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嶽父是朱元璋 第744章 思念郎君的朱寶貞
修書可不僅僅隻給蔓兒回信,讓蔓兒依照自己的意見行事。
同時朱寶貞也還得給自己親愛的郎君修書一封,告訴對方家裡邊平平安安,一切都好,讓他好安安心心地在那遼寧府治事。
再有就是,現如今那京師北麵的那座大橋,如今已然初見雛形,特彆是那幾根猶如擎天立柱一般聳立在江中的橋墩,已然接近完工。
再有就是,長江北岸的鐵路也正在飛速的修建當中,而且還有好幾座難度係數較低的橋梁,怕是最多明年就能夠建成。
相信,最多也就數載之功,這京師直抵北平的鐵路交通,就可以全線貫通。
另外就是,郎君你遠在那遼東苦寒之地,身邊又沒有什麼人照料,可一定要小心自己的身體。
再有就是,聽蔓兒說,胡裡改部酋長的兩個女兒聰慧賢淑,這些日子,經常主動前往照料身懷六甲的蔓兒。
這倒是讓妾身放心了不少,希望郎君你也對那雙胞胎姐妹好一些,如此,也才更利於你收服歸化那胡裡改部和兀良哈部……
洋洋灑灑地寫下了近千言,反複看了兩遍,確定沒有問題,這才交到了柔兒的手中,讓她去尋人,儘快寄往遼東。
上一次郎君來信的時候就曾經說過,他已經開始在那蓋州到沈陽城,以及沈陽到撫順之間鋪設鐵軌。
主要還是要連通那些遼寧府的重要城市以及港口,利於各種物資的往來運輸。
也好早日鋪設那沈陽城到北平城的鐵路,用郎君的話來說就是,雖然遼寧府一帶處於苦寒之地。
一年下來有半年都結冰,這會令那水泥官道的鋪設受到一定的影響,但反倒是對於鐵路那邊的影響沒有那麼大。
畢竟可以在暖和的季節,先給鐵路打好水泥基礎,等到結冰期來臨,那個時候,再進行道砟、枕木以及鐵軌的鋪設,如此一來,倒也不怎麼耽擱。
而且由於那裡地勢平緩,不像江南一般水網密佈,所以北平到那沈陽城的鐵路建設長度雖然長於上海縣到京師,但是建設時長卻不會相差太多。
遷都的話,則是要等到兩京之間的鐵路交通鋪設完畢,才會動身,相信到了那個時候,說不定剛抵新都的自己,就可以乘坐著火車,帶著兒女,前往那遼寧府與夫君團聚……
再怎麼樣,夫妻這一彆,又是數載,朱寶貞那張圓潤的俏臉上,滿是輕愁。
隻能寄望於兩京之間的鐵路交通能夠早日完成,又或者是看爹爹預計是什麼時候完成遷都的各項準備工作。
畢竟,兩京之間,可不僅僅隻有鐵路交通,還有水運,更有海運,都不是不能用。
嗯,回到自己就寫信給大哥,問一問那北平城那邊的營造工作進行得如何了。
如果那邊能夠早日竣工,想來,爹爹也應該能夠儘早動身纔是。
此刻,北平城外麥浪綿綿不絕,朱標此刻就站在那北平城的城頭之上,遠眺著這片平原的豐收景象。
此刻站在他身邊的則是湯和,打量著這片遼闊的土地,那灰白色而又顯得十分乾淨的水泥官道,筆直地朝著東方伸延,直至地平線的儘頭。
而在這水泥官道上,可以看到,有著無數的車馬行人行走在其上,還有那種特製的馬車車隊。
這種八輪又或者是十二輪的馬車,大多數都是用來跑長途,一般都是從天津衛直達北平。
將無數來自於江南的貨物,經由海運抵達了天津衛之後,在天津港裝載好,便直接發往北平。
現如今,北平與那天津衛之間的水泥官道已然完工並且全線通車,而且由於考慮到未來,北平將會成為大明的新都,對於各種物資的需求量絕對不會小。
所以這裡的水泥官道修得十分寬闊,再有就是,北平到天津衛的鐵路也已然開始興建。
而北平站,亦如那京師站一般,也都是興建在城外,高大而又堅固的三層樓建築。
還有那車站的站台等諸多配套設施也都已經興修結束,到了後期的裝修。
預計這北平到那天津衛港口的鐵路,最多明年年末,就能夠達成全線鋪軌,翻年之後,就能夠極大地縮減北平與天津之間的交通運輸效率。
另外就是,向北延伸的,意圖要橫跨千多裡地的北平直達沈陽的鐵路,現如今倒是已經結束了勘探與征地工作。
但是考慮到大明目前以遷都為重,所以,北平這邊,暫時沒有興建向遼寧地區的鐵路。
畢竟常二郎那邊現如今也尚未解決最基本的問題,當初他跟朱標商議過。
那就是首先,遼寧府那裡,需要將煤、鐵等各種礦藏進行開發。
隻有等到遼寧地區的各種大型廠礦的產量足以供應整個遼寧地區,那個時候,接連遼寧與北平,理由會更加的充分。
畢竟北平以及周邊地區,缺少大型煤礦和鐵礦,可不論是城市建築還是百姓生活,這些大宗的礦物,那都是必需品。
北平的人口,如果達到現如今位於江南的京師那麼多的人口,單單憑借著現如今這一片平原的產出,是根本無法滿足大家的生活物資需求。
“殿下,天涼了,城上風大,咱們下去吧?”
站在朱標身邊的湯和,感受到風越來越大,忍不住開口相勸道。
“無妨,再走一會。”朱標搖了搖頭,看著外麵豐收的景象,這裡的一切,的確與江南有著明顯的不同。
江南的四季並不明顯,而在這裡,四季分明,讓人能夠清晰地感覺到歲月的輪回交替。
這讓難得北來的朱標,怎麼都覺得看不夠。
湯和看著城外那已經收割得差不多的麥田,目光再往遠處望去,仍舊有不少的田地,目前仍舊是一片荒蕪,不禁有些無奈地感慨道。
“今年雖然這裡是個豐收年,可是糧食仍舊有缺。”
旁邊的另外一位大臣也開口附和道。
“是啊,畢竟北方久經戰亂之苦,如今民生尚未儘複,相當多的土地也無人耕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