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入帝王懷 122
暖夜
時辰太晚,宸熙宮的大門緊閉著,在外瞧著,連半點亮色也無。
許賀見帝王盯著大門不語,上前一步,敲響大門。
幸好守門的內侍是個機靈的,兩聲響後,門後就傳來了響動,不消片刻,大門緩緩開啟。
開門的小內侍見到聖人忙要行禮,司馬辛打斷道:“宸妃可睡下了?”
小內侍低聲道:“娘娘吩咐讓看著些,若是過了子時聖人還未來,便無需再守著了,如今子時未至,想來娘娘還在等聖人。”
司馬辛抬眸看向燭光暗暗的正殿,仿若瞧見了內裡的亮色。
他跨步入內,不再遲疑。
值守的瓊玉以為今日聖人不會再來宸熙宮了,前朝政務繁瑣,雖兩座宮殿離得近,可時辰太晚,歇兩三個時辰便又要離開,何苦跑一趟。
隻是她未曾想到這般晚了,聖人卻還是來了。
她請安後,一邊打了手勢讓碧文去讓宮人們準備梳洗用具,一邊輕聲道:“娘娘剛剛還唸叨著聖人,隻是實在撐不住,奴婢才勸著她先睡一會兒,娘娘還說,若是聖人來了,讓奴婢喊醒她呢。”
司馬辛心中也並未無太失望,隻道:“輕聲些,不必喊醒她。”
內室隻在案桌上留了一盞小燈,司馬辛梳洗過後,輕步走到床榻邊,掀開垂掛著的黛色錦帳。
女郎安靜地躺在床上,呼吸平穩,昏昏夜色中,司馬辛未瞧不清她的臉,隻聞到了暖暖香氣。
他唇角彎起,剛坐到床邊,準備在她身側歇上兩個時辰,卻聽到一聲女子的輕吟,熟睡的女郎悠悠轉醒。
“呀。”
顧月嬋剛醒來,連眼睛都未完全睜開,就感覺到床邊有一道陰影籠罩著她,嚇得她發出一聲輕呼。
床邊僵住的身影歎道:“是朕,擾醒你了?”
顧月嬋摸著劇烈跳動的心,暗想聖人可真會嚇人,回來便回來,偏要偷偷摸摸的,快要嚇死她了。
“聖人,你回來怎麼都不吭聲的。”
她揉了揉眼,慢慢坐起身,司馬辛見她醒了,也不再刻意壓住聲,他伸手扶住她左手的手腕,讓她靠臥在軟枕上。
“見你睡著,本想著不擾醒你的。”
顧月嬋困得緊,便是坐起來了,眼睛也有些睜不開,她伸手摸了摸司馬辛的脖頸,觸及他的溫熱的肌膚後,含糊地點了下頭:“聖人真體貼。”
雖然這體貼沒什麼用。
她收回手,嗓音中還帶著剛睡醒的鬆軟:“聖人洗漱過了吧,那快上來,早些睡吧。”
司馬辛看著她掀開錦被,自然隨意地邀請他共眠,貼著她手腕的指腹不禁輕柔摩挲了下她香軟的肌膚:“瓊玉說你今日等朕了?”
顧月嬋愣了愣,應該也算等了吧。
雖然她是邊看話本邊等的。
“是啊,可聖人遲遲不回來,妾就忍不住睡了。”她見聖人一直不動,手有點酸,忍不住催促道:“聖人怎麼磨磨蹭蹭的。”
司馬辛見她急了,反倒笑了一聲:“是朕不好。”
二人又非第一次同眠,顧月嬋見他上了床榻,也自然而然地窩到他的身側,頭輕輕地靠在他的肩上,微闔上眼道:“聖人今日事情順利嗎?”
錦被內被她潤出了熱氣,司馬辛感覺渾身透著暖,他輕撫了下她的青絲,低聲道:“彆擔心,不及二十年的那次。”
二十年前,顧月嬋還未出生呢。
她其實不太明白事態有多嚴重,可聽聖人如此說,她便覺得此事不算大,也微微放下心來:“那就好,那聖人明日若是還忙,妾再讓人去送,送梨湯,免得聖人餓著……”
她嗓音越來越低,越來越緩,直至沒了聲響。
司馬辛垂眸,看著又睡著了人,也沒再作聲。
他想,其實梨湯味道也不錯,曾經她給自己送過杏榮居的糕點,可惜了,當時他該嘗一口的。
翌日,慶儀殿朝會。
就如何賑災以及災後撫恤之事,朝臣們各抒己見,大晉國庫充足,並無銀兩不足之憂,朝臣們探討時也心平氣和得很,隻是在讓朝中何人去運送賑災銀時爭論了片刻。
此事若是順利,也算是大功一件,將來說不得還能有升遷機會。
朝臣們各有心思,推薦人選時自然也各有偏向。
司馬辛目光掃過群臣,最後落在一直未曾發言的顧明途身上。
“顧卿,昨日朕見你對賑災之事見解頗深,嶺州臨近青州,朕記得你曾任過青州刺史,此事便由你負責。”
顧明途忙舉起玉笏,恭敬道:“臣願領命。”
隻他話音剛落,便有一人站出來,奏道:“聖人三思,此次地動發生在正月,極為不詳,而自宸妃娘娘入宮後,後宮諸事不寧,不僅太後身體有恙,連嬪妃都意外落水而亡,如今嶺州又地動,百姓死傷上千,可見是上天示警。”
顧明途當即駁斥道:“李禦史這話毫無根據,難道如今禦史台改成看天象的司天台了不成?”
李禦史目不斜視,隻麵向聖人,似鐵麵無私道:“而顧侍郎乃是顧宸妃的父親,若是派他去,反倒惹上天不滿,再降天罰,苦的還是嶺州的百姓啊。”
司馬辛麵色未變,隻道:“還有人認同李禦史的話嗎?”
殿內霎時安靜萬分。
誰人不知顧宸妃正受寵,聖人瞧著似乎並未生氣,可萬一是心底記恨呢,此時站出來不是傻子嗎?
圓滑又不想摻和此事的大臣自然安安靜靜地站著,頭都不敢動一下,生怕被聖人瞧見,以為他們是認同李禦史的話。
沒多久,三位大臣陸陸續續地站出來,苦口勸誡聖人應當先將顧宸妃移到宮外,待內廷外廷諸事安穩後,再將顧宸妃接回來。
四位勸諫大臣皆舉著笏板,瞧不見聖人的臉,隻是感覺殿內似乎更加寂靜了些。
不知過了多久,司馬辛見再無人站出來,這才緩緩開口。
“將這四人押入大理寺詔獄,周嶺,查查他們近期蹤跡,若有結黨叛亂之嫌,封府查辦。”
周嶺忙站出來領命。
散朝後,幾位大臣心有餘悸,雖然他們昨日也聽到了這等子傳聞,可此事到底沒什麼根據,何必為此與聖人作對。
這下場,還不如上次勸諫聖人更改和親之事的官員。
貶謫還有起複希望,也並未牽連家族,可這進了大理寺,皮肉之苦暫且不說,那周嶺可是對聖人唯命是從,又仗著聖人信任,連京中公侯爵府的人都不給麵子,若是讓他真查出什麼往日的不妥之處,抓住把柄,這一家人的性命都不一定保得住。
何苦來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