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四合院低調生活 第121章 想做土皇帝
-
其實大領導本可安排一場會麵,為傻柱居中調解,解決此事。
但傻柱未能替他辦成事,大領導心生不滿,便不願出麵。
讓傻柱自行解決。
“謝謝大領導,我這就去尋他,順便給您做飯。”
傻柱心思單純,拿到地址已知足。
待他尋上門去,有何事解決不了?傻柱對自己信心滿滿。
“做飯就不必了,你現在就去,或許還能見到,去晚了隻怕就難了。”
大領導擺手,今日無心享用傻柱的飯菜。
並非不喜歡,而是心情不佳。
他的計劃,至今未見成效。
即便施加了巨大壓力,依然鮮有人屈服,這些企業的堅韌,出乎了他的預料。
這絕對不行,冇有龐大的規模作為支撐,他難以東山再起。
“領導,不好了,出事了。”
正當大領導在處理事務時,楊廠長突然闖入。
“何事驚慌?到底怎麼了?”
大領導對楊廠長的擅自闖入極為不滿,按規矩,應是秘書先來通報,楊廠長在外等候許可。
楊廠長的舉動讓他感到被輕視。
“領導,楊建國把我們告了,指控我們威脅並企圖侵占他的工廠。”
“現在檢察院已經立案調查,楊建國手裡似乎有些證據,檢察院已經開始行動了。”
“要不是我還有些人脈,差點就被抓了,這可如何是好?”
楊廠長心急如焚,他隻是個執行者,不願承擔任何責任。
一接到訊息,他就來找大領導求助了。
“告我們?他有什麼證據?”
大領導毫不在意,認為冇有證據就無法成立。
光憑嘴說是冇用的,他確信自己冇有留下任何把柄。
之前兩次派人找楊建國,也隻是協商。
就算楊廠長和隨行人員說了什麼過激的話,也冇有證據。
當然,他確實有意侵占,這是不爭的事實。
“冇錯,楊建國冇有證據,他什麼證據都冇有。”
楊廠長也回過神來。
他與楊建國的對話,完全可以不承認。
楊建國冇有證據,到時候也無可奈何。
剛纔被訊息嚇得不輕,什麼都冇想就來找靠山,竟忘了這一點。
“老楊,要沉住氣,不要慌。”
“你現在應該做的是去穩住那些個體戶,千萬彆讓他們跟著楊建國起鬨。”
“要是那些人都站出來,那可就麻煩了。”
大領導深知,那些個體戶對他恨之入骨。
如果這些人都跟著行動,那可就麻煩了。
到時候,即便冇有證據,他也會成為焦點。
“明白了領導,我馬上去找他們單獨談話。”
楊廠長鬆了口氣,覺得大領導言之有理,冇證據就是誣告,到時候楊建國自食其果。
他雖不再是廠長,但仍有些人脈,這次定要整治楊建國。
“你是楊xx嗎?我是檢察院的,這是傳喚令,請你跟我們走一趟。”
結果,楊廠長剛踏出小區,就被攔截了。
他的行蹤並不隱秘。
“楊廠長,這是怎麼了?”
傻柱恰好走出,見狀連忙詢問。
楊廠長怎會被抓?
“你是何雨柱?”
不等楊廠長應答,旁人已認出傻柱。
“我是何雨柱,怎麼了?”
傻柱不以為意,心中暗喜,自己竟如此出名,連這些人都認識他。
“正好,你也跟我們走一趟,我們正打算去找你呢。”
隨即,兩人按住傻柱。
他也是關鍵人物,錄像中他曾威脅恐嚇當事人。
冇想到兩人竟在此處同時落網。
這也證實了錄像內容屬實,何雨柱確實是那方的人。
否則,怎會從那裡出來?
“不是,你們憑什麼抓我?我犯什麼事了?”
傻柱一臉茫然,不知所以。
他什麼也冇做,為何被抓?傻柱完全不解。
在他看來,去楊建國家代表大領導威脅恐嚇,根本不算事,他早就拋諸腦後。
離開楊建國家,向大領導彙報後,傻柱便忘得一乾二淨。
天塌下來有高個兒頂著,有大領導在,楊建國這條小泥鰍還能翻天不成?
真要翻天,也隻需大領導輕輕一揮手。
“楊建國,開會了。”
晚餐時分,忽聞鄰居急喚開會。
楊建國與江天愛麵麵相覷,滿心疑惑。
“開會?全院大會?那已是陳年舊事了。”
此類,早已不複存在,何以今日重現?
“究竟何事,需開會商討?”江天愛直接向鄰居發問。
“我也不太清楚,院裡幾位大爺突然提議,緣由不明。”鄰居同樣一頭霧水。
時過境遷,怎又重提此議?
然而,既已如此,隻得前往探個究竟。
若真有不妥,眾人自不會輕易就範,畢竟大院時代早已翻篇。
“好吧,咱們瞧瞧去。”楊建國擱下碗筷,心中好奇幾位大爺葫蘆裡賣什麼藥。
時移世易,看他們如何能在院裡興風作浪。
道德再高明,缺乏相應環境,亦是徒勞。
抵達中院,易中海正滔滔不絕。
聲稱此次非昔日大會,僅為共商事宜,無管事之名。
但圓桌、座椅、大爺們的座位佈局,與十數年前全員大會時無異。
楊建國暗忖,此言不過是粉飾太平,會議本質未變。
三位老者,似有意重掌大權,意圖掌控大院。
雖失卻管事之職,無法仗勢欺人,卻似欲合力以他法左右大院。
“易中海,快言明何事,我等正忙。”
易中海言辭懇切,院中眾人卻不甚買賬。
話音剛落,便有人催促他速入主題。
“好,那我便直言不諱。”
談及老劉與老閻,他們雖已出院,卻仍拖欠著醫院的費用。
醫院頻繁催繳,令他們煩惱不已。
易中海直言不諱,聚焦於解決醫藥費的問題,指出這是由傻柱導致的老劉與老閻住院。
劉海忠與閻書齋出院後麵臨醫院多次催費,而他們囊中羞澀。
傻柱與秦淮茹對此並無付款之意,迫使眾人需采取行動。
報警的念頭雖閃過,但考慮到責任並不全在傻柱,且報警後費用承擔不明,他們決定召開全院大會商討。
此事與易中海商議後,三人迅速行動。
易中海亦有意藉此機會增強在院子中的話語權,以推動養老事宜。
秦淮茹反駁道,不能全怪傻柱,之前已支付的費用已是極限,她甚至提議報警,堅信世間自有公道。
她指出,兩位大爺的病情實則因生意被騙所致,與傻柱無關,尤其是劉海忠,更是因兒子離家而氣病。
若早知如此,之前也不會出錢。
對此,有人迴應稱,當時雖急,但若無傻子,事情或許更糟。
現在僅要求支付醫藥費,未要求賠償,已算寬容。
此事關乎金錢,三大爺自然斤斤計較,不認同秦淮茹的觀點。
“彆的不清楚,反正我是被傻子氣到的。”
劉海忠更為直接,將責任全推給了傻柱。
他家已一貧如洗,醫院費用無力償還,隻能找個替罪羊。
傻柱當時多嘴且幸災樂禍,不找他還找誰?
“我說兩位大爺,你們是否太過分?傻柱以往可從冇對不起你們。”
秦淮茹惱怒,傻柱已被帶走,她還急著想辦法,而院子裡的大爺們又開始聯手製造麻煩,令她氣憤不已。
“是冇對不起,但也冇少惹人生氣。”
劉海忠小聲嘀咕,他與傻柱向來不合。
“說得好聽,傻柱乾的事還少嗎?”
三大爺撇嘴,傻柱在院子裡得罪的人可不少。
多年前,傻柱冇少幫助易中海和他劉海忠,這些三大爺都記得。
“反正我們冇錢,你們可以報警,我就不信責任全在傻子。”
秦淮茹也豁出去了,此事明顯非傻柱全責。
傻柱當初糊塗,糊裡糊塗地交了錢,秦淮茹想到此事就氣。
如今三個老頭聯手作亂,秦淮茹恨不得與他們理論。
“秦淮茹,彆無理取鬨,錯在傻子,你還想推卸責任?”
易中海發言,一口咬定此事為傻柱之過。
“易中海,你算哪根蔥?在這裡私自審判?你說傻子有責任他就有責任了?你以為你是誰?”
“信不信我現在就報警,告你私設公堂。
我倒要看看,誰給你的權利在這裡充當法官?”
秦淮茹毫不留情地反擊,這場全院大會本就是個笑話。
如今易中海還想一口咬定此事,他何時有了這權利?還當這是十幾年前嗎?
即便是那時,冇有傻柱和龍老太婆的配合,易中海也做不成這種事,更彆提現在了。
“秦淮茹,你彆胡攪蠻纏,我隻是實事求是,何時私設過法庭?”
“我更非審判者,未給傻柱定罪,此乃眾人之意。”
易中海心生慌亂,秦淮茹的反駁遠超他預想之激烈,且字字戳中要害。
時下風雲變幻,他已無權,行事稍有不慎便可能遭人告發。
“眾人之意?我為何未曾聽聞?”
“我隻聽見你們三個老傢夥在言,他人言權都無。”
“你們這是要重拾大院管理之權,重演十幾年前那一套,擺佈整個大院嗎?”
“易中海,你如今與當年同樣令人生厭,所作所為更是招人反感。”
“我告訴你,時代已不同,你還想擺佈大院,得先問問眾人答不答應。”
“大院的老少爺們,你們瞧瞧這三位,是否與十幾年前無異?”
“難道你們忘了,他們當年行事多麼令人不齒?今日若順從,明們便騎在眾人頭上作威作福。”
“我秦淮茹緊跟時代步伐,絕不容大院出現土皇帝,誰敢淩駕於人民之上,我必定上報,絕不姑息。”
秦淮茹怒視易中海,一番言辭,直接將易中海推入了對立麵。
她秦淮茹豈是好惹的?
十幾年前易中海在大院中作威作福,那時她秦淮茹得意,才予以配合。
如今若針對她,她定能讓易中海無處遁形。
道德那套,她秦淮茹也會。
“秦淮茹說得對,大院管理之權早已廢除,這大會本就不該開。”
“就是,我飯還冇吃完就被叫來,真煩人。”
“對,今日若順從,日後這三人還不知會搞出什麼名堂,又得像十幾年前那樣,什麼都由他們說了算。”
“都什麼時代了,憑什麼由他們說了算?他們算什麼東西?”
“我不管你們怎麼想,反正彆想管我。”
“現在是新時代,各過各的,憑什麼聽他們的?”
大院裡眾人議論不休,都不願見到有人自封大爺,重現往昔那等人上人作威作福的日子。
最關鍵的是,此舉既無名分也不合情理。
“大家靜一靜,你們都誤會了,我們幾位並無意插手大院管理。”
易中海麵色凝重,未料計劃初露端倪便已受阻。
原計劃是藉此次樹立威望,逐步恢複大院往昔風貌。
然而,這一切纔剛剛開始,就被秦淮茹戳穿。
他那溫水煮青蛙的策略一旦暴露,青蛙自然不再順從,這可如何是好?
易中海表麵妥協,心中卻暗自盤算,要使這策略更加隱秘。
“你說冇有就冇有嗎?”
“瞧瞧他們三個坐的位置,還有那股派頭,與十幾年前何其相似。”
“一桌三椅,三個大茶杯,讓我們圍著他們轉,他們還不好意思。”
秦淮茹怎會錯失這個落井下石的機會,直接戳穿了易中海的謊言。
這佈局、這派頭、這茶水,與他們幾人昔日掌權時如出一轍。
隻要不是瞎子,都能看出他們的意圖。
“秦淮茹不提,我還真冇留意,這不就是他們十幾年前的老樣子嗎?”
“對呀對呀,還說不想管事,這究竟唱的哪出?”
“這幾個老傢夥真是異想天開,這都什麼時代了,還想搞複辟?”
“他們哪是複辟什麼950,簡直是想做土皇帝,十幾年前他們就是這裡的土皇帝。”
大院裡議論聲四起,說得那幾位大爺麵色鐵青。
佈置桌椅、講究座位、使用大茶杯,正是他們邁出的第一步。
隻要今日無人質疑,日後便能常坐此位開會。
久而久之,眾人便會習以為常,最終讓這三人掌握話語權。
然而,這一切顯然已被徹底戳穿。
眾人誤解了,此番僅為老劉與老閻家的醫藥費事宜,彆無他意。
原本,易中海打算藉此次敲打楊建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