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天賦證長生 第2章 浮雲道院
-
大約一個時辰後,白鶴的前進方向改變,朝著雲中鑽入。
許青鬆垂目望去,視野豁然開朗。
滿目蒼翠,青山綠湖相伴,恍如從冬日雪原步入了夏日青川。
遠處層巒疊嶂,千山聳入雲中,萬壑接續延綿,青鬆為衣,雲霧做巾。
山中寰宇連環,宮樓鑲嵌其中。
群山之前,還有翠綠湖泊,綿延不知幾許,恍若圍住了山巒。
而在湖岸邊上和湖水之上,皆有高樓閣房,連成一片,像是世外桃源,亦像神仙府邸。
小道童心情好了不少,主動介紹道:“道院便在此處,山中為內院,湖外為外院,居士以後就住在外院,在那。”
許青鬆順著他指尖看去,隻見湖光瀲灩映照間,一片規整如棋盤、密密麻麻的院落群,沿著湖岸鋪展開來,一眼望不到儘頭。
不多時,白鶴落於地麵,許青鬆也在小道童的幫助下落地。
旋即小道童給他簡單介紹了一番如今情況。
“居士需去往青羽殿,選定居所,領取衣袍,修行事宜也會有人交待,小道就此告辭,願居士仙道長青。”
許青鬆從懷中掏出兩根糖果,叫停小道童:“許某身上還有兩根糖果,贈予仙師,還請仙師告知名諱,我也好記住仙師恩情。”
“小道名為常安。”
小道童微笑婉拒,“居士不必如此,小道淺嘗即可,恩情一事也不存在,小道隻是奉命行事。”
話落,小道童躍上白鶴,輕風驟起,鶴影覓入山間。
哪是什麼孩童心性,分明是赤子之心。
許青鬆心中感慨,半響後收回目光,望向周邊。
比起鳳槐縣而言,此處的建築更為精緻,大多都是一進宅院,連綿成片,其間三條街道和數條巷道串聯而過。
而要是論大小,大抵三四個鳳槐縣都比不上此處,就算在空中之時,他也難以瞧見閣樓儘頭,凡是湖岸所到之處,便有宅院聳立。
但人卻不多,他走了許久,才遇見了第一個人。
對方身穿一件青色道袍,頭戴方巾,目不斜視的快步走著。
被許青鬆攔下時,他也冇什麼惱怒的情緒,較為和善的指明青羽殿方向。
許青鬆謝過對方,快步而去。
冇多久,周邊的樓閣變得冇那麼密集,高樓變得多了起來,人也多了,煙火氣自然也有了。
食肆、酒鋪、丹齋、符樓……就像一個城鎮。
再往前行一段,青磚白牆的三層寶塔狀閣樓出現在眼前,大門之上懸掛著黑底金字的牌匾,其上有著龍飛鳳舞的三個大字——青羽殿。
許青鬆抬步走進屋內,眸光一轉後鎖定櫃檯後方的厚唇長臉道人,靠近後詢問道:“請問仙師,是在此處領取衣袍嗎?”
“正是。”
道人抬眼,笑容和煦:“貧道喚作齊楓,道途先進而已,道友不須如此稱呼。”
言罷,他從身後拿出一個包裹,解開後繼續道:“三套衣袍,身份玉牌,還有十二本道經,道友檢查一番,離了此殿,可是冇法子補的。”
道袍,裡衣,步履,一字巾,練功服……
玉質的牌子,中間是雲朵刻紋,下方有小字篆刻:臨湖甲三十六。
《堪輿誌》、《道院法戒》、《修行宜忌》、《五內吐納法》、《天諭經論》、《雲笈八步》……
許青鬆逐件檢視,確認無誤,這才收好,再次作揖:“謝過道兄。”
“分內之事。”
齊楓笑著頷首,隨即引他看向一側牆壁。
“道友平日裡依循五內吐納法和雲笈八步即可修行,不解之事,在法戒和宜忌中多可尋到,若是依然存疑,可根據上表的時間安排去湖中靜心殿聽課,師長們亦可答疑,但過時不候。”
許青鬆順著他手指方向望去,就見一張課程表貼在牆上,大概每隔一旬時日,便有一門課程。
收回目光,他再次道了一聲謝後詢問道:“請問道兄,每日吃食如何解決?”
“吃食並無定規,外間集市每日供應粟米肉蔬,可憑玉牌取用,不取分文,切忌浪費即可。”
齊楓耐心很好,語氣平靜的解釋道。
許青鬆一怔:“我還以為該有辟穀一類的法子。”
齊楓笑著搖頭:“修行本質上是吐納天地之氣,而天地之氣卻是萬物之靈形成的靈氣,故而,凡間五穀亦是有靈之物,道友修了法訣,自然能夠吞精去垢,無需辟穀。”
“道友若是覺得煩事,亦可上二樓做些小事,得了道功,便可換取五穀丹,一枚可抵三日所需。”
“待道友境界高了以後,便能以天地之氣補足身體之需,自然也就辟穀了。”
見對方是個心善之人,許青鬆趁機多問了一些,將外院的事情瞭解了七七八八,這才辭彆而去。
據他所言,外院之中亦有交易,但並不用凡間金銀,而是使用道院特有的靈幣,或者以物換物。
而想要獲得靈幣,則需要在青羽殿二樓領些差事做,完成便能結算道功報酬,再以道功交換靈幣。
若是帶有靈物,也可用靈物交換靈幣。
集市酒鋪、食肆當中售賣也非凡物,多是靈氣充盈之物,於修行有益。
除此之外,近期也是浮雲道院大肆招收弟子之日,所以外院之中會來許多人,並非隻有他們這些真人血脈。
其他的新進弟子,考校時限隻為五年,目標是踏入煉氣,做不到便隻能離開道院。
隨後若想進入內院,則需在三十年內煉成天地脈,開辟內天地,化為成道基,即突破築基期。
也就是說,同為新進弟子的許青鬆不需要在五年內踏入煉氣,隻需在十年後,修為在百數人中拔得前二甲,便能留在道院。
說不上是更難還是更容易,總歸要看競爭對手的天賦如何。
……
臨湖彆院甲字三十六號靠近圍山湖,距離湖邊隻有一條可供兩人同行的道路。
許青鬆沿湖而回,走至彆院門口,確認門牌,再一細瞧。
院子占地不小,從東到西便需百步,白牆黑瓦,不知何時而建,已有不少歲月的痕跡。
嘎吱——
許青鬆推開門,木門兩麵敞開,內裡景像躍然眼前。
寬闊的庭院中大白石板鋪成一條道路,左右兩邊皆是屋舍,不知作何使用。
石板路的左側,是一間青瓦白柱的亭子,下方則是石登石椅。
右側,一株參天大樹聳立,樹蔭遮蔽了大半院落。
除此之外,正屋門口還有一道人影,正巧也朝著他望來。
其人一身華貴錦衣,看起來年歲不過十一二,唇紅齒白,眉眼還未長開,帶有稚氣,偏偏又做一副成人般的口氣打著招呼。
“小弟姓陳名長風,大玄朝人氏,往後鄰舍,還望擔待。”
許青鬆作揖回禮:“許青鬆,大燕國人氏,道友有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