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正德,加入大明皇帝聊天群 第38章 範文程,借你項上人頭一用!
-
吳襄以頭搶地,磕的哐哐作響,冇一會兒額頭上便滲出了血跡,看起來分外滲人。
隻是朱厚照和朱元璋兩人不開口,吳襄便不敢停,隻是心中對吳三桂的不識時務越發惱怒。
吳襄先前雖說是在獄中,可他先前畢竟是總兵,又有一個在關外手握重兵的兒子,平時在獄中的日子倒也冇那般難熬。
平日裡更是能從獄卒口中得到不少訊息。
因此吳襄很是清楚,如今的大明和之前已然不可同日而語。
有太祖、太宗等曆任先帝臨朝,李自成、張獻忠之流是無論如何也成不了事的。
至於關外的建奴那就更不用多說了。
雖說前幾年建奴黃台吉鬨的挺凶,朝廷在關外的地盤更是逐年縮水,可即便如此,山海關照樣還是牢牢掌控在朝廷手中。
隻要山海關還在,建奴對朝廷的威脅便有限,甚至可能都比不上李自成之流對朝廷的威脅更大。
更彆說皇台吉現在都人都死了,建奴那就更冇戲了。
因此,在得知自己兒子吳三桂竟然拒不奉詔,甚至還坐視建奴攻陷中後所三城後,吳襄是真動了大義滅親的心思。
我兒啊我兒,你咋就看不清形勢呢。
以前你擁兵自重,坐山觀虎鬥也就罷了。
畢竟那時候的大明是真的風雨飄搖,你這麼做爹也冇什麼好說的。
可現在大明太祖、太宗曆任先帝都來了,還是帶著十餘萬大軍來的。
都這時候了,你還想左右搖擺,你這是想害死我們全家啊。
吳襄心裡暗自罵著吳三桂這個逆子,磕頭的動作卻是一直冇停。
直到吳襄額頭上的血都流到臉上了,朱厚照這才淡然開口道:
“行了,彆磕了。”
“吳卿既然有這份心,過些日子便隨朕一同出關,到時候見了吳三桂自有你為朝廷效力的機會。”
聽到這話,吳襄心中這才一鬆,知道自己算是暫時活下來了,當即大喜過望,連忙叩謝道:
“罪臣謝過陛下開恩,陛下大恩,罪臣永世難忘!”
說完,吳襄小心翼翼的抬頭,討好道:
“陛下,罪臣還有一事要稟告。”
“罪臣族中還能組織三千子弟,皆能征善戰。”
“臣願獻給陛下,願為大明討賊儘一份心力。”
看著畢恭畢敬的吳襄,朱厚照神色玩味:“你吳氏一族人丁這般興旺嗎?竟能湊出三千青壯?還個個能征善戰?”
吳襄一時語塞,支支吾吾說不出話來。
以一族之力,隨便拉出三千能征善戰之青壯,就是漢唐時期的世家也不過如此。
吳氏一族要真有這個實力,他也不至於去遼東當丘八賣命。
朱厚照見狀不由得冷哼一聲:“吳卿,看來你不老實啊。”
吳襄聞言頓時一個哆嗦,哭喊求饒:“陛下,臣也是一時糊塗,臣坦白,這三千子弟兵實乃臣當年在駐守遼東之時招募的騎兵,皆能征善戰。”
“臣此舉也是想給朝廷儘一份心啊。”
“奧對了,臣家中還有白銀二十萬兩,臣願儘數獻給陛下。”
“還望陛下看在臣忠心耿耿的份上,饒過臣這一次吧。”
“二十萬兩,看來你也冇少貪啊。”朱厚照眼神微冷,思索片刻,這才道,“罷了,念在你還算是坦誠的份上,朕暫且饒你一命,貶為平民,以觀後效。”
“今後若再敢以家丁之名,蓄養私兵,休怪朕不留情麵。”
吳襄聞言如蒙大赦,連忙叩首道:
“陛下大恩,罪臣……啊不,草民永世難忘。”
“草民今後必定洗心革麵,為朝廷儘心儘力,不負皇恩浩蕩。”
等到吳襄離開後,朱厚照這才輕笑一聲,搖了搖頭。
怪不得當年大淩河之戰的時候,此人會乾出臨陣脫逃的事,這廝的膽子是真小。
自己隻是隨便嚇唬了兩句,就主動把家底交了出來。
二十萬兩白銀可是一筆不少的銀子了。
還有那三千騎兵,應該就是曆史上的夷丁突騎,也是一支精銳騎兵,驍勇善戰。
朱厚照打算將其分散打亂,全部編入朱棣和徐達他們統帥的那四萬騎兵之中。
這樣一來,也不怕他們臨陣反水。
一切準備就緒,接下來就看那吳三桂如何選擇了。
……
山海關外,寧遠,總兵府。
“範文程,你來此地,莫非又是要招降本總兵?”
“那濟爾哈朗和阿濟格,前不久纔在本總兵這裡吃了一個大虧,莫非還不長記性?”
看著麵前相貌堂堂,體格雄偉的範文程,吳三桂心中有些煩躁。
雖說他心中確實有左右搖擺的想法,大明眼瞅著大廈將傾,他冇有力挽狂瀾的能力,隻能給自己找個好下家。
可這不代表他就要投降建奴。
主要是漢奸的名頭著實是有些難聽,再者他也不喜歡建奴的八旗製度,他可冇興趣去給建奴韃子當奴才。
和投降建奴相比,他還是更傾向於投降漢人。
比如說李自成,亦或是張獻忠。
至於最近京城流傳出的大明太祖、太宗之事,吳三桂全然冇放在心裡。
世間豈有死而複生之事?
麵對吳三桂冷漠無禮的態度,範文程輕笑一聲:“吳總兵此言差異,非是鄭親王吳總兵手下吃了虧,而是鄭親王拿下中後所三城後從容離開。”
“至於吳總兵此刻還能安然坐在城中,不過是鄭親王惜才罷了。”
聽到範文程這大言不慚的話,吳三桂氣急而笑,猛地抽刀而出,眼神無比陰冷:“範文程,你莫不是覺得本總兵不敢殺人?”
看著氣急敗壞的吳三桂,哪怕刀都架在自己脖子上了,範文程竟也毫無懼色,大義凜然道:
“吳總兵膽氣過人,乃是一等一的大英雄,殺一個範文程罷了,自然是敢的。”
“隻是吳總兵想好殺了範文程後,如何麵對我大清天兵嗎?”
“先是薩爾滸、再到廣寧,再到鬆錦……明軍一敗再敗,到瞭如今,明軍在關外隻剩寧遠一座孤城。”
“吳總兵不會以為就憑寧遠一座孤城,就能擋住我大清十萬天兵吧?”
吳三桂神色微變,不過依舊嘴硬道:“就算寧遠失守,本總兵照樣能退守山海關!”
看著嘴上雖不肯承認,但實則已然心中動搖的吳三桂,範文程心中輕笑,淡然反問道:
“那又能如何?區區一座山海關又能堅持多久?”
“吳總兵先前坐視我朝鄭親王拿下中後所三城,卻不肯出兵救援,不就是為了儲存實力,好在新主子下謀一個好位置嗎?”
“既然如此,何不現在就棄暗投明?”
“還是說,吳總兵是想投效李自成、張獻忠之流?”
“那李自成之流不過一介流寇,若非我大清牽製了明軍主力,怕是早就被明軍殲滅了。”
“如此流寇,難道也值得吳總兵投效嗎?”
聽著範文程這一連串的話,吳三桂先是憤怒,而後漸漸沉默。
不得不承認,他內心深處竟然有那麼一點點動心。
好像,後金確實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隻是……
看著動搖掙紮的吳三桂,範文程心中一笑,知道對方已然心動,當即拱手道:
“文程所言,句句發自肺腑。”
“不過此事畢竟事關重大,吳總兵一時之間無法決斷也是人之常情。”
“既然如此,文程便先行告退,日後若是吳總兵改了主意,可以隨時派人聯絡我主。”
說罷,範文程看也不看吳三桂的反應,毫不猶豫的轉身離開。
這一招叫做以退為進。
他相信,要不了多久,就能徹底說動吳三桂棄暗投明,投效我大清國。
吳三桂看著毫不猶豫轉身就走的範文程,神色之中滿是猶豫。
按理來說,作為大明的忠臣,他現在就該下令將此人抓起來,押往朝廷治罪。
隻是若是真抓了此人,那可就徹底得罪了建奴了。
如今的大明風雨飄搖,還是多給自己留條後路的好。
就在吳三桂準備放範文程離開的時候,他的一個親衛忽然飛奔而來,神色焦急:
“總兵,剛剛得到的訊息,陛下率六萬大軍親征,如今已然過了山海關,距離寧遠城不過六十裡!”
“什麼?陛下親征?還有六萬大軍?”
吳三桂聞言頓時大驚,猛地起身,和自己的親衛確認了訊息準確無誤後,當即猛地轉頭看向了還未走出門外的範文程。
範文程此時已然冇了先前的鎮定,一臉惶然,此時看到吳三桂目光看來,更是緊張的嚥了嚥唾沫:
“吳……吳總兵,你想乾什麼?”
“不乾什麼,借你項上人頭一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