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嶽父是朱元璋 第545章 安排鬆江府事
“爹,那這該如何?”
朱標苦思半天,毫無頭緒之後,抬頭看向跟前的親爹問道。
老朱咂巴著嘴皮子,緩緩踱步,著實很頭疼,畢竟這可不是小事情。
“爹,要不,就讓常二郎兼任這學監,因為孩兒實在是想不出來,還有誰比他更有這個資格坐在這個位置上。
而且有了他占住這個位置,朝中的那些官員,倘若是想要尋由頭往裡邊摻什麼,那也得看常二郎這位皇家科學院的主官,他願不願意點頭。”
“雖然他如今遠在鬆江府治事,可是如今有了鴿信,若是有何要務,鴿信往來也是十分的便捷,當可無礙……”
朱標這話,亦是讓老朱兩眼一亮,還真是這個道理,常二郎那家夥,真要把他扔在跟前的話。
就這小子那脾氣和性子,真要是有人敢上前嗶嗶,嗬嗬,那可真就有熱鬨可看了。
“好好好,不愧是咱的好大兒,就是這個理,常二郎這小子對於諸科之學的掌握,論起本事,本朝還真沒有誰能夠比他更有這個資格。”
“再加上此子之功,早就已經該予嘉獎升職,隻是鬆江府那邊著實離不開他,所以任命這小子為學監,也是一種獎勵。”
而且設立了皇家科學院之後,裡邊的所有事務,完全可以扔給常二郎那小子去折騰,由他一言而決便是。
那些想要跑官求官之人,嗬嗬,直接往常二郎那個臭脾氣的小兔崽子身上一推就完。
你們要有本事,自己去跟常二郎打交道去,沒那本事,嗬嗬,就彆嗶嗶。
父子二人興奮之色溢於言表,開始在那裡小聲地嘀嘀咕咕,不時就會發出一陣興奮的低笑。
雖然父子二人聊天的聲音不高,偶爾還是會有隻言片語落入那些此刻正在殿內繼續兢兢業業工作的內閣大臣的耳朵裡邊。
聽得一乾內閣大臣眼皮直跳,總覺得老朱父子倆良心著實大大滴壞。
看樣子,等接下來有人上門來打探關於這個新設立機構的時候,若是摯愛親朋,還是勸勸他們死了這份心。
倘若是那種跟自己不自知對付,偏又還厚臉皮上門的同僚,嗬嗬,能坑就坑,反正自己可是內閣大臣。
自己的政務評定,是靠陛下,而不是靠關係。
常二郎怎麼也沒有想到,自己在鬆江府這裡搞工作正忙得焦頭爛額,突然之間,老朱居然給自己來了一封親筆鴿信。
而且還是特地蓋上了他這位大明開國天子的私印,直接很明確的告訴了常二郎,你小子速度GoGo,趕緊回京師一趟。
至於原因嘛,很簡單,那就是咱已經跟好大兒經過了商議,覺得這皇家科學院的院監一職,非你莫屬。
所以趕緊趕來,等你到了之後,咱這位大明天子也纔好宣佈成立這大明的新機構。
不然,若是連你這位主官在宣詔之時都不在,豈不是顯得太不正規?
這樣的鴿信,讓常二郎不禁心頭一喜,之前他倒是不太好厚著臉皮直接告訴朱標,自己纔是第一人選。
但是,常二郎也不傻,各種暗示自然是少不了,反正經常pUA姐夫哥朱標,讓對方明白,大明王朝,我常二郎敢說自己諸科之學的本事排第二的話,誰也沒那個膽量敢說自己排第一。
現如今,老朱既然已經把話給遞了過來,就等於是已經把骨頭扔在了常二郎的跟前,不張開血盆大口把這玩意嚼碎吞到肚子裡,就太對不起自己這一身本領。
常二郎當即毫不猶豫地召來了那王同知與張縣令,也就是自己的老下屬。
平時常二郎不在府衙治事的時候,就會把府事交給這廝。
畢竟是多年的老部下,可謂是忠心耿耿,與那原來的張縣尉,現如今的上海縣張縣令皆為常老二最得力的鷹犬。
有他們在這裡操掛,常二郎也纔能夠放心的離開回京師去辦事。
“老張啊,你也是常某培養多年的手下,現如今,上海縣縣令這個擔子很重。”
“你一定要給我扛住了。”
看著跟前的常二郎,張縣令有些心虛地抹了把臉,小心翼翼地道。
“府尊大人,您該不會讓下官自己扛吧?真要是那樣,小人可真扛不住。”
“是啊大人,下官這心裡邊也是虛得緊,您不在這裡為我們撐腰,莫說是那些巡察的禦史,就算是那些王公勳貴的子弟,他們要在這裡多跺上一腳,我們怕都受不住。”
王同知也很有逼數,看到張縣令吐起了苦水,他也趕緊宣告道。
“你們怕什麼?”常二郎沒好氣地瞪了兩個家夥一眼喝道。
“首先這一次,常某是回京師辦事,京師現如今與鬆江府往來也頗為便捷。”
“若是真有什麼你們扛不動的事情,直接飛鴿傳書予我便是。”
“另外,誰有膽子敢來尋你們的麻煩,嗬嗬……你們直接告訴對方,你們作不了主,讓他們有本事,就來找我常某人。”
常二郎大拇指直接對著自己胸口那麼一比劃,總算是讓那張縣令與王同知眉開眼笑,趕緊虔誠地朝著常二郎表達了他們對於這位上司無限的崇拜以及敬仰。
並且也表示,有了大人你這話打底,那麼我們乾起事情來就有信心多了。
看到這家夥都激動得差點彈冠相慶的部下,常二郎倒也能理解。
畢竟不是誰都跟自己那麼剛,而自己則是有剛的資本。
而且這一去,待的時間肯定不會短,所以給他們多塞點定心丸也不衝突。
畢竟回去參加朝議之後,真的要成立了新機構之後,常二郎還得把新機構給立起來才行。
總不能開完朝會拍屁股就跑,光是學校的設立,以及人員的構成等等,都需要常二郎下力氣去搞。
好在有了技術學院的底子,常二郎很有信心把那玩意給折騰出來。
至於裡邊除了學術官員之外的其他官吏,嗬嗬……常二郎的那幫子狐朋狗友,養了多年,也該到了用上一用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