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真君共枕泉 第174章 此地無銀三百兩!
陳塘關外圍。
百裡之外。
李靖佈下的淨塵仙障已然在望。
那並非肉眼可見的牆壁,而是一種彌漫在天地間的柔和卻不容置疑的力量。
尋常修士靠近,便會覺得心神寧靜,生出‘此地無事,莫要打擾’的念頭,自然而然地繞行。
仙障之外,已然聚集了一些被流言吸引而來的身影,三三兩兩的隱在雲層或山林之中竊竊私語,觀望著天庭使團的動向。
“看!天庭的人來了!”
“果然重視,連哪吒三太子都出動了!”
“有這仙障在,怕是連隻蒼蠅都飛不進去,我們能撈到什麼?”
“未必,且看他們如何進去……”
玄丘老人駕雲停在仙障之外,感受著那看似平和,實則隱含排他意誌的力量,古拙的臉上露出一絲不悅。
他揮動虯龍木杖,一道渾厚的土黃色仙光射出,觸及仙障,卻如同泥牛入海,隻激起一圈微弱的漣漪,便再無動靜。
“好厲害的仙障!”
一位屬官驚歎。
“並非蠻力阻擋,而是混淆感知,引導心緒,李天王為了故鄉安寧,真是下了血本啊!”
玄丘老人冷哼一聲。
“過猶不及!此地無銀三百兩!”
他更確信此地有鬼。
他示意屬官上前,準備以天庭正式文書叩關,要求仙障開啟通道。
就在此時,異變陡生。
不遠處的一片山林中,猛地爆發出數道顏色各異、卻同樣駁雜不純的妖光邪氣。
幾名按捺不住的妖族散修,似乎想趁著使團吸引注意力的機會,強行衝擊仙障。
“區區仙障,攔得住我等求取機緣?!”
“衝進去!”
妖風呼嘯著捲起沙石,幾道身影如同利箭般射向那柔和的光幕。
負責警戒的哪吒眼神一寒,幾乎在那妖氣爆發的瞬間便已動身。
風火輪烈焰暴漲,哪吒身形化作一道赤色閃電,後發先至,瞬間攔在了那些妖族散修與仙障之間。
“止步!”
他聲音冰冷,不含絲毫感情,火尖槍橫掃,一道熾熱的火浪憑空生出,如同不可逾越的牆壁,將那幾個散修硬生生逼退。
強大的神力威壓如同實質,讓那幾個修為不高的散修臉色煞白,踉蹌後退,眼中充滿了恐懼,再不敢上前。
哪吒持槍而立,赤甲在仙障微光映照下流轉著冰冷的光澤,如同守護天門的神將,漠然的目光掃過那些窺探者。
凡被他目光觸及之人,皆感到一股寒意從心底升起,下意識地避開了視線。
玄丘老人見狀,眉頭微蹙,但並未多言。
哪吒此舉,符合其副使職責,無可指摘。
那位李靖的心腹仙官則暗暗鬆了口氣,看來三太子依舊‘聽話’。
然而,無人看到。
在逼退那些散修,背對著使團與仙障的瞬間,哪吒那冰冷的眸子裡,極快地閃過一絲極其細微的迷茫。
他守護的是什麼?
是這層看似祥和的仙障?
還是仙障之後,那片引動他心神不寧的土地?
也就在哪吒出手震懾宵小的同時,玄丘老人屬官已手持天庭符詔,朗聲宣道。
“天庭巡查使團奉旨至此,勘查地脈,請開仙障!”
符詔綻放出柔和卻威嚴的金光,融入仙障之中。
仙障表麵波紋蕩漾,隨即一道僅容使團通行的朦朧的通道,緩緩顯現出來。
……
李靖府邸。
密室。
水鏡中映出仙障通道開啟的景象。
李靖死死盯著鏡中哪吒那冰冷的背影,以及玄丘老人那探究的目光,拳頭緊握。
他最擔心的一步,終於來了。
“傳令下去。”
他聲音沙啞地對身旁心腹道。
“啟動‘迷心幻霧’最高層級,重點關注玄丘及其親信!絕不能讓任何人,接近關墟核心,尤其是……那口古井!”
……
真君神殿。
嘯天回報。
“真君,使團已進入仙障。李靖暗中啟動了幻霧最高層級。另外,我們引導的那些‘眼睛’,已有數批嘗試從地下暗河、陰風裂隙等非常規途徑潛入,雖大多被仙障衍生禁製阻擋或迷惑,但仍有極少數……似乎摸到了一些邊緣痕跡,正在嘗試深入。”
楊戩凝視著星圖,看著代表陳塘關的星光被一層更深的迷霧籠罩,而周圍那些細微的光點仍在不斷嘗試衝擊。
“還是不夠。”
他緩緩道。
“還需要一根……能刺穿所有迷霧的‘針’。”
孫悟空金眸閃動,“你是說……等那小子自己‘醒’過來?”
楊戩目光落在孫悟空的金眸,眼神格外幽深。
“外力已至極限。能否刺破這最後一層繭,要看他自己……想不想出來。”
……
通道之前,玄丘老人深吸一口氣,率先邁入那朦朧的光門。
使團成員依次而入。
哪吒是最後一個進入的。
在他踏入仙障的刹那,周身那冰冷的赤甲,似乎與仙障的力量產生了某種極其微弱的無形的共鳴。
他腳步微不可察地頓了一下,清冷的眼底,那絲迷茫的裂痕,似乎又擴大了一分。
仙障之內,景象豁然開朗,卻並非外界所見的尋常關隘廢墟。
一股過於濃鬱的帶著清甜花香的靈氣撲麵而來,與外界感知到的陰穢之氣截然不同。
眼前景象更是讓人恍惚。
並非預想中的斷壁殘垣、荒草萋萋,而是小橋流水,亭台樓閣隱約,靈植繁茂,仙禽啼鳴,儼然一派被精心打理過的仙家福地景象。
這裡靈氣氤氳,草木繁盛,彷彿世外桃源。
與“地氣異常”、“怨靈叢生”的流言看起來毫不相乾。
就連空氣中彌漫的那層若有若無的‘迷心幻霧’,也帶著安撫心神、令人愉悅的氣息。
“這……這便是地氣異常?”
一位年輕屬官忍不住低聲驚歎,眼前景象與傳聞反差實在太大。
玄丘老人古拙的臉上卻毫無喜色,反而眉頭鎖得更緊。
他手中虯龍木杖頓地,一股渾厚的地脈感知力如同漣漪般擴散開去。
然而,力量觸及地麵,卻如同撞上一團巨大的柔軟而富有彈性的棉花,被層層削弱、扭曲,難以深入地下三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