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嶽父是朱元璋 第741章 開始維護賢婿的老朱
不論是老朱,還是現如今的朝廷,也越來越發現,常二郎的為官經驗,雖然許多條款,會因為環境、地理,人口因素無法複製。
可是同樣也有一些治理民生的條款,完全可以複製,例如那常二郎在上海縣設立的農牧站,有了那些農牧站的技術人員的指導和培訓,就能夠極大的提升當地老百姓們的糧食收益。
不論是間種,還是輪種,又或者是各種家畜家禽的養殖、騸、閹技術等,這些在相當多數的老百姓眼裡,可謂是聞所未聞。
再有就是各種堆肥,以及合理使用肥料的技術,對於那些小老百姓而言,都是他們應該掌握,卻又很少有人掌握的增產增收技術。
隻要在天下各州縣,擇粗通文墨者,前往鬆江府綜合技術職業學院,學習到了此類技術,讓他們回到天下各州縣,必然能夠讓當地的產出獲得極大的增長。
而且現如今,鬆江府綜合技術職業學院,已然在北平,還有在西安以及遼寧府都設立下了分校,就是因為這些地方的地理環境各有不同。
江南的許多技術在其他地方上並不實用。
而且現如今,綜合技術職業學院的那些學子,早就已經變成了香餑餑,因為就連朝廷也要召他們的畢業生前往各州縣去擔任技術官吏。
哪怕是品階不高,可終於也算是有了品階,屬於是成了官員。
現如今,綜合技術職業學院的名額每一年的招生,都可謂是場場暴滿。
畢竟如今,朝廷又在科舉改革上,給了那些讀書人重重一擊,年齡那麼一卡,瞬間就讓不少人都冷靜了下來。
再加上,每個地方的名額都那麼多,你這裡能夠走過那條獨木橋的人也就那麼點。
剩下那些讀書人怎麼辦?自然是就開始想儘辦法尋找適合自己生存的路子。
而不會像過去一般,活到老來考到老,超過了三十五歲,就還是老老實實地想一想下半輩子該如何生存。
省得像過去一般,不少的讀書人,不論多大年紀了還在那裡考試,考不上了就成天在那裡嗶嗶,就想要當一個鍵政之士。
而且每一級的科學之士,都有渠道走上工作崗位,這樣一來,朝廷手中的可用之人可謂是多了不少。
特彆是過去,那些各州縣的吏員,幾乎儘數為地頭蛇或者是士紳鄉賢所霸占。
可是現如今,朝廷委派來的那些秀才、舉人,也紛紛地拿下這些最接近民生,與百姓交道的關鍵位置之後。
使得過去那種皇權不下鄉的統治模式,也開始發生了變化,讓那些士紳鄉賢怨聲載道,卻也無計可施。
至少他們再難以像曆朝曆代般,掐斷朝廷伸向最底層統治的大手。
使得朝廷的政令通傳能夠及時地抵達老百姓們的耳中,同樣,少了那些士紳鄉賢從中漁利的機會。
也使得那原本縣令配合地方搜刮民財的犯罪機率降低了不少。
畢竟隨著科舉製度的改革,一縣之地,不再僅僅隻是縣令以及幾個主要官員首腦來自於朝廷,而是幾乎所有的官吏都有朝廷指派而來。
再加上現有的大明開國天子老朱眼裡揉不得沙子的工作作風,至少大明現如今的吏治清明得不要不要的。
再有就是,當老朱也已經意識到了提供工商業,以及嚴格監督和限製工商業主是兩回事之後。
也讓朝廷的許多地方州縣開始出台一些相關的政令,而這些政令,自然都是需要經過朝廷審核,最大程度的發生問題解決問題。
當老朱認可並承認常二郎的能力之後,對於他的行事,自然也是越發地放心任由他去施為。
而常二郎在那遼寧府的這些作為,雖然與他們之前的商議有所出入。
但是,老朱還有幾位知曉此事的重臣,也不得不承認,常二郎這種翻舊帳式的快刀斬亂麻的處理手段。
能夠在最短的時間之內,解決遼寧府一帶的所有反對勢力。
而且重要的是,那幫子所謂的士紳鄉賢所犯下的那些案子,在老朱看來,莫說是僅僅砍了幾個腦袋,沒收財產。
依他之見,哪怕是直接族誅也不會有什麼問題。
而常二郎那種喜歡殺雞儆猴的做法,在老朱看來,甚至還是膽子小了點。
聽到了老朱這樣的評價,李善長、徐達等一乾老兄弟的眼皮下意識地狂跳不已。
但是也無力反駁,畢竟上位最喜歡乾的就是不囉嗦,直接族誅完事。
現如今也在京師養老的馮勝,看到了這關於常二郎的這些情報之後,不禁感慨地道。
“常二郎這小子,短短不到一年,在那遼東府,可真是乾了不少的事情啊。”
“可就是對那些異族部落太過優榮了些,依老臣之見,如今那一盤散沙一般的異族,能儘剿,當儘剿之。”
徐達忍不住斜了一眼身邊這位殺胚老兄弟,用力地咳嗽一聲道。
“雖然說,直接動手的確會很乾脆利落,可問題是,那些異族部落,簡直就像是野火燒不儘,春風吹又生一般。”
“隔上一二十年,那些深山密林裡邊,又會到處都是那些異族部落。”
“而常二郎所做的,就是希望能夠向那些異族部落,展示我大明的仁善,讓那些異族部落接受我大明的統治,歸於王化,以解千百年異族擾邊之患。”
聽了徐達這番解釋,馮勝忍不住撇了撇嘴,還是堅持自己的意見。
“話是這麼說,可是真能有用嗎?馮某可不怎麼看好。”
畢竟那些異族一向都貪婪嗜殺成性,常二郎這麼做,誰也保不準,在那些異族看來,到底是仁慈,還是軟弱。
對於手底下這幫子老兄弟的爭論,老朱哈哈一笑,撫著長須不以為意地道。
“不妨事,咱既然答應了讓咱賢婿去處置,就由著他自由行事便是,有藍玉在那裡鎮上,一時半會是出不了問題的。”
“更何況,常二郎居然還在遼寧府的撫順發現了一處巨型露天開采煤礦,隻要儘快解決那交通問題,足可解中原缺煤之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