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嶽父是朱元璋 第536章 請另設機構以教科學
“我若是想要設立工學,那麼,肯定不會在國子監中增加,因為那樣一來,阻力會很大。”
常二郎話音剛落,剛剛呷了一口那來自於川、黔之地的白酒,被辣得直吐舌頭的朱標忍不住好奇地問道。
“哪來的阻力?我父皇若是知曉,肯定很願意推行。”
常二郎擺了擺腦袋,徑直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此阻力不在陛下,而在天下讀書之人。”
“如今天下讀書之人,所為何為,不過是求官而已。”
“你讓求官之人,來學這些在他們眼中的雜學,他們能上心嗎?”
何況大明的國子監的那些學子,可都算得上來自於五湖四海的讀書種子,要麼就是王公勳貴的子侄。
就這些人,能學好數理化?常二郎表示不是看不起他們,而是相互看不起。
既然如此,又何必削尖自己的腦袋去那裡自討沒趣?
真正想要培養出大明的工科生,那就得從小開始培養,因為數學,幾何,物理,化學這些玩意,可不是憑著一丟丟的興趣,就可以學得懂,學得通的。
就像那數學,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這玩意真的是很講天賦。
還有那幾何,常二郎可是記得很清楚,自己讀書的時候,身邊有一位同學數學相當不錯,可是等到了開始學幾何。
這哥們完全就是懵逼的,就不知道那兩條線,憑什麼不能相交。
這也是為什麼常二郎會在鬆江府這裡大肆興建村學,之後又搞出一所技術學院。
就是想要從小開始培養這些祖的花骨朵們對於數理化的興趣,隻有打好了基礎,纔能夠更加深入的培養。
朱標聽了常二郎的這一大波分板之後,不禁有些蛋疼地揉了揉眉心道。
“可是如此一來,又如何能夠讓天下人知曉朝廷對於這雜學之重視?”
一旁的朱棣也是深以為然地點了點頭。
“不在國子監下增設諸學,該不會是常二哥你想要另設新學吧?”
常二郎看了朱棣一眼,毫不猶豫地點了點頭。
“多謝殿下建言獻策,我也覺得,新設一學更為妥當。”
“……我,我……”朱棣瞬間眼珠子一鼓,感覺一口黑黑的鍋子,直接就被常二郎蠻不講理地扣在了自己的背上。
一旁的朱標眼皮都在狂跳,用力地揉了揉臉,瘋狂咳嗽。
常二郎一臉然是驚訝的模樣看向那變得結結巴巴的朱棣反問道。
“難道不是殿下你提出來的建議嗎?”
“常二哥,明明是你自己想的,什麼叫我提出來的。”朱棣氣急敗壞地叫道。
雖然他乃是堂堂的親王殿下,可是他很清楚那些讀書人罵人得有多臟。
真要是招惹上那幫子家夥,他堂堂燕王殿下自然是不怕,但是一桶桶的臟水往自己身上潑,誰能受得住。
一旁的朱標咧嘴一樂,趕緊站出來當裁判。
“好了四弟,常二郎不過是跟你於笑罷了,他所要設立的這諸科之學,要獨立於那國子監外。”
“那些讀書人非但不會介意,想必還會鬆上一口氣樂見其成纔是。”
朱標這番話自然也就點醒了朱棣,這貨隻不過是方纔被常二郎這廝給攪亂了思維,反應過來之後,又氣又惱地瞪了眼嬉皮笑臉的常二郎。
罷罷罷,誰讓這廝奸滑似鬼。
考慮到以後還有許多的事情需要向這廝請教,肚裡邊能撐船的朱棣決定原諒常二郎的冒昧玩笑。
朱標則開始認真地詢問起了常二郎想要怎麼做?
常二郎倒是記得朝中亦有一監,專門管天下工匠,乃稱之為將作監,不過這將作監在朝廷那裡,似乎不怎麼受重視。
如果一來,即使搭上那將作監,那也不過是舊瓶裝新酒,怕是反倒不被天下人所重。
常二郎開始站起了身來,緩步在這商務車廂裡邊走動了起來,那兩名眉目如畫的服務員,眨巴著水汪汪的大眼睛。
打量著在這間商務車廂內的三位貴人,常二郎,她們自然是識得,畢竟這位前任縣令,現如今的府尊在整個鬆江府可謂是無人不知,至於上海縣,這位喜歡鄉間地頭,工廠車間到處溜達的常二郎,就沒有上海縣的老百姓不認識。
至於另外兩位,早就從他們的對答中知曉了,一位居然是堂堂的大明太子殿下,另外一位則是燕王殿下。
而常府尊卻與他們談笑自若,宛若親朋好友一般,這樣的莫逆關係。
實在是讓她們震驚到無以複加。
常二郎緩步而行,思來想去,最終轉身回到了朱標跟前坐下,拿出了自己的想法。
“依小弟之見,倒不如,先設學府,再設皇家科學院。”
“皇,皇家科學院?”
朱家兄弟交換了一個眼神,都愣愣地看向常二郎,有點整不明白這是什麼意思。
飽讀詩書的朱標斟酌一番之後開口道。
“科有目、類之意,所以科學這個詞,想來是寓意分科立學,隻是緣何前麵要冠以皇家之名?”
朱標這話,讓常二郎不得不佩服這位大明常務副皇帝的理解能力。
而對方給出的問題,自己自然是要給出一個滿意的答案。
“姐夫你想必也去到過那技術學院參觀過,也見到過那技術學院內的各個科目。”
“而這其中,又可以概括為幾個主要的門類,一個就是數學,地理學,一個是化學,還有就是物理學,以及農學,醫藥學。”
數學在生活中的用處非常廣泛,涵蓋了實際問題解決、思維能力提升、科技發展、經濟決策、生活質量提升、教育職業發展等多個方麵。
此外,數學在商業、航海、曆法計算、橋梁建造等方麵也有重要作用。
而地理學包括地形地貌、水文氣象、生態係統、人口分佈、城市規劃等,進而認識自身在這些環境中的地位和作用。
在城市規劃中起著關鍵作用,幫助規劃師評估城市發展的可能性、決策道路網的佈局和車站的選址,從而優化城市交通和生活設施。
每一個門類,都能夠延伸進生活的方方麵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