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嶽父是朱元璋 第641章 懵逼的高麗國主
高麗王國的王都開京城內,那顯得有點過於簡陋的王宮之中。
那二十出頭的國主王禑此刻正在王宮之中,懶洋洋地靠在榻上,看著跟前的美人兒在那裡跳舞。
看著這位剛剛被選進宮來,眉目如畫的美人兒的一眸一動,再配上那動人的嗓音,讓王禑心底的騷動也被勾了起來。
一口酒美滋滋地灌進了喉嚨裡邊之後,又挾起了一筷泡菜放進口中,阿西八,太得勁。
要知道,這泡菜,乃是從大明舶來之物,而且這種摻了辣椒醃製出來的泡菜,讓口味變得更重,自然也更能誘人食慾。
又整了幾口泡菜,然後又來上幾口酒之後,感覺自己整個人振奮了許多的王禑覺得應該做點身為大王應該做的事情。
當即雙手一拍,然後開始作驅趕的姿勢,幾名樂師紛紛朝著室外退去。
那位歌舞俱佳的美人,看到了王禑朝著自己勾過來的手指,隻能含羞帶怯地緩緩上前。
就在那王禑的手指頭堪堪勾上美人兒下頷的當口,就聽到了外麵傳來的腳步聲以及招呼聲。
王禑隻能無奈地鬆開了攬著美人兒的胳膊,然後坐直了身板,便看到了那位已然年過七旬,卻老當益壯的門下侍中(首相)崔瑩步入了屋中。
崔瑩進入了屋內之後,看到了那個女子在屋內,雙眉不悅的一攏,然後朝著王禑恭敬一禮。
“大王,臣有緊急大事稟報,還請大王讓人迴避。”
王禑隻得抬手揮退了美人,這才朝著崔瑩好奇地問道。
“崔相,到底是什麼事情值得你如此謹慎。”
“大王,前線急報,完山府院君於鐵嶺衛城下大敗,損兵五千餘眾,不得已,退往平壤方向。”
“此戰原川府院君邊安烈戰死,李成桂長子李芳雨下落不明……”
隨著那崔瑩口中吐出來的一個又一個的噩耗,直接就驚得王禑愣在當場,半天都作聲不得。
兩眼直勾勾地看著跟前那麵色沉陰如水的崔瑩,下意識地問道。
“李卿可是統率著六萬精銳王師,怎麼會敗得如此之快,莫非是明國的援軍遠超我高麗王師?”
此言一出,崔瑩抿了半天嘴皮子之後,這才給出了答案。
“據李成桂發來的戰報,明國援軍全是精銳騎兵,約兩萬之眾,而且人人皆用奇器,動之可噴火,於百步之外傷人於無形。”
“而且明軍還有一種武器,發之如雷吼,落地之後,方圓三丈之內,人馬皆碎……”
“崔相,你這是在跟孤開玩笑嗎?”王禑愣愣的看著跟前的崔瑩,總覺得這家夥吹起牛逼的簡直不打草稿。
“大王請看這份軍報,便知老臣並非胡謅。”
崔瑩也很蛋疼,隻能將那份軍報遞到了那王禑的跟前。
他方纔收到這封軍報的時候,也還以為是哪個混賬東西在開玩笑。
畢竟這一次為了奪取那鐵嶺衛,高麗王國內可謂是籌謀了許久,更是好不容易這才湊出了這六萬精銳之師。
另外還有數萬兵馬,則集中在那平壤那邊,他們的謀略自然是先想辦法將那鐵嶺衛城拿下之後。
若是明國沒有援軍,那麼便兩路兵馬,齊齊北上,一個沿西北方向直撲鴨綠江上遊,一個則沿西南方向,直逼鴨綠江入海口。
爭取能夠一次性的將那明軍完全驅逐出這片土地,讓高麗王國也變成一個擁有三千裡江山的大國。
可是當這份軍報出現之後,崔瑩感覺自己就像是腦袋上捱了重重一擊,直接有點被砸暈呼了。
兩萬騎兵都擋不住,而且還死了一位高麗名將邊安烈,而另外一名高麗名將李成桂的長子也下落不明。
這樣的局麵,直接就打破了他們之前對於奪取鐵嶺衛城的信心。
王禑有些煩躁的開始在屋內來回走動起來,而且習慣性地揮動著雙手道。
“孤記得,那明國皇帝給咱們的國書裡邊,並未言語威脅我高麗,而隻是一副勸諭的態度。”
“明國乃是大國,居然如此言行不一,先是以國書迷惑我高麗,然後陰遣大軍至鐵嶺衛城……”
“大王所言極是,臣也覺得有這個可能,隻是,明國騎兵也不過兩萬之眾,而李成桂手中足有六萬精銳。”
“一場大戰下來,居然損失如此慘重,老臣覺得這裡邊,怕是有什麼蹊蹺。”
聽到了崔瑩這話,王禑不禁一愣,目光閃爍不定,半晌之後,這才疑惑地道。
“崔相此言何意?”
“老臣記得,當初大王決意拓邊之時,李成桂可是強烈表示反對,而之後,隨著大部分臣工都被大王說服之後。”
“那李成桂這才改弦易轍,足以其對於攻伐明國之心誌不堅……”
“……而且,咱們高麗之間也曾遣將偽作盜匪襲擾鐵嶺衛城一帶,也沒有誰見過什麼發之噴火,傷人於百步之外的武器。”
王禑的臉色漸漸地陰沉了下來,朝著崔瑩正色問道。
“你的意思是,李成桂這是不欲與明國交戰,特地編造出來的謊言?”
“老臣的確有這樣的懷疑,但也隻是懷疑,若是想要知曉真偽,怕是隻有遣使前往方知……”
“嗯,崔相言之有理,依卿之見,該遣何人前往監督?”
“老臣以為,朝中多有權貴與那李成桂沾親帶故,說不定都會為他遮掩,所以,老臣以為,隻有擇一些中立又素有威望的大臣前方,方能查明真相。”
“故爾,老臣舉薦德高望重的大臣李穡。”
“若是韓山府院君的話,那自然是沒有問題,孤準了,來人,快快有請韓山府院君入宮覲見。”
就在那開京中此刻正在為那李成桂之事而焦頭爛額之時,而另外一個方向的平壤城上,曹敏修此刻正站在城頭之上。
有些迷茫,甚至帶著一絲不安地打量著那此刻出現在大同江中的明國船隻。
雖然之前也曾經有明國的商船會直接抵達這平壤城來做生意。
可是今日的氣氛明顯不一樣,因為今日抵達這裡的明國船隻數目太多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