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類型 > 武當王也,浪在諸天當妖道 > 第51章: 飛馬驚鴻現商蹤,九鼎經傳玄機授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武當王也,浪在諸天當妖道 第51章: 飛馬驚鴻現商蹤,九鼎經傳玄機授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

這三台離焰真文爐,不僅可用作煉丹,亦可用來禦敵。

隻需灌入真炁於爐身,便可迸發灼灼離焰,用以焚燒敵人對手,鬼物妖邪。

王也自是不可能轉讓於魯妙子。

他淡笑搖頭:“魯先生,貧道還未有轉讓打算。”

魯妙子不可放棄,再次道:“黃金三千兩,如何?”

王也依舊搖頭,他又將價錢提至五千,八千,到了一萬之後,終是悵然作罷……

“唉。”

他輕歎一聲,轉而望向爐身,如對稀世珍寶般輕柔撫過。

良久,方依依不捨地收回手臂:“既然道長不肯割愛,老夫亦不便強求。”

頓了頓,魯妙子暗忖,寶物雖不可得,其中玄機卻不妨道出,以免明珠蒙塵。

念及此,他又道:“道長,此爐用法頗具講究。”

“需於子午二時,引日、月、星三光入爐底玄武基座,其三台真意自會運轉,使純陽之火糅雜壬水,化作離卦之火。”

“屆時,僅需少許木柴,熱力便自騰,且彌久不散。”

“唉……這寶爐實乃煉製丹藥,冶鍊金鐵之利器,道長真不肯割愛?”

王也輕輕搖頭,心說這還是用來吃火鍋的好物件。

有了它,往後雲遊天下,露宿野外之時,用以烹煮食物,可謂便捷許多。

有魯妙子在場,王也不好顯法於他,隻好上前扛起爐鼎,原路折返。

魯妙子則是緊隨身後,與其攀談結交:“不知道長在何處修行?”

“原是武當山,如今入紅塵試煉。”

武當山……

從未聽聞那裡有什麼出名道觀,看來是個小門派的弟子。

魯妙子暗感失望,還以為此處接近終南,他會是樓觀道的門人。

若如此,倒可豁出去一張老臉,找蘇道標說說項,即便求不來,也要借來數月光景,閉關鑽研一番。

他所在意的,並非丹爐本身,而是那鬼斧神工之造藝。

奇寶出於天地自然,內蘊無量玄機,若是參透一二,自身工藝水準定會再上層樓!

他跟著王也,亦是出於這番心理,言語間頗有幾分討好之意。

而王也,亦想與之結交。

無他,魯妙子乃雜學大家,尤善機巧造物。

機巧造物與煉器一道互相印合,王也自見他伊始,便生討教之心,懷欽佩之念。

事實上,王也亦略通造物,而這還是在碧遊村時,耳濡目染,從馬仙洪那裡得來些許皮毛。

比起魯妙子這等大家,相差遠矣。

兩人一路相談,王也於煉器之法入手,糅雜陰陽五行,天乾地支,提出很多造物見解,令他獲益良多。

魯妙子亦從造物之法,啟發王也靈光,識海湧現諸多煉器思路。

就比如……

他一直想煉製飛劍,卻始終不得圖紋章法。

如今在魯妙子啟發之下,心中已有些許章程,隻待日後細細推敲,便可煉製成型,禦劍飛空。

踏踏踏……

待走了大半時辰左右,遠處忽傳一陣急促馬蹄。

王也側身瞧去,但見十餘匹快馬疾馳而來,為首馬背之上,坐著一名絕麗女子。

此女身材高挑婀娜,做男子裝扮,她肌膚勝雪,鼻梁高挺,眸色碧藍,清澈明亮,眉宇間英姿勃發,獨具異域風情。

“籲~~!”

待她快馬來到二人身前,手中韁繩勒緊,馬匹急停之際,人已飄身下馬,瞪著魯妙子問道:“你跑哪去了?”

魯妙子嘿嘿一笑:“聞聽晉陽附近山中藏有禹餘糧,便去碰碰運氣。”

所謂禹餘糧,便是褐鐵。

相傳,褐鐵為大禹治水後,遺留於大地的餘糧,故得此名。

女子頗為不滿,嘟囔道:“又去搞這些亂七八糟之物,害得人家以為你又丟了。”

魯妙子繼續嘿嘿,一臉歉意。

或是為了緩解氣氛,他將話題引到王也身上:“秀珣,這位是武當王也道長,乃是為父剛剛結交之好友。”

商秀珣?

雖說王也心中已有猜測,但得魯妙子親口確認之後,還是略感詫異。

這不對吧?

據前世記憶,魯妙子因癡戀祝玉妍而拋妻棄女,引得女兒對其痛恨難當。

如今正式劇情尚未開始,這對父女關係怎會得以改良?

是有什麼影響了原著進程?

還是此方世界本就與原著有所出入?

商秀珣早已注意到這個扛著爐鼎,姿態懶散的年輕道長。

畢竟,他扛著七尺爐鼎走路,不惹人注目也屬難事……

又是個怪胎。

商秀珣第一印象,便是王也與父親一般,皆為另類特行之怪人。

但她也並未失了禮數,拱手抱拳,道了一聲見過道長,後者放下爐鼎,回敬一禮。

“上馬吧。”

“秀寧還在等我們呢。”

說著,商秀珣看了一眼王也:“至於王道長,秀珣的馬怕是扛不住爐……”

“我走路就好,我走路就好。”

王也巴不得他們趕緊離去,自己好煉製丹藥,而後收入乾坤袋內,連忙打了個哈哈,催促眾人離去。

魯妙子雖有些不捨,還想與王也交談論道,但在女兒的威嚴之下,也隻有乖乖聽命。

“對了。”

他正待上馬,忽的想起一事,從懷裡取出一本古籍,遞交王也手中:

“老夫見道長不通辨物一道,僅是略涉皮毛,這《九鼎辨物經》便贈予道長了。”

王也伸手接過,與其道謝,隨後目送魯妙子一行人漸漸遠離。

直至消失視線之中,方纔翻閱《九鼎辨物經》,但見開篇寫道:

地孕萬材,各具其性,辨材之道,首觀其氣,次察其形,再考其位,終驗其時,四法兼備,乃識真機。

再往下翻,為《五行辨性篇》。

金:其性剛肅,其色白蒼,叩之清越如磬,觸之凜冽如霜,庚金似斧鉞,煞氣逼人,辛金似珠玉,溫潤內藏。

木:其性生髮,其色青碧,紋理通達如脈,叩之沉悶如鼓,甲木參天而剛健,乙木蔓地而柔韌。

水:其性潤下,其色玄黑,觸之寒徹肌骨,觀之深邃如淵,壬水浩蕩似江河,癸水幽微如露雨。

火:其性炎上,其色赤紫。觸之灼熱如烙,近之光耀奪目,丙火暴烈如烈日,丁火恒久如燈燭。

土:其性厚載,其色黃褐,質重而氣息沉穩,叩之聲悶如雷,戊土高亢如山嶽,己土卑濕如壤泥。

“好東西啊”

王也自語一句,繼續向下翻閱。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