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現世播撒貝黑萊特 第四十三章 新的使徒
-
“吉舍!父親要召見你!”
德魯蘇斯接到父親的緊急傳召,立刻找到正在羅馬城郊一處簡樸居所內與門徒交談的吉舍。
然後他把日耳曼軍區叛亂升級,尤其是百夫長被殺的訊息,神色凝重地告訴了吉舍。
然而吉舍卻顯得異常平靜,彷彿早已預料到風暴的來臨。
畢竟他本就是受德魯蘇斯之托纔來的羅馬,德魯蘇斯此前便說過日耳曼軍區和伊裡利庫姆軍區一樣,有作亂的動向。
他這段時間早就有所思考了。
他也不打算再次依賴父神顯露神蹟,而是想著以自己的智慧解決問題。
“父親想見你。”
德魯蘇斯語氣急促,“下軍區的叛亂僵持不下,元老院爭論不休,父親似乎……想聽聽你的看法。”
吉舍緩緩起身,搖了搖頭,說道,“動盪之根源,在於信諾崩壞,怨氣積深,非單純糧餉所能徹底平息,我隨你去便是。”
在前往皇宮的路上,吉舍沉默不語。
但德魯蘇斯能感覺到,這位年輕的先知並非在不安,而是在深思,灰藍色的眼眸中彷彿在不斷流轉。
他似乎早已開始思考遠比眼前叛亂更深遠的問題。
很快他們便再度來到了帕拉蒂尼山上那宏偉的宮殿。
再次步入皇帝的寢宮,氣氛比上一次更加凝重。
提比略獨自坐在椅上,眉宇間帶著難以掩飾的疲憊與焦躁,手指緊緊攥著那塊黑色的貝黑萊特,彷彿它能帶來某種支撐。
看到吉舍後,他才稍微扮直身體。
他冇有寒暄,直接指向攤在桌上粗糙地圖的日耳曼尼亞區域,“吉舍,情況德魯蘇斯應該告訴你了。”
“第五和第二十一軍團,像瘋狗一樣,殺了我的百夫長,拒絕一切條件。”
“懷柔,會讓他們視為軟弱,武力鎮壓,我又恐引發全麵內戰,告訴我,你那能預見月蝕的智慧,對此有何見解?”
他的語氣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近乎孤注一擲的期待。
吉舍冇有立刻看向地圖,而是平靜地注視著提比略,“神聖的奧古斯都,動亂非一日之寒,士兵所求,果真僅是即刻發放的銀幣嗎?”
提比略皺眉,“否則呢?他們貪婪無度……”
“或許有這個可能……”
吉舍溫和地打斷,“但更深層的是長久積累的屈辱、對承諾的不信、以及對未來的絕望。”
“他們並非鐵板一塊,憤怒如同烈火,但燃料終有不同。”
提比略也不惱怒他打斷身為羅馬皇帝的他的話語。
吉舍再度緩步走到地圖前,手指點在下日耳曼尼亞的位置,“請告訴我,陛下,如今叛軍中,是所有人都打算起兵反叛?還是有人被裹挾其中?”
“軍中可有仍忠於羅馬、或至少渴望秩序的軍官與士兵?他們的家人又在何處?”
提比略愣了一下,這些問題切入的角度非常實際,並非空談神諭。
他立刻召來負責情報的軍官。
很快,更多細節被彙總過來,叛軍內部確有分歧。
並非所有人都想對抗到底,尤其是一些家有老小的士兵。
仍有少數中級軍官保持沉默觀望,大部分叛軍的家屬並未隨軍,仍留在萊茵河以西的羅馬化城鎮中。
吉舍聆聽著,微微點頭,彷彿在驗證心中的猜想。
他抬起頭,看向提比略,眼中閃爍著洞察的光芒,“既然如此,何須帝國大軍親征,徒耗國力,也逼得對方直接擰成一股繩叛亂呢?”
“你的意思是?”
提比略猶豫。
“攻心為上,分化瓦解。”
吉舍的聲音清晰而冷靜,“請陛下即刻以你的名義,頒佈兩道命令。”
“其一,宣佈此次隻追究殺害百夫長及主要煽動者的罪責。”
“其餘參與士兵,隻要放下武器迴歸營地,一律既往不咎,並承諾之前應允之條件必將嚴格按時兌現。將此命令抄寫無數份,用箭射入叛軍營壘,或由可靠之人潛入散播。”
“其二,也是關鍵。”
吉舍的目光變得銳利,“秘密派遣使者,聯絡那些尚在觀望的軍官和心中動搖的士兵,許以重賞和晉升。”
“讓他們從內部製造混亂,或至少不再支援叛亂核心。”
“同時,派人保護起主要叛軍頭目在後方城鎮的家屬,請他們寫信給自己的兒子、丈夫,陳明利害,勸其回頭。”
他頓了頓,補充道,“此外,可讓日耳曼尼庫斯將軍移營,做出步步緊逼的威懾姿態,但卻圍而不攻。”
“這樣的話,外有大軍壓力,內有分化瓦解,中有家人書信勸誡,承諾與威脅並存。”
“叛軍肯定人心不安,內部猜忌必生,其聯盟不攻自破。”
“那時,或可無需血戰,便能令其自行崩潰,隻需逮捕少數首惡即可。”
提比略聽得有些微怔。
這一套組合拳,狠辣、精準、高效,完全超越了簡單的懷柔或鎮壓,直指人性弱點與政治鬥爭的核心!
這哪裡像一個來自拿撒勒的鄉村先知能想出的計策?
這分明是一個老練至極的權謀家的手筆!
這其實也是宿淵的功勞,宿淵在過去的日夜裡不僅給吉舍灌輸了後世的公平、公正等理念,還夾帶私貨灌輸了諸如“以德報怨,何以報德”、“攻心為上”等東方哲學。
他這也是給吉舍來了個究極爆改,因為他很清楚,吉舍如果還隻是那個宗教完人,那是不可能接受最後絕望的獻祭交換的。
所以他從一開始就給吉舍潛移默化地從小爆改,從宗教完人變成心懷慈悲、懷揣理想、也有金剛怒目的大賢者。
尤其是其獨特的智慧和各種遠超時代的“屠龍術”。
在兩千年前的西方世界,這就是降維打擊。
配合吉捨本來就是個聰明人,也就強到冇邊,也陰到冇邊了。
提比略看著吉舍平靜無波的臉,心中卻掀起了驚濤駭浪。
這年輕人身上到底還有多少智慧?
冇有猶豫,提比略立刻采納了吉舍的建議。
一道道命令以最快的速度發出,通過加密渠道送往日耳曼尼庫斯處。
局勢的發展,幾乎完全按照吉舍的預言進行。
分化策略起到了奇效,承諾赦免和兌現條件的告示動搖了大部分普通士兵的決心。
暗中策反在叛軍中製造了極大的猜忌和混亂。
而來自後方家人的懇求信,則徹底擊垮了許多人的戰鬥意誌。
日耳曼尼庫斯的大軍壓力更是讓叛軍頭目們陷入孤立和恐慌。
短短數週內,下日耳曼尼亞的叛亂就以驚人的速度土崩瓦解。
士兵們紛紛放下武器,指認並交出了那些殺害百夫長的首惡分子。
日耳曼尼庫斯幾乎兵不血刃地平息了這場可能席捲整個邊境的大叛亂,隻處決了極少數的領頭者。
捷報傳回羅馬,元老院一片嘩然,繼而是對皇帝“英明決策”的讚歎。
他們並不知道,這背後是一個拿撒勒年輕人的智慧。
提比略獨自在宮中,手中摩挲著那枚貝黑萊特,心中對吉舍的評價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這已不僅僅是先知或賢者,這是一個擁有經世治國之才的瑰寶!
從那天起,提比略召見吉舍的頻率大大增加。
他不再僅僅將其視為一個神秘的宗教人物,而是開始真誠地向他請教各種治國理政的難題。
如何平衡元老院與騎士階層的權力?
如何有效治理龐大的行省、遏製總督的貪腐?
如何改善帝國的財政和糧食供應?甚至包括一些複雜的司法案件判決。
吉舍的回答,往往從一種獨特的、基於仁愛、公正與誠信的視角出發,卻又總能切入實際,提出富有建設性且時常出乎意料又合情合理的策略。
他的智慧彷彿永不枯竭,總能提供新的視角。
在聽取吉舍的意見後,提比略采取了保守的方針。
尤其是吉舍在勸說前麵凱撒、屋大維的擴大開銷導致帝國苛稅嚴重,可能這纔是導致軍區叛亂的原因之後。
他限製了各項國家的支出。
他削減娛樂與演出事業的開支,限製奢侈品的消費,並以身作則鼓勵節約。
而這真的是很難得的,因為曆史證明,凡是鼓勵節儉的皇帝,都其實不會差到哪裡去的。
吉舍也越發覺得提比略是個明君。
於是他建議提比略建立一支六千人編製的近衛軍步兵大隊,並讓他們駐紮在羅馬城內,隻忠於皇帝,成為皇權鞏固的另一基礎。
提比略照做,而這麼做的情況下,他發現自己在羅馬城中的話語權果然再度有所提升。
提比略接著發現,自己越來越習慣於聽取吉舍的意見。
他們之間的關係,從最初的懷疑與利用,逐漸變得複雜起來。
提比略欣賞吉舍的智慧,甚至產生了一種罕見的依賴感。
而吉舍,則謹守著傳播父神教誨的本分,但在解答世俗問題時,也似乎希望將一種更高的道注入羅馬的統治之中。
……
幽界之中。
宿淵好奇地看著事態往一種和曆史原來走向完全相反的趨勢發展,覺得很是有趣地笑了。
“但是當訣彆之時、絕望之時來臨時,你們又會怎麼做呢?”
他頓時耐下心來,決定不再急著收割吉舍這個至高傑作的喜悅,而是慢慢觀摩這一幕戲劇的進展,並且使其按照自己預定的方向走去。
不過很快,他又察覺到了一點兒異樣,隨手展開另一個畫麵。
他愣了一下,竟然是現世……有新的使徒誕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