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嶽父是朱元璋 第772章 繼續幸福蛋疼中的朱老四…
讓他們去那兩千四百多裡地之外的那個兩河交彙處去瞧瞧。
看看是否如常二郎所言一般,那裡有著十分豐富的煤礦與鐵礦。
如果真的有,嗬嗬……朱棣忍不住抹了把臉,就算是有,怕是想要發展到那邊,不說十年的時間,七八年怎麼也得有。
唉……隻能寄望於到時候,自己的兒子們都已經能夠成長起來,替自己這個心累無比的父親分擔一些壓力纔是。
搖頭晃腦半天,心事重重的朱棣終於策馬來到了那煤山跟前,打量著那高達十數丈的煤山。
延綿不絕,占據了好大一塊的地盤,而這裡則是用圍牆將這巨大的煤山給保護起來。
沒辦法,這玩意可得小心點,真要是燃起來,那可就好玩了。
畢竟現如今殷商大陸這邊的工業,就指望這些煤炭。
這個時候,負責港口各項事務的官員還有好幾位負責工廠的管理者也都朝著這邊趕了過來,向這位燕王殿下見禮。
“做得不錯,港口這半個月來,可有什麼事情?”
“稟報殿下,港口這半個月來執行狀況良好,再有就是,通過鐵路還有水泥官道運抵工廠區的礦石數量,是之前的兩倍。”
“預計下個月,所提煉出來的金、銀產量,能夠再增加三成以上。”
“好好好,你們都做得不錯。這些煤炭,如果斷了來源,能夠支撐多久?”
“這個……就咱們目前的消耗來看,現如今這裡囤積的煤炭,隻夠咱們金山城的各大工廠運轉三個月,如果再算上百姓用煤的話,怕是這個時間還得再減去一個月的時間。”
聽到了這個訊息,朱棣的嘴巴無聲的開合了幾下,決定不再打聽這種令人心寒的問題。
就在朱棣正在這港口巡視,詢問那些港口官員,現如今港口的發展狀況的當口。
不遠處,一艘船帆之上打著燕王直屬旗號的帆船緩緩地靠上了碼頭。
便引來了朱棣的注意,他當即示意身邊的人趕過去詢問一番。
這樣的帆船,應該是自己委派沿海岸南下,去尋找礦物的探險船隊。
不大會的功夫,那艘探險船隊的船長,就飛快地打馬而來,趕到了朱棣的跟前之後,恭敬一禮。
“起來吧,你能在這個時候回到金山城,想必是有了收獲吧?”
“殿下聖明,確實如此我們沿海岸線向南行進了約一千一百裡左右登岸開始在附近探查,經過了近三個月的尋找,終於找到了這個……”
說話間,這位船長,將那個背負著的沉重牛皮袋子解下之後,恭敬地雙手奉上。
朱棣雙眉一挑,伸手接過之後開啟了牛皮袋,就看到了裡邊有好幾個小皮囊。
便隨手挑出了一個皮囊一看,皮囊外還刻有幾個字。
掃了一眼之後,朱棣便迫不及待地開啟了皮囊,就看到了裡邊有著一塊造型顯得千奇百怪,甚至還有些中空的狗頭金。
“這是金礦,還有這,咦……這是銅礦?還有這,這是……”
“殿下,這是鉛礦,旁邊那一袋子則是鋅礦。”
聽到了這位的稟報,一旁邊的那些官吏們也全都瞪圓了眼珠子,乖乖,這片沿海的海岸,當真是黃金海岸。
到處都能夠尋找到金礦,太特麼的讓人無語了。
大明疆域萬裡,可是金礦少之又少,而這片殷商大陸,金山城這裡就有采之不竭的金、銀。
結果這下子,南下千餘裡,那邊居然又有一個儲量規模龐大到難以估量的金礦和銅礦。
而且還有銀礦、鉛礦和鋅礦,有了這麼多的貴重金屬,光是把這些玩意給挖出來冶煉之後,那可就是財富。
此刻朱棣的臉上也樂得快要開了花,美滋滋地打量著這些礦物。
半晌之後,漸漸地覺得有些不太對勁。
“那個,你們在那裡探查了數月,就隻發現這些礦產,可還有其他的礦?”
探險船隊的船長一臉懵逼地看著跟前的燕王,又低下了頭,認真地數了數那些礦樣,然後隻能十分確定地搖了搖腦袋。
“殿下,的確隻有這些礦產。”
“就沒有發現鐵礦?又或者是煤礦?”
麵對著目露殷切的燕王殿下,這位探險船隊的船長意誌十分堅決地搖了搖腦袋。
“請殿下恕小人無能,我們在那一帶尋找了數月,的確隻發現了這幾種礦物,並未尋找到鐵礦以及煤礦的行蹤。”
從這位的口中,獲得了答案,朱棣感覺自己的襠下的蛋,又開始隱隱作痛。
忍不住扭頭看向那邊的煤山,這踏馬的叫什麼事?
不是說金、銀、銅礦不好,而是有了鐵,纔能夠製作出足夠堅硬的工具還有機械去開采這些礦產,有了煤炭,方纔能夠冶煉更多的礦石。
可現在,煤與鐵的出現,仍舊遙遙無期。
蛋疼的朱棣還是勉強地擠出了笑容,好好地嘉許並獎賞了這位探險船隊的船長。
然後吩咐下去,再委派幾艘補給船,再拉上一票人馬,跟隨這位探險船長南下。
既然那裡有如此眾多的礦產,那麼在那裡設立城鎮是必須也是必要的。
而且還得看看那裡是否適合建立港口和碼頭,如果合適的話。那麼現如今,自己的地盤就先縱向發展也不是不行。
不過這麼一來的話,怕是自己之前所考慮的花上七八年的時間進軍殷商大陸中部去挖煤和鐵的計劃,怕是又要延期了。
“告訴他們,從這個月開始,煤炭的進口量,再增加一倍,嗯,越多越好,對了,還有鐵料的進口也需要增加。”
解決了這些讓人頭疼的事情,朱老四終於來到了那位於港口不遠處的造船廠。
由於這殷商大陸參天古木數不勝數,所以這裡造船也是有著得天獨厚的天然優勢。
現如今,在這裡的船廠裡邊所營造的,都是三千料及以上的遠洋貨運帆船為主。
之所以三千料為主,究其原因還是三千料的快速帆船的航速和運輸效果最高。
這種三千料的快速帆船,一次來回殷商大陸與大明,要比五千料的巨船,快上三分之一還要多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