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入帝王懷 123
流言蜚語
“顧侍郎,這李禦史也不知道犯了什麼糊塗,我們禦史台可是不管天象的。”竇禦史走在顧明途身側,打著哈哈道:“這天災又非人力所能控製,怎麼可能與宸妃娘娘有關。”
顧侍郎也給麵子道:“竇大人心思清明,若是朝中都如竇大人這般想,聖人也不會在為百姓憂心,還要因這些奸惡小人而氣惱了。”
“聖人怎會信這些無稽之談。”竇禦史左右瞧了一眼,手遮著唇,壓低聲音道:“當年聖人不就是因此而飽受苦難,顧大人該放寬心纔是。”
他與顧明途雖未做成親,可兩家的夫人也算有些交情。
與宸妃定過親的長平侯府如今侯爵之位搖搖欲墜,幾乎一眼能望到頭,而聽他家二郎提過的對宸妃娘娘過於上心的範三郎君又調去了京郊。
他想著兩家到底也是議過親的,萬一聖人偶然得知此事,心中不平,那他家二郎真是危險了。
不若與顧侍郎多多交好,將來說不定還能請顧侍郎說上兩句好話。
說起來,他們兩家也幸好沒做成親。
真要是定親了,到時候聖人若是不想落下強奪臣子未婚妻的名聲,不知要做下什麼事情呢。
想到此,竇禦史忍不住暗鬆了口氣。
顧侍郎聽他說完這番話,目光中露出幾分沉思,倒未注意到他的神色變化。
朝中知道聖人往事的人並不算少數,畢竟聖人登基後,先帝時期的臣子也留下了不少,何必去戳聖人的痛處。
那李禦史又是後宮之中李昭容的父親,難道是為了女兒這才決意頂撞聖人的嗎?
一念及後宮,顧明途又忍不住擔憂起女兒來,朝朝在家時,哪裡遇到過這些事情,也不知道她可知道如何處置。
被父親掛唸的顧月嬋正窩在榻上瞧自己盒子中的銀票。
她不捨地摸了摸,深深瞧了兩眼後,這才遞給瓊玉,道:“就說我聽聞嶺州地動,受難的百姓們怕是無衣無糧,捐贈些銀兩,也好讓他們渡過此次難關。”
瓊玉接過,道:“娘娘這般做,前朝後宮也挑不出娘孃的半點錯來。”
剛剛聖人身邊的內侍來與她說,朝堂之上有人攻訐娘娘,讓她委婉說給娘娘聽。
免得娘娘冷不丁地聽到此事動怒。
瓊玉當時心緒複雜,聖人對她家娘子,倒也是真的稱得上用心了。
隻是她再如何委婉說,顧月嬋都免不了要生氣的。
雖然提前有想過這種情況,可聽到那些比她多活了二三十年的人睜著眼說這種汙衊她的瞎話,還是暗罵了幾句老糊塗。
幸好聖人是站在她這一頭的,不曾聽信他們的鬼話,但既然有人說了她不祥的話,她總不能什麼事情都不做。
將銀子送給嶺州難民也算功德一件,聽聞此事聖人已經交給阿爹去做,如此也能幫到阿爹,簡直一舉兩得。
反正宮內也不需要她用什麼銀子。
顧月嬋托腮想了會兒,又將那個“兩”改成了“三”。
聖人應當也會覺得欣喜吧,她可是為他分憂呢。
司馬辛聽到許賀的稟報,無奈笑了下,她當時寶貝又自豪的銀子,如今幾乎都呈到了他麵前,怕是心裡是極不捨的。
“宸妃既然獻銀賑災,也該讓其他人知道宸妃的善心。”
他合上錦盒,道:“周全一些。”
許賀聽到聖人吩咐,反應了片刻,便明白這個周全是何意。
那便是不要讓百姓覺得宸妃獻銀是彆有所圖,而是真心為百姓著想,也好讓人明白,宸妃可不是什麼引來天罰的災星,而是護佑百姓的良善福星。
他躬身道:“聖人放心,臣這便去辦。”
朝堂上四名官員被押送大理寺的事情,訊息靈通的人家,便是在朝中沒有官職的少年郎君女郎們也都知曉了隻言片語。
範二郎與趙虞在景秀樓聽曲兒時,趙虞還忍不住罵道:“若是出了天災就知道將事情推到一個弱女子頭上,那要那些官員做什麼,留著他們不就是替聖人分憂,為百姓謀福的,難道就知道吃白飯嗎?”
“你生氣什麼?”範二郎剛欲調笑兩句,他的近身小廝忽而敲門入門,在他耳邊低聲稟報道:“三郎君知道了訊息,想入宮麵聖。”
範二郎麵色冷住,擱下手中酒杯:“國公夫人知道此事?”
小廝頷首:“郎君放心,未等國公夫人阻攔,三郎君已然返程,連皇城都未入。”
範二郎眉間急色稍緩:“可知是何人告知他的?”
“許是三郎君聽了街巷傳聞,或者是與其他官員閒談時知曉了,傳話的人也沒說清楚,小人也不好多問。隻是,吳王昨日來過府上,與三郎君晚間喝酒時聊了許久的話。”
範二郎沉默片刻,讓唱曲兒的樂姬停下,對趙虞歉聲道:“今日府上有急事,下次再請你聽曲兒,你也早些回府,我讓幾個侍衛護送你?”
趙虞滿不在乎地搖手:“你有事情就回去,不必管我,難道還怕我被人拐走不成?”
範二郎凝眉,還欲再說兩句,就聽趙虞不滿催促道:“彆嘮嘮叨叨的,有事快走吧,省得到時候事辦砸了怨我,我可擔不起。”
她笑著對樂姬抬手:“等他走了你繼續。”
範二郎聽她說話陰陽怪氣,怕是還在因那些流言生氣,隻是此時也不是什麼說話的好時機,他對小廝叮囑兩句,這才大步離開,去尋他的三弟去了。”
這吳王,怕是賊心不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