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乃崇禎,續命大明 第10章 聰明人!
-
魏府。
魏忠賢看著對麵的魏良卿,聲音極輕。
“你明白嗎?”
魏良卿一臉茫然。
魏忠賢歎了口氣,緩緩起身,負手而立。
“事情,總要有人去做;仗,總要有人去打。
一個魏忠賢做不了所有的事,皇爺需要更多人去輔佐。
但人多了,心思也就多了。
皇爺不可能讓所有人都滿意。
當群臣求而不得,當功臣怨而不平,皇爺需要有人替皇爺駁回、替皇爺背鍋。”
魏忠賢指了指自己,笑容淡淡。
“冇人比雜家更合適。
此為製衡。”
魏良卿皺眉,忍不住開口:“可叔父,陛下今日一口氣拿下兵部與內閣大臣,如此下去,恐怕叔父您……”
魏忠賢笑了,笑得平靜。
“愚人皆言皇爺不懂帝王術,可你細想,他今日動的人是誰?”
魏良卿怔了怔,思索片刻,猛地抬頭。
“動的都是叔父您的人!皇爺一是為掌控兵權,二是向群臣示意要整肅閹黨!”
魏忠賢輕輕點頭,“冇錯。
但無論先帝還是皇爺,最恨的從來都不是我們。
哪來的閹黨?不過是皇權養出來的影子罷了。”
魏良卿的臉色變了,“可若皇爺真要整朝堂,那勢必要先動內閣,一旦朝堂穩固,叔父您就……”
“癡兒。”魏忠賢歎息,俯身靠近,目光溫柔。
“我們是依附皇權而生的人。
那內閣,從來都是皇爺的內閣。”
他伸手,拍了拍魏良卿的頭。
“你知道身為奴婢最大的恩寵是什麼嗎?”
魏良卿搖頭。
“是信任。
是皇爺覺得你還有用。
雜家死不要緊,隻要你能活下去。”
魏良卿淚水一滴滴落下。
“皇爺已經很仁慈了。
殺許顯純、貶田爾耕、再到崔呈秀、馮銓。每一步,都收著力呢。
皇爺是在一點點摘去你閹黨的名號,好讓你乾乾淨淨地活下來。”
魏忠賢抬眼望天,眼神清明。
“皇爺冇說,但雜家懂。
雜家必須死。
無論是之前做的,還是以後平民心、穩朝局,雜家都得死。
可你能活。那是皇爺給雜家的承諾。”
魏良卿泣不成聲。
魏忠賢伸手,再次輕輕拍了拍他的頭。
“知道為什麼皇爺冇殺客氏嗎?
世人以為那是顧念先帝或是替雜家留的死法。
都錯了。
那是皇爺在告訴雜家,就算死,雜家也不會揹負大奸大惡的罪名去死。
若雜家真成了大奸大惡,你還能活嗎?”
此時的魏忠賢,不再是人人聞之色變的九千歲。
隻是一個看著子侄、滿眼寵溺的老人。
“世人皆言恩寵,但懂得恩寵為何的人不多。
去吧。
彆讀書,也彆領兵,就這般過你的小日子。
皇爺會保你平安的。
記住,你的一切都是皇爺給的。
無論何時,都要忠於皇爺。”
魏良卿正欲開口,魏忠賢抬手製止。
“皇爺給得夠多了。
記住雜家的話,我們是依附皇權而生的人。”
……
禦書房內。
“他是聰明人,從來都是。”
崇禎放下方正化遞進來的密奏,自言自語。
魏忠賢出宮後徑直回了府邸。
直接選擇了閉門謝客。
黃立極等人見不到魏忠賢隻會更加惶恐。
為求自保,定然會為皇帝馬首是瞻。
一個不再自私的魏忠賢,一個肯聽話的王體乾,再加上內閣重歸秩序。
大明,有了喘息的時間。
他心底清楚,這條路依舊荊棘遍佈。
陝西的災情已起,兩年後大旱成災,皇太極繞道西北逼京。
這一切他都知道。
可眼下,最要緊的不是天災,而是**。
還是要先整頓京營,肅清朝堂。
隻有牢牢掌控京師,命令才能流通天下。
崇禎提筆寫下一個又一個計劃:
整軍、修渠、遷民。
每一筆都冷硬而決絕。
水利,是大明的命脈。
若能在西北築壩蓄水,南方泄洪,雖不能逆天改命,也能挽半個江山的氣數。
他停筆,筆鋒在紙上輕輕一頓,寫下八個字。
“陝北之民,儘數內遷。”
他不是無情,而是明白,在大災將至的年月裡,有時候救天下,便要舍一地。
就在這時,腳步聲急促而至。
王承恩低聲道:
“稟皇爺——孫承宗,孫閣老,已到宮門之外!”
崇禎終於等到了孫承宗。
門外一陣靴底敲地聲,穩、沉、帶著風霜的硬氣。
當那道魁偉的身影邁入殿中時,崇禎的目光微微一動。
六十四歲的老人,鬚髮已白,卻依舊腰桿筆挺,眼神如鷹,步履如虎。
“臣,孫承宗,拜見陛下!”
崇禎親自走下禦案,伸手拉住那雙佈滿老繭的大手。
“閣老,無需多禮。
大伴,賜座,奉茶。”
孫承宗抬眼,看著眼前這位年輕皇帝。
一個曾被閹黨擁立、在亂局中倉促即位的信王,他本不抱希望。
閹黨不除,大明無寧日。
這一點,他比任何人都清楚。
可就在聖旨抵達的那天,傳來了田爾耕辭官歸鄉。
那是魏忠賢的左膀右臂,錦衣衛的鋒刃。
孫承宗皺眉,不信這與新帝有關。
即位首日便動閹黨的心腹?這非人力可為,除非太祖、成祖再世。
他斷定自己被召回京,隻是為遼東重整軍務。
畢竟,兵部那是閹黨根係盤踞的禁地,新帝想撼動,太難。
但當他踏入京師,舊部來報。
今日早朝,兵部震動。
崔呈秀辭官,左右侍郎自請去職,兵科給事中當場被拿下。
而他的名字出現在任命上。
兵部尚書。
孫承宗怔住。
可這尚書之位還未焐熱,馮銓便被貶,他又被推為內閣大臣,領兵部尚書位。
他第一次感到一種久違的驚愕。
“這是……太祖轉世?”
孫承宗猛地抬頭,問舊部:“那魏忠賢何在?”
答曰:“正在抄侯國興之家。”
孫承宗心中一震,麵色陡變。
這意味著什麼?
意味著權力的核心,已經易主。
他冇有再猶豫。
疾步入宮。
他明白,新帝絕非世人以為的懦弱書生。
崇禎也在看著孫承宗。
眼前的老人,是大明夕陽下最後的脊梁。
他一手築起關寧防線,扶起袁崇煥、曹文詔、吳三桂這些能戰之將。
他是軍魂,是定海神針。
可他太直,太倔。
前期被魏忠賢打壓,後期又被文臣孤立,最終被自己誤解。
崇禎十一年,清軍破高陽。
孫承宗率全家四十七口登城死守。
五子、六孫、八侄孫,全數陣亡。
百姓戰後收屍,見到一幕讓人心碎:
一個還未及冠的孩童倒在血水中,手裡緊握一根細竹竿。
小小的身軀被刀鋒斬斷。
可在死前,他竟還咬下了敵人盔甲下的一縷布絲。
牙齒尚在,血未涼。
那是孫家的血脈。
是大明最後的血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