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五姓嫡脈:躺贏大唐 > 第8章 三棱刺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五姓嫡脈:躺贏大唐 第8章 三棱刺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東宮……

偌大的一個宮殿裡麵,隻點燃一支牛油蠟燭。

李二和出自天策府的心腹舊臣,看著百騎司帶回來的三棱刺。

這樣的情景,看著尤為的怪異,就好像是閻羅殿一樣。

沒有人說話,隻有杜如晦壓抑不住的咳嗽聲不斷的響起。

都是隋末亂世殺出來的英雄好漢,大家都十分清楚眼前的三棱刺有多麼的厲害。

「好歹毒的兵器,三麵開刃,奇異的形狀形成的放血槽。

隻要被紮中,血就會以最快的速度流乾,神仙難救。

這樣的百煉鋼製造的長槍,人手一把。

嘶……」

房玄齡開口打破了這安靜的氣氛,大家都在擔心,李俊這個時候領著十萬壯奴到底是怎麼想的?

玄武門之變才過去二十天,內有前隋舊臣。

李建成的部下,太上皇的部下,山東世家……

外麵的二十萬突厥人,這個時候的朝廷就已經無法對抗。

而好死不死的,三房這個時候也聚集了十萬大軍。

雖然現在和城外的突厥人打起來了,但誰能保證兩方不會合作?

如果突厥人攻城,大家有信心守住。

但是如果是三房的人攻城,一切都不好說了……

大家之所以這樣的想,是因為三年前,三房修建了一座學堂,李俊蠻橫無理的把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的孩子們都接到三房莊子的學堂,和泥腿子的娃娃一起讀書。

半年前,隱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秦王李世民都把孩子接了回來,隻留下一個庶女。

玄武門之變的時候,長安城殺得天昏地暗,李二棋高一籌。

長孫無忌把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的孩子都殺光了。

以至於悲痛欲絕的李淵,麵對李二發出了惡毒祖咒:「今汝殺吾子孫,他日汝之子孫亦複如是。」

(ps:到了武則天時代,李世民的兒女,幾乎沒有一個人有好下場。

後世子孫在亡國的時候,幾乎被殺絕。也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李淵的祖咒。)

但是這其間發生了一件意外,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被殺死後,他們的手下反而是和天策府這一方殺得更加的慘烈。

其中薛萬徹,李安儼為代表的幾個人,給李二這邊造成了巨大的死傷。

同時派去涇陽縣追殺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心腹手下的一萬多大軍,也被三房的人全部殺光。

三房族長李俊派人送來一封信,上麵隻有一句話:「李二,真的要把你的侄子侄女全殺光嗎?

這件事就這樣吧,這幾個孩子我保了。

如果是你的手下護送你的孩子來,我一樣會這樣做。」

李二登上皇帝寶座後,也沒有提這件事情。

外人不知道的是,李二給李俊寫了一封信,詳細說了自己的無奈。

最後說:「不管你信不信,朕沒有下殺光侄子侄女的命令。

但是手下做了,朕也沒有辦法責怪,還要替他們擔罵名。」

李俊隻是讓送信的太監給李二帶了一句:「關我屁事!」

同時他還讓人把李二的信,送給了曲池坊的顏家。

顏家兩個一百多歲的老祖宗,顏之推和顏之善。

曆經南北朝至今,是李俊十分佩服的人。

千多年來顏家一直奉行老祖宗顏回的:「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顏家真正的做到了耕讀傳家,李俊相信顏家會秉筆直書。

但是李二現在也不敢確定,隴西李氏到底是怎麼想的。

突厥人二十萬大軍纔到,隴西李氏十幾萬大軍就到了。

據斥候所說,隴西李氏十幾萬大軍,人手一把這種精鋼打造的怪異長槍。

恐怖的是斥候所描述的箭陣,三千架八牛弩,而且還是三個人就能操作。

三千架沒有見過的連弩,一萬弓箭手,五千騎兵,這樣的裝備十六衛大軍加起來都沒有這麼多。

都是亂世闖出來的,大家都知道,如果不是三房的小族長想要突厥人的戰馬,憑箭陣就能解決兩萬多突厥騎兵。

大家能猜到突厥人是太上皇請來的,而隴西李氏大軍則是讓人摸不著頭腦了。

如果這個時候,三房十萬大軍攻城,相信城內會有很多人會裡應外合,引大軍進城。

如果是李氏和突厥人一起攻城,長安城必破。

李二能不能繼續做皇帝,這就真的說不準了。

李淵聽完身邊的一個老太監彙報,深深的歎了口氣:

「沒有用的,為了坐穩天下,朕對天下人說出身隴西李氏。

而到底什麼情況,你是族裡的老人,怎麼可能不知道怎麼回事?

雖然當初得到了隴西李氏的幫助,但這也隻是利益交換罷了。

是朕失策了,早知道就和三房這個小族長多親近。

誰知道隴西李氏上下六房,竟然都聽三房的這個小娃娃的?

如果有隴西李氏的全力支援,建成和元吉就不會死了,朕也不至於落到這般境地。

不過他不惜得罪逆子,保護了建成和元吉的幾個孩子,這很不容易了。

朕沒有可以和他們交換的籌碼了,說不好聽的,人家可能對皇帝的位置都嗤之以鼻。

沒有千年的王朝,卻有千年的世家。

從春秋戰國到如今,皇帝換了一個又一個。

世家說到底就這麼些個,可以說是鐵打的世家流水的皇帝。」

李淵難得一次說這麼多,說完忍不住歎了口氣。

與此同時,頡利可汗也在看著麵前的三棱刺。

突厥人這邊也在討論著李俊,都在猜測他到底要乾嘛?

這個時候的頡利可汗心裡清楚,自己沒有辦法入主中原了,現在就看能得到什麼好處了。

李俊不知道因為他這個小翅膀,剛剛到渭水北岸的劼力可汗,大營還沒有立完就有了退兵的打算。

至於他在後世曆史書,電視劇裡看到的:

李二單槍匹馬到河對岸,頡利可汗被李二王八之氣所懾,下馬就拜,然後就退兵了?

李俊覺得這不是鬨呢。

這個時候的突厥人,和李唐是君臣關係。

而且還是突厥人是君,李唐是臣。

你跟我說這樣的頡利可汗率二十萬大軍來到了長安城外,見到了李二下馬就拜?

你腦子有病?還是頡利可汗有病?

他率領著二十多萬突厥騎兵一路衝到了長安城外,就是為了給李二磕頭?

頡利可汗就那麼賤?

他就這麼缺可以磕頭的祖宗?

鬨呢?

再說了,李二在不同場合不止一次的說:渭水之盟(也有作便橋之盟),是他最大的恥辱。

李二之所以這樣說,原因隻能有一個:頡利可汗率大軍前來,讓剛剛當上皇帝的李二低頭認慫,並且花錢免災。

長安城附近的二十二個縣,幾乎是被突厥人燒殺搶掠一空。

然後就是李二以臣屬簽下盟約,這才合理。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