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我嶽父是朱元璋 > 第516章 我若是你爹…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我嶽父是朱元璋 第516章 我若是你爹…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陛下真的決定了?”李、湯二人不禁麵露喜色。

看到常二郎點頭確認,李景隆毫不猶豫地點了點頭。

“這個當然沒有問題,修橋輔路,這等本就賺錢的買賣,我們豈有不做的道理。”

“不過這鐵路,真的會像賢弟你所言一般,比修官道來錢更多?”

常二郎冷冷一笑,大拇指朝著自己一翹。

“鐵軌、蒸汽機車,工程隊,全部都是咱們自己的集團在搞,成本是多少,我們自己就能夠把控得住。”

“而你們自己到街上走走問問,想要從這裡,運送貨物前往京師需要花多少財帛?”

“更彆提,往來京師,乘坐馬車,需要花多少錢,你們想必很清楚。”

“我現在可以告訴你們,根據預算,客票的票價全程價在五錢,半程價在三錢左右。”

“一趟客車,假如是十節車廂,光是一個來回,就能夠獲得大約一千一百兩的收益,扣除其人工成本,以及燃料、檢修等成本,就能夠獲得……”

隨著常二郎的侃侃而言,以及他從一旁抽出來的那份預算裡邊所獲取的資訊。

李景隆與那湯軏當真是越看招子越亮,不論是京師,還是京師到鬆江上海的這條鐵路沿線,幾乎都是繁華而又人口密集,商業繁榮的城市。

他們這一兩年來,沿著這條官道,也不知道來回了多少趟,自然也很清楚,這條擴建過的水泥官道,到底有多麼的忙碌。

可以說,一旦這條官道建成之後,絕對會成為連線這些城鎮最優選的交通工具以及貨運工具。

想想那些大宗的貨物的運送,光是時間成本以及運輸成本居高不下。

特彆是像糧食這樣的大宗貨物,一列火車,足以拉上數千石也是輕輕鬆鬆。

還有在時效性方麵,對於許多的生鮮就更有優勢。就例如說那些海鮮,如果真的有了這麼一條鐵路的話,那麼,沿海捕撈到的海鮮,就能夠在三四個時辰的時間,運抵到京師。

當天就可以送進那些酒樓飯肆,老百姓的家中烹飪,而不會再是臭魚爛蝦,白送都嫌臭。

而且京師那些真追求極致新鮮的老饕,完全可以借著休沐之日的頭一天直接乘火車前往上海縣,在那裡住上一夜,直接在當地品嘗那些美味,順便欣賞那裡的風光景緻,然後趁夜而返,第二天照常上班。

還有那些昔日因為工作忙碌,因為耗時太久,難以歸鄉的人,隻需要請上短假,就能夠回家看望爹孃妻兒。

“就目前階段,火車運輸要比馬車的價格低廉,而且還夠快,隻不過在舒適性上,肯定趕不上如今的馬車。”

這讓湯軏突然眉頭一皺。

“常二,既然如此,為何不讓那火車在舒適性方麵也提升提升?”

常二郎還沒開口,李景隆就先樂了。

“湯老二,你看你,一看就不是做生意的料。你這個問題明顯就很有問題。”

“怎麼就有問題了?”

看到湯軏居然還很不服氣,李景隆下頷朝著常二郎的方向抬了抬。

“你也不想想,馬車也是咱們哥幾個的產業好不好?”

“火車要是將所有型別的客人一網打儘,那麼咱們的馬車還賺不賺錢了?”

湯軏頓時啞口無言,翻了半天白眼,最終默默地抄起筷子去刷千層肚。

看到這位大聰明老實了,常二郎嘿嘿一樂,繼續跟這二位低聲商議起了接下來的各項事務。

畢竟大家合作乾的事情實在是太多太多,這鐵路,現如今也隻能算是一項而已。

更何況,還有一件要緊之事,那就是需要勞力去興建港口碼頭,以及設立補給站。

偏偏現如今手中有著大批免費勞工的,就是那位扶桑國的太上皇,李景隆的親爹李文忠。

常二郎把現如今的出海趨勢,以及未來的海上交通的重要性,全都跟李景隆好好地掰扯了一番之後。

李景隆一聽是要讓自己去跟親爹打交道,下意識地摸了摸屁股麵現難色。

“啊這……賢弟你又不是不知道我爹的脾氣,這事我肯定說不通他。”

常二郎深以為然地點頭附和道。

“嗯嗯,說得也是,就像那說話的水平,我是你爹我也聽不下去。”

湯軏直接抱著肚皮滾到了一邊去,李景隆直接就黑了臉,彈身而起,指著常二郎,市井之言噴薄而出。

占到了口舌便宜的常二郎嬉皮笑臉地安撫對方道。

“行了行了,趕緊坐下來喝點東西,所以小弟我把兄台請過來,就是我來說,你來寫,用來的話術,助你成功。”

“嗬嗬……就你?”李景隆憤憤不平地一屁股坐了回去,挾了筷黃喉扔進了口中大嚼,忍不住吐起了槽。

常二郎筷子敲了敲銅鍋鍋沿反問道。

“我連陛下都能夠說服,難道你覺得說服你爹的難度,比說服陛下還難?”

“……”李景隆咂了咂嘴,總覺得這小子老在占自己的便宜,可偏偏抓不住證據。

最終,隻能常二郎口述,李景隆執筆,湯軏在一旁吃飽喝足打呼嚕伴奏。

三人共同完成了一封聲情並茂,感人至深,同時又有情有義的一封家書。

李景隆黑著臉由著常二郎一把奪過,吹乾了墨跡之後,讓那常威拿去趕緊寄往九州島。

李文忠這段時間小日子過得甚是嗨皮,主要還是麾下的將領們都很給力。

那大友氏十萬大軍灰飛煙滅,大友氏更是被族誅,連個有名有姓的渣子都沒能留下。

這在九州島上實力最強悍的大友氏的下場,以及那十萬大軍中的那些大名豪族,現如今也都是舉族皆被鎖拿下獄。

之後,李文忠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挑了幾位在這裡教書的大明讀書人,授予他們官職。

讓他們前往已經失去了豪族、大名統治的那些地區,將朝廷基層治理機構設立起來。

還有一個重要的任務就是,繼續去教化當地的百姓,說大明官話,學習大明文字。

那些被選中的教書先生可謂是喜極而泣,沒被選中的那些教書先生心情頗為沮喪,暗暗咬牙,一定要努力好好表現,爭取在未來,也能夠在這九州島上一展才華。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