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嶽父是朱元璋 第525章 乃是我大明遠邁漢唐之吉兆也
愣在當場的徐達,當即毫不猶豫地撩起前襟就往老朱那邊衝了過去。
而其他人等看到了這一幕,也想要往田裡衝,結果就聽到了在田地那頭的老朱有些氣急敗壞的喝道。
“天德你小心點,莫要把土給踩實了,回頭咱還得讓人再刨一刨,看看地裡邊是否還有遺漏。”
聽到這話,所有人都隻能默默地收回了差點踩進田地的腳,老老實實地站在一旁等候。
徐達聽到了老朱的吆喝,卻仍舊不管不顧地朝著那邊飛奔而去,衝到了老朱跟前,這才停了下來,就看到了此刻手上全是泥的老朱,正紅光滿麵地在那田地裡邊扒拉著。
很快,就看到了一條條長約半尺許,粗如兒臂的紅薯,從泥土裡邊扒拉出來,然後老朱很是麻利地掰掉了上麵所沾的泥塊,然後扔向一旁的筐中。
直到此刻,老朱這才站直了,然後活動著那發酸的腰背。
看著那已經又裝了半筐的多的紅薯,再看一眼此刻瞠目結舌不說話的徐達,不禁心中大樂。
“天德,怎麼了這是?莫不是覺得咱種的紅薯有問題?”
“……上位,這就是舶來的紅薯,這,這產量也太過誇張了吧?”
“不知上位您種了多少,怎麼會收獲如此之多。”
“這紅薯咱種的可不多,也就是一分地的樣子,還有那土豆亦是。”
徐達都來到了跟前,也已經累得腰痠背痛的老朱看看後麵刨土的位置,已經完全被那些農人和農官占據,隻能退到了一旁。
就看到了徐達忍不住連連搖頭不已。
“一分地的土豆,和一分地的紅薯,就有如此產量。當真是天佑我大明啊……”
“嗬嗬,天德啊,你可知道,此番舶來的作物之中,除玉米、土豆,紅薯為糧食作物之外,尚有一種可為菜蔬,又可為糧的作物。”
“其產量,亦絲毫不遜色於這紅薯。”
“上位,到底那又是何物?”
“南瓜,看到那邊沒有……”老朱翹起手指頭,朝著遠處指去,就看到了那黃綠相映的藤蔓間,一個個長得老大的果實,偶爾露出輪廓。
“咱之前稱過,最重者,就有近二十斤,而且那一分地裡的南瓜,足有四百一十三斤,不過因為看得到,咱所以也就一直沒摘,就是想等等,便於之後采收其內的瓜子為種,以饋百姓。”
“上位,一分地的土豆,合計收獲了二百零三斤六兩;再有就是那一分土的紅薯,合計收獲了三百八十三斤七兩……”
“一分畝所收獲的玉米,計得三十二斤;另外,一分地的南瓜稱得總重計為四百一十八斤。”
另外,還有花生二十一斤,葵花籽十五斤,之前所采收的西紅柿百斤左右,還有辣椒……
已然洗漱一番之後,換上了龍袍的老朱,此刻就負手站立在田邊,聽著那跟前的工部農官正在稟報那些田產的重量。
每報一個數,老朱就聽到了身邊的那些臣工們發出了一陣低語,又或者是低呼聲。
老朱很享受這些老兄弟們的驚詫,畢竟這可是自己親自動手所帶來的。
不然若是再等上兩日,常二郎的報捷鴿信一致,嗬嗬,自己這位大明天子折騰的這些物產,又有誰還能夠生得出這樣的震驚?
最終還是那位年紀最大,最會拍馬屁的老太師李善長第一個冷靜下來,然後毫不猶豫地上前大唱讚歌。
“陛下起淮右,提三尺劍,以與群雄角而勝之。
之後乘勝而北,驅虜而置之大漠之外。今又得萬裡之外,失散數千年的華夏後裔來投,獻此利國惠民之祥瑞。乃是我大明遠邁漢唐之吉兆也……”
徐達一乾人等也不得不承認這位老太師書讀得多,馬屁拍得的確相當的有水準。
至少這話漂亮話當真是說得極為漂亮,聽得此刻心情無比舒爽的老朱眉飛色舞,放聲大笑不已。
如今,大明國力之強盛,經濟之繁榮,百姓之富庶,都呈現出了一生欣欣向榮的狀態。
現如今,大明的軍隊,正在進行著改革,正在逐步地增加火藥武器士卒的比例。
特彆是不論是北平地區,還是有那扶桑島國之上,火槍騎兵捷報頻傳之後,至少在軍方的將士們眼中看來,刀劍也很浪漫,但是火槍這種遠端火藥武器更香。
而現如今,有了這些旱地作物,當可往北地推廣,若是北地耕作無礙,那麼日後,北疆有事,又或者是馬踏草原,亦不需再興師動眾,需要從江南啟運糧食。
唔……倘若常二郎的那鐵路火車能成的話,就算是要各種補給輜重,一二日內便可橫跨一兩千裡直抵北疆,到了那個時候,不是元蒙殘餘勢力來去如風,而是看我大明,到底想要從那裡下手才對。
等了足足三天之後,從那上海縣傳來了太子朱標、燕王朱棣以及鬆江府尊常二郎一乾人等的聯名奏摺。
告訴朝廷那些舶來的糧食作物的產量到底是有多久的優秀,希望朝廷能夠引起重視,並且請朝廷安排農官以及糧種,前往大明北疆,以及其他各行省試種推廣,以解大明過往缺糧之憂患。
朝會之上,已經親眼在宮中得見老朱試驗田產量的那些重臣們,對於此策自然是舉雙手讚同。
很快,大明天子下詔,首先將會在大明北部行省都要大力推廣這些舶來的耐旱糧食作物。
可以說,當詔告天下的那一瞬,北方的那些在土地裡邊刨食的黎民百姓歡欣鼓舞。
反倒是那些覬覦著身邊貧苦老百姓們的土地的地主老財們,聽到了這樣的訊息,恨不得跳腳罵娘。
可是現如今是大明初年,又攤上老朱這麼一位最恨貪汙腐敗的天子,至少在一定時期之內,北方的百姓們日子將會好過不少。
而且隨著那北方的經濟作物棉花的種植規模越來越大,也的確需要高產的糧食作物來保證足夠的糧食供應。
大明的布料現如今的規模已然是越來越大,對於棉花的需求,更是猶如無底洞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