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嶽父是朱元璋 第664章 常某人的魔爪仍舊在鬆江府上空徘徊
要知道,縣令那可是七品,同知那就更進一步,遠遠比他們在那皇家科學院裡邊當小破官強上太多太多。
雖然還是得繼續跟在常二郎這位強勢人物的屁股後邊廝混。
可好歹能夠升官,也能夠在更重要的位置上去發揮各自的才華學識。
最終,解縉與楊士奇都默默地伸開雙臂,抱緊了常二郎的大腿。
罷罷罷,遼東又如何,至少不必在那皇家科學院裡邊當一輩子學官。
何況以自己二人的才華學識,在那隻教數理化醫的皇家科學院中,簡直就是無用武之地。
不過經過這兩年多來與常二郎的相處之後,這兩位自信心十足的天才,在麵對常二郎時,總會覺得有點信心不足。
不說其他,僅僅說常二郎的學識之淵博,就足以令他們汗顏不已。
而且常二郎在治理地方上的那些方**,以及其行為邏輯,讓二人除了震驚之外,更多的則是驚訝,驚訝於常二郎那匪夷所思的大腦和想法。
也不清楚,開平王常遇春,到底是用什麼樣的法子,纔能夠養育出常二郎這麼一位文武雙全的優秀兒子。
過了許久之後,常二郎終於與那趙偉攜手走出了房間。
“日後這鬆江府之事務,就拜托老大人您了。”
“不敢當,以後老朽若是有事不明,定然會向駙馬爺請教。”
“老大人說哪裡話,咱們之間自然是要書信往來不絕,畢竟大家都是為了朝廷,為了這鬆江府百姓的生計。”
二人就這麼一邊走一邊聊著,徑直往那鬆江府知府衙門而去,常二郎親自將這位老上司領進了衙門之後,開始給那些老部下介紹起了這位老上司。
好在常二郎為了保證政策的延續性,所以手底下的官吏幾乎都沒有換過,隻有少數是從其他地方調來的。
但是整體的卻都還是多年前的那幫老官吏,自然也認得常二郎的前上司。
現如今,這位又再一次走回到了這個工作崗位上,一乾知曉這位老上司鹹魚風格的下屬也都紛紛麵露喜色。
不過等聽到常二郎會定其與趙知府多多交流,給出建議,而且那王同知與張縣令,更是被常二郎扯到跟前耳提麵命。
偏偏那趙知府笑嗬嗬的一副不以為意的模樣,就讓所有人都明白,雖然這裡看似又換了一任頂頭上司,可實際啥也沒變。
常二郎還直言告訴趙知府,倘若趙知府你這裡遇上解決不了的事情,隻管告訴常某人,哪怕是找到太子爺,甚至找到陛下那裡,常某也定會給趙知府你平事。
這話簡直就是赤果果的威脅在場的所有官員,我常二郎人是離開了,可我卻仍舊陰魂不散的徘徊在這鬆江府的上空。
誰踏馬的敢暗戳戳的亂來,趙知府或許沒有本事收拾爾等,但是我常某人的魔爪,卻可以繼續伸到這裡來。
某些人很快就收起了那一丟丟的小心思,畢竟常二郎這廝向來都是一口唾沫一口釘,說打你骨折,絕對不會打你骨裂。
而在離開之後,常二郎十分鄭重從那身邊的常威手中接過了一本書冊,然後示意常威把剩下的書冊進行分發。
“趙老大人,這是之前下官編撰好的《鬆江府五年經濟工作規劃綱要》,還請趙老大人斧正一二。”
“畢竟接下來的這五年時間,這裡邊的工作計劃以及進度,都是下官照之前的工作內容作出的展望和前瞻……”
趙知府接過來翻,眼皮直跳,不過心裡倒真是鬆了口氣。
有了這玩意在,自己倒真可以繼續鹹魚平躺,畢竟常二郎已經給出了這五年的工作規劃,自己照本宣科就成,至於這幫子鬆江府官吏,能否完成這些工作規劃。
嗬嗬,就方纔常二郎明裡暗裡的威脅,足以令所有官吏明白誰纔是鬆江府話事人。
常二郎在這鬆江府知府衙門裡邊足足折騰了大半天,這才意猶未儘地離開了鬆江府官衙。
一轉身來到了自己之前在這裡置辦的院子裡邊,而朱標與那朱棣此刻正在這裡一邊喝酒吃肉一邊在那裡高談闊論。
不過大多數時候都是那朱棣在說,朱標在問。
雖然朱棣尚未去過那殷商大陸,但是他早就已經做好了充足的準備。
就連蒸汽機車車頭這樣的大件,都已經運了十來個前往殷商大陸,還有那輛常二郎送給他的蒸汽汽車也一並送了過去。
當然,常二郎已經幫他將那蒸汽汽車又重新進行了改良。
例如將汽車裡邊許多的地方都更換成了橡膠製品,特彆是四個輪胎,換成了橡膠製品之後,駕駛起來更加的舒適和平穩。
而且現如今隨著那橡膠的硫化技術已經成熟,從實驗室走向了工廠。
大量的硫化橡膠製品的出現,開始供應大明的車船製造行業。
現如今道路上的許許多多的車馬,也都換成了這種耐磨又舒適的橡膠輪胎。
另外隨著橡膠的開發,橡皮筋的出現,使得許多的新生事物出現在了大明的各行各業。
例如紮頭發可以用皮筋,又或者是玩彈弓可以用皮筋,還有內褲不必再繼續打死結,一隻橡皮筋就可以讓舒適度和便利程度拉滿。
可以說,常二郎自打那些來自於殷商大陸的特色物產運抵大明之後,就一直在琢磨這些特色物產的用途。
畢竟,大明想要與那殷商大陸建立起長久的貿易往來,那麼自然是要能夠有相互長久的互補性。
就像現如今,不論那殷商大陸產出多少橡膠,都會被大明的海商們全盤吃儘。
還有煙草,可可豆等特色產物也都差不多。
而大明的物產更是令無數的殷商大陸人士嚮往不已,不論是精美的絲綢,還是那些漂亮的瓷器,又或者是結實耐用的布匹,還是那些可以推拉拖拽的大型牲畜。
有了這些之後,同樣也使得殷商大陸的殷商遺民們過去那曾經飽一頓饑一頓的艱難日子變成了過去式。
而且大明的海商的誠信做生意,同樣也獲得了許許多多殷商部落的友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