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大明長生者,曆經十六帝 第35章 看試手,治天下
大高玄殿。
馮保試探著問:“黃公公喚咱家來,所為何事啊?”
“馮公公最近很忙?”
“呃嗬嗬……黃公公凡有吩咐,馮保豈有不應之理?”馮保乾笑道,“在黃公公這裡,馮保永遠不忙,忙也不忙。”
雖然嘉靖皇帝駕崩了,可黃錦的分量仍是不可小覷。
不說新晉太上皇對其極為禮遇,單是一個永青侯,馮保就不敢不賣麵子。
更何況,他馮保能有今日,多虧了人家黃公公昔日提攜,當初內書堂的諸多小太監中,寫字好看的可不止他馮保一個。
於情於理,馮保都說不出拒絕的話。
馮保對黃錦一如當初的尊敬,道:“黃公公但有吩咐,馮保能辦到定然辦,辦不到也會想辦法辦。”
黃錦笑了笑:“馮公公現在是司禮監掌印,不說我早就不在司禮監了,縱是在,咱們也是平級,談不上‘吩咐’二字。”
頓了頓,“不用緊張,這件事不會讓你為難,嗯…,準確說,這件事對你也有益處,甚至可以說是一樁機緣。”
“機……緣?”馮保愕然。
黃錦含笑點頭:“投永青侯所好之事,算不算機緣?”
馮保又是一怔,繼而心頭狂喜,忙深深一揖,“請公公示下。”
“喏,就是這個。”黃錦從懷中取出一封文字,遞給馮保,“我的心得都在上麵了,你多加練習,好好掌握。”
“是是是……馮保一定不負黃公公栽培……”
馮保一邊應承著,一邊緩緩展開,待瞧見其內容,整個人都是一呆。
“這,這……”馮保愕然抬頭,“這是……烤薯心得?”
黃錦頷首道:“沒錯,永青侯就好這口。”
“……是。”馮保若有所思,將信將疑地點點頭。
永青侯喜食烤薯,他也略有耳聞,知道黃公公不是拿他開涮。
不過,馮保卻沒什麼信心。
“你彆不當回事兒啊。”黃錦神色認真,“你如今的地位已升無可升,如何保住當下,如何長久纔是你要考慮的,取悅永青侯不失為一個好辦法……”
馮保遲疑了下,歎道:“黃公公,您說有沒有可能……永青侯不見得多麼喜愛烤薯,甚至也不是您烤的有多好,隻是……烤薯是您烤的?”
黃錦一滯。
馮保苦笑道:“我自然相信黃公公一片好心,既是為了馮保,也是為了永青侯,可馮保終究隻是馮保,新人終究不如舊人。”
黃錦沉默。
許久,
“隻要味道一樣,還是能喚起美好回憶的,可能沒用,可能有用……總之,你又不損失什麼,萬一呢?”
馮保正色道:“公公大恩,馮保銘記於心,終生不忘。”
“嗯……”黃錦輕輕撥出一口氣,“你先練練手,回頭我再手把手教你。”
“哎,好。”馮保珍之又珍地收起,勸道,“公公當多多愛惜自個兒纔是。”
黃錦隻是笑了笑。
馮保暗歎一聲,作了一揖,“公公保重,馮保回去了。”
“慢走。”
~
“老俞,你說,皇上會同意嗎?”
胡宗憲望著不遠處的皇宮,滿心躊躇,患得患失。
俞大猷大大咧咧道:“要是不同意,就不會讓咱們回京了,再說了,當初永青侯也是點過頭的,皇上要是不同意,咱就把永青侯搬出來……”
“哎?不可!”胡宗憲忙打斷道,“少年天子正是意氣風發的年紀,拿永青侯壓皇帝,非但不會有效果,還會適得其反,切記,無論皇上準不準咱們退養,都不可拿永青侯說事兒。”
俞大猷咂咂嘴,乾笑道:“我不是要拿永青侯壓皇帝,我的意思是……當初永青侯不是說了嘛,咱們要是乾不動了,且無能人接手的話,他會頂上……”
俞大猷嘿嘿道:“永青侯的能力有目共睹,皇帝對永青侯,肯定比對咱們還放心!”
胡宗憲一怔,大點其頭:“倒也是忘了這茬……”
說著,緊了緊腰間的孝帶,叮囑道:“一會兒見了皇上,你少說話。”
“胡總督你這一路都說好多遍了……”俞大猷無奈道,“皇帝不點名我開口,我一字不說成了吧?”
胡宗憲瞪了他一眼,率先走上前去……
~
乾清宮。
“先生放心去忙,不用掛念這邊。”少年說道,“如今局勢平穩,莫臥兒王國的賠款也開始賠付了,過不久就會有三百餘萬兩到賬,大明先前大量囤積的商品,也在大批量銷往不列顛,朝廷的財政壓力不僅沒有進一步惡化,還得到了有效緩解……”
李青抿了口茶,道:“你還挺自信?”
“乾嘛不自信?朝廷有錢有糧,之前戰爭的影響,也在逐步消弭……”少年天子信心十足,“昔年財政壓力山大,廟堂風氣不清,都安穩度過來了,如今一片大好,自然自信。”
李青欣然頷首,叮囑道:“你越是自信,下麵人越是心安,許多時候許多事,並不需要你這個皇帝親力親為,你是群臣,乃至大明天下的壓艙石,你越穩,大明越穩。”
頓了頓,“改革之事,可以激進,卻不能表現的太急切,至少不能讓人看出來你很急。”
少年點頭。
“先生你隻管忙,無需為我操心,等哪天你忙完了,閒下來了,有空的話,再來京師住一住……”
少年玩笑道,“興許那時候,我已經長大成人,甚至有了孩子呢。”
李青試探問:“你以為這一彆要許久才能再見?”
“這是事實。”少年歎道,“佛郎機還好,以先生的武力和智慧,並不需要花費太多時間,可不列顛不同,雙方這次的合作註定是漫長的……”
少年忽然一笑,道:“先生是不是還想騙騙我啊?”
“呃……騙你什麼?”
“騙我你並不會離開太久,好教我安心。”少年說。
李青一滯,苦笑點頭。
“不是我想騙你,實在是……這許多年來,你們朱家人,總是一副逮著我往死裡用的姿態,好似這大明,這朝廷,沒我李青就不會轉了一樣……”
李青怔然道,“從洪武朝就是這樣,一代又一代的皇帝,都恨不得把我拴在京師,哪兒也不去……為你們排憂解難,當牛做馬,嗬,搞得我都也習慣了……”
少年默然道:“以前,我不做評價,現在,不一樣了。”
“哦?哪裡不一樣了啊?”
“我是皇帝了。我喜歡先生,可我不會依賴先生,先生不妨打個盹兒。”少年朝氣蓬勃,活力四射,一字一頓道,“看試手,治天下!”
李青望著青澀又成熟的少年,倏然一笑,連連道:
“不一樣了,是不一樣了……”
這時,外殿小黃門邁著小碎步走進來,稟報道:“皇上,胡宗憲,俞大猷,求見。”
李青一怔,繼而恍然。
少年:“宣。”
小黃門稱是,匆匆退了出去。
約莫一刻鐘之後,胡宗憲、俞大猷隨之進來,見李青也在,二人心下更喜。
“臣胡宗憲(俞大猷),參見吾皇萬歲。”
“愛卿平身。”
“謝皇上。”二人起身,俞大猷直勾勾盯著李青。
朱翊鈞起身走至二人身前,喟然歎道:“英雄也會老啊。”
二人心頭暖烘烘的,連連謙辭。
“兩位愛卿呈送進京的奏疏,朕都是第一時間閱覽,從無遺漏……”朱翊鈞溫和道,“既然回京了,就好好歇一歇,不急著走。”
二人心頭一沉。
急性子的俞大猷直接將胡宗憲的叮囑拋到了九霄雲外,趕忙道:
“皇上,永青侯說過,他會接手關外融合事宜!”
朱翊鈞啞然失笑:“永青侯有更重要的事要做,如今融合漠北也到了尾聲,啟用永青侯不劃算……”
俞大猷還欲再說,卻被胡宗憲搶先打斷:“臣等,一切聽皇上安排!”
俞大猷又望了李青一眼,見其也沒有要說話的樣子,鬱悶的不行,心道——難怪人送你外號李沒品,也太不講究了。
“兩位愛卿勞苦功高,如今年事已高,朕也不忍二位再久居苦寒之地,辛苦了這麼多年,也該歇一歇,頤養天年了。”
俞大猷一呆。
胡宗憲也是一怔。
朱翊鈞繼續道:“多年來的奔波勞苦,總該有個說法纔是,作坊工人,酒樓夥計,不乾了,都還要算好工錢給結清呢,何況兩位愛卿為國儘忠這許多年,立下這許多大功……當然要算清楚纔是!”
“愛卿且安心在京歇一段時間,容朕彙總一下,還鄉也當衣錦還鄉纔是,等加了官,進了爵,回鄉才風光不是?”
李青放下茶杯,輕笑道:“還不快謝皇上隆恩?!”
二人忙撩袍下拜——“臣謝皇上隆恩!”
“嗬嗬……愛卿當得,愛卿平身。”朱翊鈞哈哈笑道,“來人,賜座,速速準備酒菜來,朕要為胡愛卿,俞愛卿接風洗塵。”
胡俞呼吸急促,眼眶泛起晶瑩淚花。
多年來的寒來暑往,風吹日曬,苦心竭慮……在這一刻,隻剩下風輕雲淡,無儘回甘。
“臣,叩謝皇上隆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