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嶽父是朱元璋 第512章 把大明的科技樹點得更亮,點得更高
特彆是那些玉米,此刻都已經能夠看到一個個的小玉米芽已經出現了。
而那些高高的玉米杆,常二郎的嘴角愉快地揚了起來,玉米的產量,自然是比不過土豆,怕是連水稻都比不過。
但這有什麼,玉米在後世公認為是最好的飼料,主要是因為其高能量和營養成分。
玉米適用於多種動物,包括家禽、豬和反芻動物。甚至就連喂魚、蝦、蟹都可以使用。
另外,玉米杆同樣也是十分優秀的材料,可以作為青飼料喂養牲畜家禽,粉碎後的玉米秸稈可以用於培育食用菌,還可以作為漚製有機肥的重要輔料。
再有玉米杆還能夠用來造紙以及進行紙板加工。
反正就是寶,寶貝的寶,除了這玉米之外,還有那向日葵,同樣也是好寶貝,據說這玩意的杆含鉀高,要是跟玉米杆一起摻合著用來漚肥,必然能夠提高有機肥的含鉀量,同樣也是好寶貝。
還有向日葵的葵花籽,那玩意,絕對是鬼扯手的好寶貝,吃起來就停不下來的那種。
與那花生一起一邊下酒一邊看熱鬨最是絕配。
常二郎一臉滿足地行走在這裡,向日葵約種了兩百畝地,玉米則種了八百畝地,因為有八個品種之多,所以每種都種了一百畝地。
還有那土豆更是品種多到令人頭皮發麻,不得不進行縮減,每一種都隻種植了五十畝,就這,都足足種了一千五百畝地。
而紅薯品種同樣也是多到令人頭疼,最終隻能根據紅心紅薯、白心紅薯、黃心紅薯和紫心紅薯來區分種植,可也足足種了近千畝。
至於辣椒,種了五百多畝,還有南瓜、花生、西紅柿等等……
至於橡膠這玩意,常二郎早早就已經安排了人手,甚至還能過那位跟自己相處月餘之後關係莫逆的奎帕大酋長。
尋了此番隊伍裡邊的一位生長於殷商大陸中部的首領,讓他一同南下,前往海南島去種植橡膠。
沒辦法,這玩意常老二也不會種,但好歹知道這種玩意喜高溫、高濕、靜風和肥沃土壤。聽聞後世這玩意多是種植在祖國的雲南以及海南島為主要產區,還有就是南洋諸島。
自然就先順風順水的先拿去海南島種植,當然也還有現如今幾座已經被大明的海商們所左右的南洋島嶼上去種植。
橡膠樹想要產膠,一般得種下去之後五到七年才行。
這隻能屬於是遠期的規劃,而現如今的話,自然不能指望。但是好在,這一次,這支船隊不但帶回來了大量的橡膠樹種子。
更帶回來了大量的乳膠,足足有近千斤,正好可以用來進行試驗,看看用哪種加熱硫化方式,能夠獲得適合的橡膠。
隻有當成功之後,橡膠,才會成為一種真正利國利民的好東西,不論是內褲的褲腰帶,還是打人家玻璃的橡皮筋,又或者是汽車的輪胎,各種的防水、密封、減震。
就連那醫用手套,以及避孕套啥的,都需要用上它。
雖然現如今西邊不產橡膠,卻可以派出船隻去東邊大肆采購,用大明的絲綢、布匹、鐵器,甚至是瓷器、茶葉。
總而言之,隻有那些殷商遺民想不到,就沒有大明的工匠們做不出來的商品。
逛了一大圈,看著這片土地之上生長得十分旺盛的這些舶來作物,常二郎當真是豪氣頓生。
有了這些寶貝,小冰河時期怕個鳥,可是轉念一想,常二郎又不禁有些喪氣。
小冰河時期,的確會影響普通老百姓的生產生活,可是對於那些富有之人,卻沒有什麼影響,甚至還會導致百姓越發的貧苦,而那些富人就越加的富有。
而且在大明的中後期,官商已經不是勾結,而是特麼的官商一體。
那些商賈之徒,為了利益,視朝廷如無物,哪怕是將糧食鐵器等儘販運給那些與大明敵對的女真人,也絲毫不覺得羞愧丟臉。
一想到這個,常二郎就覺得自己的牙根開始發癢,可惜,想到又能如何?
自己能夠重生穿越回到大明,已是老天爺大發慈悲,哪裡還能管得了一二百年之後。
想到了這,常二郎情不自禁地把目光投向了北方。
也許,等到這上海縣這邊的各種事物,搞得差不多之後,興許自己應該挪一挪腚,到北方去走一走,看一看,順便犁一犁那裡。
畢竟相比起燕雲之地而言,遼東之地,更是脫離了華夏的時間太久太久。
嗯,且先不管其他,先等這青山大港直抵京師城外的鐵路興建起來之後。
等到老朱這位大明開國天子開始動心思遷都,到時候,自己奏摺往上一遞。
嗬嗬,就不信老朱不動心,畢竟遼東之地,可是有著華夏大地是最為豐饒的黑土地,還有著數之不儘的煤和鐵,還有銅……
銅?!常二郎突然一愣,大明缺銅,一直都很缺,但是,常二郎突然想到了,亞洲第二大露天銅礦的位置,也不知道現如今是否是在大明的疆域之內。
對了,還有那號稱有五十億噸儲量的鐵礦,似乎現如今似乎也還在大明的手中。
一想到這個,常二郎頓時感覺渾身發熱,這些好寶貝倘若能夠利用起來,大量的工礦企業一旦有了,那麼就會形成一個個的城鎮。
隨著城鎮人口的增長,那麼想要開發遼東,完全不是夢,畢竟那裡還擁有著巨大的煤礦,更還有石油,哪樣不是寶貝。
而且現如今,隨著大明的軍事熱武器化,到了那個時候,莫說什麼元蒙殘餘,哪怕是那幫子金錢鼠尾的家夥,嗬嗬……
常二郎覺得,當文明國度的科技,能夠進入到更高層次時,那些野蠻民族,唯一的生路,那就隻有臣服與被同化。
所以自己要做的就是把大明帝國的技術樹,點得更亮,點得更高。
“你們繼續,我有事要回府一趟。”
常二郎一想到這個,毫不猶豫地抽身就走,留下一乾跟隨常二郎前來視察這農科院的屬官們麵麵相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