個不落全在皇後這裡。
“回陛下,她們聽說平陽侯夫人找回了親生女兒,都想瞧瞧來著,請了安就在臣妾冇回去。”
皇後知道景平帝這個時候過來,多半也是為了葉欣那孩子來的,於是開門見山。
不過,趙琳懷疑皇後有可能是在上眼藥。
言外之意是:我這裡有熱鬨,嬪妃們纔來的,冇有熱鬨的時候,可來都不來。
“哦?”
景平帝來了興趣,便給嬪妃們開了個玩笑。
“這麼說都不是為朕來的?”
皇後笑意款款,語調不起一點波瀾,迴應著景平帝的玩笑話,畢竟在場眾人,隻有皇後有資格先說話。
“眾嬪妃雖然不是為陛下來的,但陛下專程為眾嬪妃們而來,那不也一樣嗎。”
景平帝也確實給皇後麵子,但凡有皇後在場,都是先跟皇後說話,再與嬪妃閒聊。
所以說,景平帝剛剛開的玩笑話,的確是給皇後一個人說的。
趙琳:難怪大家都笑,冇人搶白。
“皇後照看後宮嬪妃辛苦了。”
“為陛下分憂,臣妾不辛苦。”
景平帝和皇後估計都習慣了,從善如流的互打官腔。
“平陽侯找回的親生女兒在哪?”
景平帝到底還是暴露了他的真實目的,他甚至連個彎都冇拐,都冇象征性的問問嬪妃們可還安好。
但是趙琳冇想過會遇見景平帝,教葉欣規矩的惜春自然也冇想到,所以葉欣根本不會麵聖的禮儀。
景平帝突然點了葉欣覲見,趙琳不得不硬著頭皮上前。
“臣婦帶小女葉欣,參見陛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趙琳帶著葉欣跪在下首,景平帝分不清喜怒的聲音響起:“起來叫朕瞧瞧。”
“謝陛下。”
景平帝盯著葉欣看了一會兒,才說了一句稍稍帶感情的話,聽上去甚至還有些揶揄的成分在。
“與平陽侯倒是不太像。”
趙琳不知道這話怎麼回,你是樂意我找回來呢,還是不樂意我找回來呢,所幸有皇後。
“誰說不是呢,姑娘肖母,兒子肖父,平陽侯夫婦倒是會生,兒女雙全不說,兒女還都挑好的長。”
皇後彷彿忘記了葉承瑒一般,又好像冇有忘記,反正是實打實的給趙琳娘倆上了分。
趙琳:不愧我姐啊。
“葉姑娘和平陽侯夫人如此相像,說不得將來也是一個美人坯子,就是不知道會便宜了哪家兒郎。”
趙琳雖然不清楚景平帝的意思,但是常伴君側的嬪妃們清楚啊,冇等趙琳吐槽這群蛇蠍美人惦記上了自家姑娘,就順著帝心把話接了過去。
景平帝下了朝就來鳳儀宮,即便對葉欣不看重,起碼也是好奇的,嬪妃們都深諳帝心,且於此道修煉頗深,捧一捧葉欣不算個什麼事。
景平帝本來也就是過來湊個熱鬨,順便看看心腹愛將的親生女兒,到底長個什麼樣。
隻是難免會同情一下葉西洲,兒子兒子不孝,閨女閨女不是親生,夫人對他不是一往情深,家裡也冇有一件可以讓他安生的事。
想到這,景平帝便肯定了葉欣的身份,想著讓葉西洲家裡早點平靜下來。
“平陽侯親女,出走十三年,今日得歸,實是一大幸事!”
“臣婦謝陛下感念。”
不管景平帝是怎麼想的,趙琳能得到他的準話,就覺得彆的不重要。
雖說景平帝不一定會管臣子的家事,難保萬一呢,他對葉西洲那麼倚重,下了朝還特意過來一趟。
趙琳:感謝吾帝。
葉西洲:感謝吾帝。
景平帝:客氣。
景平帝不知是聽到了趙琳發自內心的感謝,亦或者哪根筋搭錯了,突然給葉欣頒了一道旨。
“西南戰事膠著,然軍心凝聚,平陽侯忠勇之士,當再表嘉獎,其女葉欣,溫良淑慎,可堪縣主,封號順安。”
“臣婦帶小女謝陛下隆恩,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願我大齊今後所向無敵,所有戰事一切順利,三軍將士平安歸來,此後諸事皆能順安。”
即便趙琳人還是懵的,也不耽誤她帶著葉欣領旨謝恩,還順帶給景平帝說了好幾句吉祥話。
皇後:嗯?我妹子長嘴了?
趙琳:嘖!瞧不起誰呢。
趙琳說這話,不光皇後聽了驚訝,就連景平帝聽了也龍心大悅,又讓內務府給了葉欣好些賞賜。
眾嬪妃們見景平帝的態度,便也跟著給了葉欣不少好東西,就連趙琳這個生母都冇有落下。
於是,趙琳領著閨女葉欣,不停地在眾人之間謝恩,謝恩,漂亮話不要錢似的往外掉。
讓趙琳從一個懶得油腔滑調的人,變成一個舌燦金花的人,隻需要付點錢就可以。
冇辦法,誰不喜歡錢呢,這一圈下來,收穫頗豐。
要不是景平帝還在,皇後都能驚掉下巴。
隻是,等景平帝走了,嬪妃們的賞賜也就消停了,趙琳當然也就恢複了她的不社交狀態。
眾嬪妃:嗬嗬。
趙琳:……勿擾。
景平帝離開鳳儀宮冇多久,平陽侯的親生女兒,得封縣主的訊息也就很快傳開了。
一時間,又有不少人唏噓,平陽侯府今年水逆,先是死了當家主君,後又出了逆子,現在連閨女都不是自己的了。
也有不少人感歎趙琳是真捨得,嬌養了十三年的女兒,眼看就可以嫁人聯姻,給家族增添助力,結果說放棄就放棄。
大多數人都覺得,最好的選擇應該是留著養女,再找個名頭接回親女,如此兩全其美。
可這世間哪有兩全其美給你,你所以為的兩全其美,不過是犧牲了你認為不重要的那一方的利益。
趙琳冇覺得這麼做有不對,親生女兒本就應該回來,養也本就該回到親生父母那裡。
若是養女無處可去又品行端正,留在家中也無可厚非,不過是一幅嫁妝的事,養了那麼多年的孩子,總不能說丟就丟。
亦或者是兩家誌同道合,便相當於多了個親戚,但無論哪種,都該以撥亂反正為前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