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兄妹的人生經曆和坎坷 第125章 三輪車上的五十一家店
第一百二十五章
三輪車上的五十一家店
清晨六點半,海天把海威送到學校,轉身走向停在街角的電動三輪車。車身被太陽曬得有些發燙,車座上還留著他昨天擦過的痕跡,藍白相間的車篷有些舊了,邊角處磨得起了毛,但海天每次坐上它,心裡都踏實得很。
這三輪車跟著他五六年了,從最初推著小車賣雜貨,到後來盤下第一個小超市,再到現在開了五十家分店,它像個沉默的老夥計,見證了所有的艱辛與榮光。
海天跨上車,擰動鑰匙,電機發出熟悉的“嗡”聲,平穩地彙入清晨的車流。他要去的是第五十一家分店,在城南的新開發區,離現在的總店不算近,騎三輪車得半個多小時。
車輪碾過濕漉漉的柏油路,濺起細小的水花。海天戴著遮陽帽,目光落在前方,思緒卻飄到了那些從孤兒院出來的員工身上。
第一家分店開業時,他招了三個孩子,都是海麗孤兒院剛年滿十六歲的姑娘。她們怯生生地站在櫃台後,連掃碼槍都不會用,眼神裡滿是對陌生環境的惶恐。海天就搬個小凳子坐在旁邊,手把手教她們認商品條碼,教她們怎麼微笑著跟顧客說話。“彆怕,慢慢來,掃錯了也沒關係,我教你怎麼改。”他總是這樣溫和地說。
後來,他發現這些從孤兒院出來的孩子,最缺的不是工作,是被人看見、被人尊重。有些孩子出去找活,遇到黑心老闆,剋扣工資是常事,受了委屈也沒處說。海天每次給超市送貨,看到這樣的孩子,就會偷偷把他們的名字記在隨身的小本子上。本子現在已經記了滿滿三本,每一個名字後麵,都跟著一段讓人心酸的故事。
“張小花,十七歲,在服裝廠被罵哭三次,工資拖了兩個月。”
“李自強,十九歲,送外賣被客戶刁難,車還被偷了。”
“王文靜,二十歲,在餐館洗碗,手泡得發皺,老闆說她動作慢……”
每開一家新店,海天就從本子裡挑幾個名字,把他們招進超市。工資給得比同行高兩成,逢年過節還有額外的福利。更重要的是,他從不讓人覺得這些孩子是“可憐人”,而是把他們當成並肩作戰的夥伴。誰賣貨積極,誰對顧客熱情,誰願意主動幫忙理貨,海天都看在眼裡,月底發工資時,總會給這些“賣力”的孩子多加幾百塊獎金。
他還規定,所有從孤兒院出來的員工,每隔半年,都能帶著家人去醫院做一次全麵體檢。費用全由超市出。這個規定剛宣佈時,好多孩子都紅了眼眶——他們中很多人,長這麼大,都沒正兒八經進過醫院。
就說上個月,分店的收銀員小柳,她媽突然暈倒,送醫院查出是急性闌尾炎。小柳急得直哭,怕付不起手術費。海天知道後,直接讓財務把五千塊錢打到了小柳卡上,還跟醫院打了招呼,讓他們先救人。現在小柳媽恢複得很好,小柳上班也更有乾勁了,見了海天就喊“海大哥”,那語氣,比親哥還親。
三輪車拐進一條狹窄的巷子,巷口飄來油條和豆漿的香氣。海天吸了吸鼻子,心裡暖烘烘的。他知道,自己做的這些事,在旁人看來或許不算什麼,但對這些孩子來說,卻是黑暗裡透進來的光。
“海總!”
車還沒停穩,第五十一家分店的店長就迎了出來。是個二十出頭的小夥子,叫趙磊,以前也是孤兒院的孩子,跟著海天乾了三年,從理貨員做到了店長。
“海總,您來了!”趙磊臉上帶著憨厚的笑,額頭上還有汗珠,“裡邊都收拾好了,貨也上得差不多了,就等您來看看。”
海天點點頭,跳下車,把三輪車停在店門口的空地上。“進去看看。”
店裡寬敞明亮,貨架碼得整整齊齊,商品琳琅滿目。幾個年輕的員工正在仔細地擦拭貨架,看到海天進來,都停下手裡的活,有些拘謹地喊:“海總好。”
“都忙呢?”海天笑著跟他們打招呼,“彆緊張,該乾嘛乾嘛。”
他走到零食區,拿起一包餅乾看了看生產日期,又去生鮮區檢查了肉類的新鮮度,最後來到收銀台,問正在練習掃碼的小姑娘:“小蘇,學得怎麼樣了?”
叫小蘇的姑娘臉一紅,小聲說:“海總,我……我還是有點慢。”
“慢不怕,準就行。”海天拿起旁邊的商品,“來,再練一遍給我看看。”
他站在旁邊,耐心地看著小蘇操作,時不時提點一句:“條碼要對準掃描口,這樣更快。”“顧客遞錢的時候,記得說聲‘謝謝’。”
小蘇漸漸放鬆下來,掃碼的速度也快了不少。
轉了一圈,海天對趙磊說:“整體不錯,細節上再注意點。開業那天,我讓海麗帶孤兒院的孩子們過來熱鬨熱鬨,也讓他們看看,靠自己的雙手,能過上什麼樣的日子。”
趙磊用力點頭:“好嘞海總!我保證把店管好!”
從分店出來,已經快上午十點了。海天騎著三輪車往回走,陽光透過車篷的縫隙照在他臉上,暖洋洋的。他看著路邊來往的行人,心裡琢磨著下一本員工名冊該怎麼擴充。海麗的孤兒院越辦越好,出來的孩子也越來越多,他的超市,也得跟著“長大”,才能給更多孩子一個家。
三輪車的電機聲在巷子裡回蕩,不疾不徐,像一首踏實的歌。海天知道,這條路他會一直騎下去,載著希望,也載著一群孩子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