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嶽父是朱元璋 第61章 就問你們怕不怕?
常二郎的試卷,就在這十份試卷裡邊。
這讓老朱著實五味雜陳,而朱標則是眉眼之間藏著喜色。
當真不愧是自己那位總能文采暴擊的二舅子。
沒有想到,他到了這殿試之後,揮毫潑墨寫出來的文章。
果然再一次贏得了那些讀卷官們的喜愛。
現如今,他也業已經成為了狀元郎的有力競爭者,這就是最大的幸運。
而接下來,就看自己老爹是個什麼樣的想法了?
朱標這位親兒子那雙亮晶晶的眼珠子朝著這邊瞥來。
手指頭還在那裡點著常老二的答卷,這種近乎於明示的做法。
老朱焉能不明白,的確,他也很希望自己的老兄弟常遇春的愛子能夠成器。
可是一想到那廝竟然敢覬覦自己的愛女朱寶貞。
老朱的內心頓時有些糾結起來。
該不該點那小子為狀元,老朱也有些拿捏不準。
老朱乾脆就低聲向朱標道。
“莫急,且等咱好好的看看那些人的文章再說。”
看到親爹這麼裝模作樣,朱標自然也不好過於暗箱操作。
畢竟親爹乃是大明的天子,哪怕是走形勢,也得走得光明正大一些纔是。
就在老朱父子眉來眼去然後開始欣賞那些文章之際。
下方的胡惟庸等人亦是在低聲地交頭接耳。
對於他們而言,自然是希望讀書人來獲取今科狀元。
而非是常二郎,現如今,看到了老朱父子的神情變化。
這亦是讓這幫讀書人出身的重臣心生警惕。
難不成那常二郎的答卷也在其中不成?
胡惟庸目光一瞥,一旁的禦史大夫陳節心領神會,站出了列班朝著老朱一禮。
“上位,不知這些貢士殿試的佳作質量如何?”
“臣等也想觀瞻一二,還望上位恩準。”
陳節這麼一出列,又頓時有好幾位重臣出列附和。
見此情形,老朱撫須略一思量,這才沉聲道。
“既然如此,那倒不如這樣,今日在場諸位臣工中……
胡卿、李卿……爾等也來當一回讀卷官。”
老朱直接就挑出了十位飽讀詩書,學識淵博的重臣。
然後讓馬仲良負責讀卷,而這十位重臣負責評分。
麵對著這樣的新規矩,倒是讓殿中的諸位臣工都來了精神。
大家都很想瞧一瞧這十位才俊的本事高下。
很快,馬仲良開始朗聲讀卷,十位重臣,都得到了一張紙,一杆筆。
默默地聽著馬公公讀起了那篇文章,然後他們再根據自己對於這篇文章的理解來評判優劣。
一乾大佬,評價這些貢士的答卷,自然都十分的謹慎。
第一份,隻有五人給出了甲上。
第二份,則隻有三人給出了甲上。
而第四份,則是有七人給出了甲上……
而那份常升的試卷,老朱一直壓在手中,認真地看著那些臣工以及讀卷官的神色變化。
等到九份一一讀完,隻有第四份答卷獲得的評分最高。
馬仲良的嗓子已然讀得有些黯啞。
這個時候,太子朱標忍不住站了出來。
“父皇,就剩這最後一份,不如就由兒臣來讀如何?”
麵對著自己的好大兒,老朱自然不可能掃興地拒絕他的請求。
接過了這份答卷,朱標抿了抿嘴。
目光掃過那些負責殿試考評的臨時讀卷官,吐氣開聲,念起了常升的大作。
隻幾句讀出來,原本還老神在在,事不關己的那些臣工們,瞬間也都激靈一下,精神了起來。
而那些讀卷官,一個二個麵露詭色。
臥槽!這是哪位貢士的答卷,居然如此厚顏無恥。
你不得不承認,他的文筆相當的優秀。
但是更優秀的則是他的遣詞造句,以及那種潤物細無聲的拍馬屁方式。
沒有什麼歌功頌德,可又偏偏讓人能夠聽出來。
他是在大力地吹捧著此刻就坐在禦案後方的大明開國天子。
等到文章讀到了後半程,好嘛,拍完了大明天子。
又開始拍起了母儀天下的馬皇後,這篇文章還結合了當今時事。
也就是那位表麵道德君子,背後齷齪不堪的老變態高學士的變態愛好。
再到頌揚天足的馬皇後的慈有智鑒,好書史。勤於內治,暇則講究古訓。
母儀天下,慈德昭彰,實為天下女子的典範與表率。
並號召天下女性,都要向馬皇後學習。
這下子,滿殿的朝堂重臣們的表情變得詭異起來。
這樣的馬屁文章,倒要看看,那十位讀卷官會怎麼評?
倘若不知曉文章內容也就罷了,可是現在,這麼一篇狂拍陛下與皇後娘孃的好文章。
倘若這十位讀卷官敢打低分的話,嗬嗬……
哪怕是陛下寬宏大量,賢名滿天下的皇後娘娘也大肚能容。
可問題是這位一向以仁孝之名聞名天下的太子殿下會怎麼想?
更何況,這位大明開國天子,從來就不是一個寬宏大量的人好不好?
答卷,朱標已經讀到接近尾聲,此刻,十位讀卷官,早就已經做好了選擇。
隻是令他們沒有想到的是,太子殿下話音剛落。
陛下的大外甥,曹國公李文忠就第一時間站了出來。
“上位,微臣聽了這十份答卷,唯太子殿下所讀之答卷最優。
臣認為,此答卷不但文筆最優,而且切中當下時弊……”
李文忠不但是大明的名將,同樣也是很有能力的謀臣。
而且又還是皇親國戚,他站出來這麼一表態自然從者如雲。
這種拍陛下還有皇後娘娘馬屁的試卷。
誰敢不認可,那就是給陛下上眼藥好不好?
而那十位讀卷官感覺自己的肩膀,都已經快要被這沉重的壓力給壓趴到地板上。
“上位,第十份答卷,十位讀卷官,皆評甲上。”
馬仲良將那十份評判收到了手中之後,這才轉身遞送到了禦案上大聲宣佈。
“看來,這份答卷之貢士,可謂是眾望所歸啊。”
老朱看著那送到跟前的評判上那十個甲上,實在是無話可說。
“既然如此,朕也自然要順應諸位卿家之公議。”
說話間,朱元璋親自將那份答捲上的糊名處撕開。
然後宣讀出了那個令所有人都啞口無言的名字:常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