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嶽父是朱元璋 第501章 不和親,不納貢,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我們上海縣這裡,正在籌備第二座橋梁,而且還是鐵路大橋。
之所以要在這裡興建,就是因為能夠吃透所有的橋梁技術,為日後在其他地方,興建更多更好的大橋,做更多的技術和人力資源儲備。
長江雖然寬廣,可是隻要我們有心,就一定可以想出辦法修建起來。”
常二郎從容而又信心十足的回答道,現如今,上海縣這裡的第二座橋梁的勘測工作已經全部完成,就是準備要在這裡再修上一條鐵路橋。
準備直接修抵那位於青山中前所所在的上海青山大港,畢竟現如今,僅僅憑著一號橋,已經感覺有些擁擠了,而且速度實在是快不起來。
要知道,從上海青山大港,抵達這上海縣,足足有一百五六十裡的路途。
哪怕現如今全程鋪設了水泥官道,可是依靠馬車,光是走上一趟,仍舊需要兩天的時間。
而如果使用上了蒸汽火車來運輸的話,不但能夠極大地降低運輸成本,而且就憑著蒸汽火車那每個時辰七八十裡的速度。
一天的時間,都足夠它跑上兩三個來回,而且一次就能夠拉數十萬斤的貨物。
一百輛馬車拉的怕都還沒有它一趟拉的多。蒸汽機車的技術正在飛快的成熟,也的確到了該拿出來露頭,讓天下人都開始逐漸瞭解和接受這種鋼鐵巨獸的時候了。
所以常二郎準備修建一條從上海縣,直達那青山大港的鐵路。那就必須要再興修一座橋梁。
隻不過,考慮到安全問題,以及這個時代的技術問題,所以常二郎不敢直接搞跨越式發展,而是決定先修建一座單純的鐵路橋。
正好與那一號大橋並列,如此一來,公路上往來的百姓商賈們,將會以最快的速度接受這種隻需要水和煤就能夠載數十萬斤貨物的鋼鐵巨物。
隻有當大家都習慣了它,接受了它之後,纔好將鐵路以上海縣為中轉站,向周邊擴張。
說不定等過兩年,更快,載貨量更大的蒸汽機車問世,等到興建了從上海直抵京師的蒸汽機車後,一天的時間,就可以在這上海與京師之間,跑上一個來回。
每一趟,可載千人,又或者是數十萬斤貨物,光是所節約的物流時間、物流成本,必然會極大地促進大明帝國的經濟民生發展。
哪怕是真像方纔老朱所詢問的那樣,一旦鋪設好了京師至洛陽,以及直抵北平的鐵路線。
都會更加的利於大明帝國集權統治這片遼闊的疆域。
老朱頷首之後,抬眼掃了那李善長與湯和一眼,這二位心領神會地朝站起了身來,朝著車廂的另外一頭走去,說是要去溜達溜達。
留下了老朱以及常二郎這對翁婿在原地,等到二人走遠之後,老朱這纔看向常二郎道。
“賢婿啊,依你之見,我大明的帝都,是該偏安江南一隅,還是應該立足於中原?”
老朱慢悠悠地冒出了這麼一句話,讓常二郎心頭一跳,瞬間,那該死的記憶,又排山倒海一般的襲來。
昔日,正是老朱有意遷都,派了姐夫哥朱標前往尋找適合的遷都地,而姐夫哥朱標馬不停蹄地一路奔忙到西安去堪定,而最終在洛陽病故。
老朱問出了問題之後,就看到了跟前的常二郎卻臉色大變。不禁一呆。
“我說賢婿,你這是乾嘛了?咱問你的這個問題,你有必要如此大驚失色嗎?”
聽到了耳邊傳來了老朱那有些不悅的語氣,總算是擺脫了回憶,恢複了理智的常二郎當即明白老朱誤會了什麼。
不過常二郎何等樣人,自然不會讓老朱的話落在地上。
毫不猶豫地起身朝著老朱恭敬了一禮,然後一副心悅誠服的嘴臉讚歎道。
“小婿就知道,這個世間,唯有嶽丈大人您方纔能夠有這樣的膽氣與錚錚鐵骨。”
“???”老朱,還有站在一旁的毛驤全都一臉懵逼地看著常二郎。
大家都是正常人,思維模式也很正常,你常老二是什麼腦子,總讓人跟不上你的節奏?
“賢婿你等下,你,你知道不知道你自己在說些什麼東西。”
“莫非你根本就沒聽明白咱方纔跟你說的?”
老朱此刻明顯呼吸有點急促,目光透出了凶光。
“小婿當然聽清楚了,正是因為如此,小婿才會對嶽丈大人的行徑如此讚歎。”
常二郎滿臉真摯地看著跟前的老丈人,一字一頓地道。
“嶽丈大人驅逐胡虜,恢複中華之後,更是做到了曆朝曆代君王,都從未做到的事情,而今,更是想要以天子之身,以守國門。實在是令小婿心神搖曳啊。”
“啥?!”
“我大明立國以來,不和親,不納貢,足以愧煞漢唐,陛下自登基以來,以身作則,而今又欲遷都北上,當是要開創我大明‘君王死社稷,天子守國門’的華夏風骨……”
老朱愣愣地看著跟前這位張著嘴嗶嗶個不停的常二郎,雖然覺得這小子有點語無倫次。
甚至有些話有點冒犯天顏,可是卻又覺得,這些話,簡直就是說進了自己的心坎裡邊,撓到了自己心中癢處。
忍不住狠狠地一巴掌拍在桌上,站起了身來,不顧身邊被嚇到的毛驤與常二郎,老朱猶自喃喃地反複念誦著這短短二十六個字。
“不和親,不納貢,君王死社稷,天子守國門……”
自己戎馬半生,打下了大明帝國這大大的基業,更是將那元朝給親手埋葬掉。
而今舉目四顧,萬國來朝,而自己也從來沒有想到像那漢、唐一般,過拿自己的女兒又或者是宗室女子當成禮物賜予諸蕃。
而且自己也絕對不會像那羸弱的兩宋一般,成天的稱臣割地,向異族納貢。
而現如今,自己之所以會考慮遷都,絕非是一時之念,而是早在立國之初,就已經有過考慮,並且在老朱的內心而言。
現如今的大明帝都南京,一直都不是適合的的政權和權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