媳婦鄧曉陽我叫李朝陽 第1162章 於偉正要動乾部,齊永林大為冒火
用張叔召見的理由避開唐瑞林為周海英站台的場麵,是不得已而為之。唐瑞林代表的,不僅是市政協,更是東原本土盤根錯節關係網中重要的一環,與周海英、丁剛他們牽扯甚深。直接硬頂,非但不明智,還可能授人以柄。張叔作為市長,又是我在平安縣安平鄉時的老領導,如同父親般待我,由他出麵「擋駕」,是最穩妥也最不易被挑理的方式。
抵達市委家屬院張叔家小院時,已是午飯光景。放我下車之後,楊伯君和謝白山兩人就調頭去找吃飯的地方。
推開虛掩的院門,一股家常飯菜的香氣便撲麵而來,衝淡了官場上的緊繃感。
「朝陽來了?快進屋,外麵風涼!」張嬸係著圍裙從廚房探出身,笑容樸實溫暖。她雖貴為市長夫人,身上卻絲毫不見驕矜之氣,言語舉止間透著東原婦女特有的爽利與親切。
「嬸子,又來蹭飯了。」我笑著應道,熟門熟路地走進客廳。張叔正坐在沙發上看著一份《東原日報》,見我進來,放下報紙,臉上露出溫和的笑容:「唐主席那邊沒說什麼吧?」
「還好,唐主席表示理解,超英主席陪著呢。」我簡單答了一句,沒多解釋其中的彎繞。張叔點點頭,顯然心知肚明,也不點破。
張嬸手腳麻利地把最後兩道菜端上桌。一張小方桌,四菜一湯:油亮亮的辣椒炒雞塊,翠生生的韭菜炒雞蛋,一大碗飄著油花的蘿卜排骨湯,還有一小碟金黃色的炒花生米。最引人注目的,是桌子中央那碗排骨湯旁,擺著一小缽搗得細膩、泛著油光的「雞蛋蒜」。
這是物資匱乏年代刻在東原人味蕾上的記憶——兩個煮熟的雞蛋剝殼,配上幾瓣新蒜,撒上鹽粒,用蒜臼子細細搗碎融合,最後淋上幾滴珍貴的香油。在那個冬天隻有蘿卜白菜的年月,這一口鹹香辛辣的雞蛋蒜,就是尋常百姓家飯桌上最「高檔」的下飯菜。即使在暖棚種植技術推廣開來,早春二月也能吃上新鮮韭菜的現在,張嬸依舊保留著這個習慣,透著對過往歲月的念想和對質樸生活的堅守。
「曉陽那丫頭呢?怎麼沒一塊兒來?」張嬸一邊給我盛湯,一邊問道。
沒等我開口,張叔已接過話頭:「曉陽被偉正書記點將,抽調到市農業局工作組去了。魏昌全那攤子事,總得有人去穩住局麵,理順關係。」
「農業局好!」張嬸把湯碗放到我麵前,順勢坐下,「能辦實在事。我看啊,就得多推廣推廣那暖棚技術,實實在在讓群眾吃上菜。你們不是不知道,以前沒這暖棚的時候,一入冬,除了窖藏的蘿卜白菜,哪見得到一點綠?現在好了,瞧瞧這韭菜,多水靈!」她指著那盤韭菜炒雞蛋,語氣裡滿是感慨和滿足。
張叔說道:「你這韭菜啊,都比肉貴了。」
說著張叔看向我道:「這是友福一大早安排人送過來的,秀水暖棚裡新種出來的。」
我沒想到,友福還真的是有心。
我夾起一筷子韭菜,入口鮮嫩,帶著早春特有的清香,由衷讚道:「嬸子這手藝,暖棚的韭菜都讓您炒出仙味兒了。這饅頭也是,又喧又勁道,比外麵買的強多了。」
張嬸樂了:「你這孩子,儘撿好聽的說。快吃快吃,彆涼了。」
家常的飯菜,溫馨的氛圍,幾口熱湯下肚,身子也暖了起來。趁著張嬸又去廚房看火的間隙,我放下筷子,看向張叔,切入正題:
「張叔,電廠專案那邊,卡在資金和並網上了。省裡的批文是拿到了,可配套資金缺口太大,上億的投資,靠東洪和曹河兩個窮縣的財政,杯水車薪。省電力公司那邊的並網線路規劃,也是隻聞樓梯響。紅旗書記那邊也急,這事關兩縣發展大局,百萬群眾的盼頭。您看,市裡能不能在財政上再給協調點支援,或者出麵跟省電力公司疏通一下?」
張叔也放下筷子,拿起手邊的毛巾擦了擦手,眉頭微蹙,露出思索的神情:「電廠是大事,拖不得。市裡財政也緊,大筆補貼恐怕力有不逮啊。關鍵還在於省裡的專項和銀行貸款。」他頓了頓,聲音壓低了些,「不過,這裡頭有個關節。你還記得鐘書記和齊市長在任時搞的那個『市財經領導小組工作規則』嗎?」
我心念電轉,立刻想起那份曾引起不小波瀾的檔案:「記得。五十萬以上支出上市政府常務會,一百萬以上的重大專案資金使用,必須報市委常委會研究決定。當時主要是為了加強財政統籌,提高資金使用效能,也……嗯。」後麵的話我沒說透,那份檔案實質上也加強了市委對財政大權的掌控。
「那份檔案,」張叔點點頭,印證了我的想法,「並沒有正式廢止。鐘書記在的時候,我們配合默契,重大事項都能啊提前通氣,這個程式用得少,形同虛設了。但於書記到任後,很重視這個,把它又給『撿』起來了,執行得很嚴格。所以,你們電廠專案這麼大的資金盤子,想繞過市委常委會,幾乎不可能。必須得拿到常委會上去研究。」
我心裡咯噔一下。這意味著,想推動電廠專案的資金落地,光靠張叔這位市長在市府層麵協調還不夠,最終繞不開市委書記於偉正那一關,必須得到他的首肯和支援。
「這樣,」張叔看我神色凝重,緩聲道,「下午於書記正好要找我談『三學』活動督導的情況。我瞅準機會,把你們電廠專案的事提一提,探探口風。你自己這邊,」他目光直視著我,帶著長輩式的關切和提點,「也要多跑動。抓住『三學』活動這個契機,多去市委彙報工作,特彆是東洪在學用結合、推動發展上的實際困難和思路。彆光彙報成績,要把電廠這個瓶頸,當成一個『學講話精神,破發展難題』的典型案例來彙報,突出它對東洪乃至東原南部發展的戰略意義。讓於書記看到專案的緊迫性和可行性,看到你們抓落實的決心。這比你直接去要錢,效果可能更好。」
張叔的話,點明瞭路徑,也點醒了方法。我連忙點頭:「明白了,張叔。還是您看得透。我回去就準備,把彙報材料做得更紮實,重點突出破解難題的思路和請求上級支援的關鍵點。」
張叔「嗯」了一聲,拿起一個饅頭掰開,夾了點雞蛋蒜,語重心長地補充道:「還有件事,你要心裡有數。『三學』活動不可能一直搞下去,總有收尾的時候。活動一結束,乾部人事凍結期也就到頭了。東洪縣委書記的位置,不可能一直讓你代理下去。到時候,不管誰去東洪當這個家,你在班子裡說話有沒有分量,能不能為東洪爭利益、辦實事,關鍵看你身邊有沒有得力的人。黃修國這次到市農業局,雖然是臨危受命,但也是個機會。他如果能在農業局開啟局麵,站住腳,不僅對他個人是進步,對你,對東洪縣未來的班子格局,也是好事。這不是讓你去爭權奪利,而是要在關鍵崗位上,有能與你同心同德、理解支援東洪發展的人。這樣,無論誰當書記,你推進工作,阻力都會小很多。」
這番話,如同撥雲見日,將更深遠的人事佈局擺在了我麵前。張叔考慮的,不僅僅是電廠這一個專案,更是我在東洪乃至未來仕途上的根基和話語權。黃修國這位從東洪基層一步步乾起來的老黃牛,東洪是農業縣,若能借主持市農業局的契機更進一步,無疑會成為我在市裡一個重要的支撐點。而東洪縣裡,也需要趁人事解凍之機,再培養提拔幾位能乾的乾部充實班子力量。
「張叔,我懂了。」我鄭重地點頭,「黃修國同誌在農業局那邊,我會請曉陽多關注支援。縣裡這邊,我也會留意,爭取在『三學』活動中發現和培養幾位靠得住、有潛力的乾部苗子,等時機成熟了,推薦上去。」
「嗯。」張叔滿意地點點頭,咬了一口夾著雞蛋蒜的饅頭,細細嚼著,彷彿在品味這樸實的滋味中蘊含的人生道理。「記住,為官一任,最終能留下點什麼的,不是看你一時風頭多盛,而是看你踏踏實實為百姓辦成了幾件像電廠這樣管長遠、打基礎的要緊事。『政聲人去後』,這個道理,越往高處走,越要時刻記在心裡。」
一頓家常便飯,在張叔的諄諄教誨和張嬸的家長裡短中結束。
坐進車裡,我讓謝白山先往東洪方向開。楊伯君坐在副駕,開啟了車上的收音機,想調節一下氣氛。廣播裡傳出的,不再是往日熟悉的工農商貿新聞,取而代之的,是鋪天蓋地的「三學」活動報道。
「本台訊息,市委組織部舉辦全市組工係統優秀年輕乾部『學講話、學先進、學典型』專題讀書班,於偉正書記出席開班式並作輔導報告,東洪縣委組織部長焦楊、光明區委組織部乾部一科……等乾部交流發言,市委書記於偉正強調要深刻領會…精神實質,在學思踐悟中築牢理想信念根基…,全市組織人事部門戰線的兩百名優秀年輕乾部參加……」
「市經貿委組織骨乾企業負責人赴深圳特區考察學習,對標先進找差距,解放思想謀發展…」
「光明區委理論學習中心組舉行專題研討會,圍繞『學講話、學先進、學典型』主題深入交流,區委書記常雲超主持…」
播音員字正腔圓的聲音在車廂裡回蕩,內容無一例外圍繞著「三學」這個核心。楊伯君聽著聽著,忍不住回頭建議:「縣長,您看這廣播裡,各區縣、各單位的『三學』經驗輪番上陣。咱們東洪前期雖然也報了些材料,但動靜似乎…不夠響?是不是…也再跟市委宣傳部溝通一下,爭取多上幾條新聞?讓市裡更關注咱們的亮點?」
我靠在椅背上,揉了揉眉心,看著窗外掠過略顯蕭瑟的早春田野,緩緩道:「宣傳報道,發掘亮點是必要的,但不必刻意強求,更不要為了上新聞而搞花架子。『三學』活動搞得好不好,關鍵看是否推動了工作,解決了實際問題。東洪底子薄,任務重,與其把精力放在爭一時風頭上,不如沉下心,把電廠專案的前期工作做紮實,把黃修國同誌在農業局反映出來的平價肥指標問題解決好,讓老百姓真正感受到變化和實惠。這纔是最有說服力的『新聞』。風頭太盛,未必是好事,紮紮實實乾出幾件讓群眾記得住、讓組織放心的實事,比什麼都強。」
楊伯君若有所思地點點頭:「縣長說的是。是我考慮淺了。」
車子繼續行駛,廣播裡又換了一條新聞。我閉上眼睛,張叔那句「政聲人去後」在耳邊回響,還有下午他與於書記那場關於「三學」督導和乾部調整的重要談話。東原的這盤棋,隨著於偉正書記手腕的漸次展開,正悄然發生著深刻的變化。而我需要做的,就是在風雲變幻中,守住初心,找準定位,一步一個踏踏實實,切不可風氣太盛。
下午的時間,張慶合走進市委書記辦公室,於偉正正伏案批閱檔案,頭也沒抬:「慶合同誌來了,坐。省裡剛下來兩個急件,我先簽了,馬上好。」他指了指沙發。
張叔依言坐下,順手拿起茶幾上最新一期的《求是》雜誌翻看,神態從容。
於偉正快速地在幾份檔案上簽下名字,合上資料夾,拿起桌麵上一個貼著「三學辦督導材料」標簽的檔案盒,走到張叔旁邊的單人沙發坐下,擺了了準備深入交談的架勢。
「慶合同誌,你看看這個。」於偉正開啟檔案盒,將裡麵厚厚一疊材料遞給張叔,「這是『三學辦』前三期督導檢查的綜合材料。上麵是督導通知,中間是各單位的考覈打分表,下麵是詳細的考覈情況報告,最後麵是督導組彙總後向我做的階段性彙報稿。」
張慶合接過來,一頁頁仔細翻看。材料整理得極為規範,條理清晰,從發現問題到提出整改要求,再到後續跟蹤,環環相扣。
「這套督導反饋機製執行下來,效果比預想的要好啊。」於偉正身體微微前傾,語氣帶著一種運籌帷幄的自信,「整個督導工作,我是經過深思熟慮的,分了三個批次:第一批下沉區縣,核心是看基層在『三學』活動中,結合本地實際,在推動社會治理和發展經濟方麵拿出了什麼實招新招;第二批聚焦市直單位,重點檢驗他們能否深刻領會市委意圖,將學習成果轉化為優化服務、提高效能的實際行動;第三批覆蓋市屬國有企業和高校,考察他們如何將活動要求融入教學科研和生產經營管理。從目前掌握的情況看,」他不用看材料,便如數家珍般點出,「各單位差距很大。我們發掘了像東洪縣公安局、光明區組織部這樣的先進典型,也暴露出一批學習流於形式、作風浮誇甚至敷衍了事的反麵案例。比如平安縣存在學習不深入、走過場的問題,臨平縣主要領導對活動重視程度明顯不夠,說到主要領導不重視,老張啊,尤其是東投集團,行動嚴重遲緩,組織極其不力!還有市財政局、農業局……」
於偉正的手指在沙發扶手上輕輕點著,目光變得嚴肅起來:「慶合同誌,這些暴露出的問題,性質很嚴重!這不僅僅是學習活動抓得好不好的問題,它深刻反映出一些地方和單位主要領導同誌的組織觀念、紀律意識淡薄,執行力嚴重缺失!往深了說,是對市委部署陽奉陰違,令不行禁不止!這關係到我們東原乾部隊伍的政治站位和執行力建設,關係到市委的權威能否暢通無阻地落實到最基層!」
張慶合聽了之後,覺得於偉正書記這是要動人了。
「所以,我跟你通個氣,」於偉正看著張慶合,語氣不容置疑,「對於這些在這次督導中被點名為『反麵典型』的黨委(黨組)主要負責同誌,我的意見很明確,必須進行調整!他們已不適合繼續留在現在的關鍵崗位上。」
張叔放下手中的材料,眉頭微蹙。他理解於偉正整肅作風的決心,但作為市長,也深知僅因為一次督導,就大規模調整主要乾部可能帶來的震動和後續影響。他斟酌著開口:「書記,您的擔憂我完全理解。加強紀律性、提高執行力確實至關重要。不過,僅憑一次『三學』活動督導考覈的結果,就直接調整這麼多單位的一把手,這個……力度是不是過猛了些?是否再給他們一個整改的機會?畢竟,有些考覈指標,比如『單位學習氛圍濃厚』之類的表述,主觀性較強,評判尺度也不完全統一。現在就動,恐怕難以完全服眾,也容易讓下麵的同誌產生『一考定終身』的誤解。」
於偉正顯然預料到了張叔的顧慮,他微微擺了擺手,語氣依舊堅定:「慶合同誌,我們拿最典型的東投集團來說。全市動員部署會開了多久了?其他單位都動起來了,他們直到第二階段都過去一半了,纔想起來搞個動員會!齊永林同誌在會上講了什麼?核心還是強調他的企業效益!對『三學』活動的重大意義、核心要求,輕描淡寫,一帶而過!這是態度問題!是根本沒把市委的部署放在眼裡!這不是能力問題,是政治意識、大局意識出了偏差!這樣的態度,你給他機會,他能真心整改嗎?」
他目光掃過張叔,繼續說道:「還有吳香梅同誌!作為臨平縣委書記,『三學』活動在臨平是怎麼開展的?浮在麵上,沉不下去!方案抄抄轉轉,學習讀讀念念,不聯係實際,不解決問題!這就是典型的『兩張皮』!在她那裡,市委的要求變成了可做可不做的『軟任務』!這樣的狀態,怎麼能帶領一個縣抓住機遇、深化改革、加快發展?她已不適合繼續擔任臨平縣委書記這個重要職務。」
張慶合對吳香梅是瞭解的,也一直很關心臨平,這段時間以來,臨平的表現實際上是可圈可點的,也是自己頗為器重的乾部。但直接為吳香梅說情,倒是不一定能打動於偉正,張慶合搓著眼鏡,不斷醞釀。
於偉正話鋒再次轉回整體,「老張啊,形勢逼人,不進則退。這次『三學』活動以及督導工作,是我到東原後,經過深入調研和慎重思考,為整肅乾部隊伍作風、開啟工作局麵下的一步關鍵棋啊。目的隻有一個:識彆和選拔一批真正有擔當、有能力、有闖勁,願意為東原改革發展衝鋒陷陣的乾部!希望市長你能夠理解和支援市委的這項決策。」
張叔聽出於偉正話語中的決心,知道在吳香梅的事情上必須迂迴。他想起方建勇的情況,主動提及:「書記啊,您說的都對,都很有道理。我補充一點啊,方建勇同誌作為政府秘書長,兼任財政局長本就是個過渡性安排,他的主要精力也確實在市政府協調工作上。財政局長這個位置非常關鍵,責任重大,需要專職專責。我建議,在接下來的調整中,考慮讓建勇同誌卸下財政局的擔子,專心做好秘書長的工作。」這既是對吳香梅解圍,也是向於偉正表明自己無意爭奪財政權這一關鍵崗位的人事安排權。
果然,於偉正聽到這裡,嚴肅的表情明顯舒緩下來。財政局長的人選,對書記和市長都極為重要。張慶合的主動放手,是一種高度的政治默契。他點頭表示認可:「嗯,慶合同誌考慮得很周到。方建勇同誌的情況我瞭解,原則同意你的建議。財政局長人選,三學活動結束後啊,我看市委組織部可以儘快物色合適人選,再上會研究。」
張慶合揣摩,說了方建勇的事情,自然就解了吳香梅的難題,就道:「書記啊,香梅同誌啊是區縣班子中少有的女書記,工作也有亮點,比如推動啤酒廠、電廠、飲料廠等專案建設。
他繼續爭取:「書記,香梅同誌我還是很瞭解的啊,她擔任臨平縣委書記時間不算長,工作上還是取得了一些成績的,臨平縣已經是全市第三名……。是不是再給她一次機會?讓她深刻檢討,拿出切實可行的整改方案,以觀後效?」
於偉正沉默了片刻,似乎在權衡。最終,他勉強點了點頭:「好吧,既然慶合同誌你替她說話,那就再給吳香梅同誌一次機會。讓她拿出真正過硬的整改措施,下次督導,我要看到臨平縣脫胎換骨的變化!否則,堅決調整!」
兩人又就東投集團的問題深入交換了意見。於偉正詳細列舉了東投在黨建弱化、決策隨意、監管漏洞等方麵的問題,堅持認為必須改變齊永林黨政「一肩挑」的局麵:「很多執行規範的國有企業都是黨政分設、相互配合。東投集團也應該走這條路。讓齊永林同誌繼續擔任董事長、總經理,專注於企業的經營管理和效益提升。黨委書記由更熟悉黨務、原則性強的同誌擔任,確保黨的領導在企業不虛化、弱化、邊緣化。這樣分工明確,更有利於東投的長遠健康發展。」
張慶合內心對齊永林在省裡的關係網有所顧慮,但也明白這些「隻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因素在當前的形勢下難以擺上桌麵。況且,於偉正如今深得省委主要領導信任。他隻能就事論事:「齊永林同誌經營企業確實有一套,東投效益一直不錯。我擔心黨政分設後,磨合不好,反而影響企業當前的經營勢頭。」
「這個不用擔心。」於偉正顯得很有把握,「職責清晰了,更能形成合力。隻要人選得當,磨合期不會長嘛。東投是市裡的龍頭企業,市委市政府會全力支援其發展壯大,這一點請齊永林同誌放心。」
張慶合從於偉正辦公室出來,回到自己辦公室,臉色平靜,但腳步比平時略顯沉重。他拿起桌上的內線電話:「建勇同誌嗎?請到我辦公室來一下。」
沒過多久,市政府秘書長方建勇快步走了進來,臉上帶著慣有的恭敬,但眼神深處藏著失落。作為一名正縣級乾部,財政局已經被幾次點名,換做誰也覺得麵子上掛不住,他輕輕帶上門:「市長,您找我?」
「坐,建勇。」張慶合指了指沙發,自己也在旁邊的單人沙發坐下。他拿起桌上的煙盒,抽出一支遞給方建勇,自己也點上一支。煙霧在兩人之間緩緩升騰。
辦公室裡安靜了片刻,隻有煙草燃燒的細微聲響。張慶合吸了一口煙,緩緩開口,聲音不高,卻帶著分量:「建勇啊,剛才我去於書記那裡彙報工作了。主要談的還是『三學』活動的事。這是當前市委的頭等大事,偉正書記親自抓,投入的精力非常大,要求也非常高。可以說,這是當前壓倒一切的政治任務。」
方建勇連忙點頭,身體微微前傾:「是啊,市長。我明白。財政局這邊,對於書記的指示,我們從來都是堅決執行,不打折扣。書記說怎麼乾,我們就怎麼乾,絕對沒有二話。」他頓了頓,臉上露出一絲苦笑,聲音低了些,「隻是……市長,我實話實說,總感覺和於書記之間……好像隔著點什麼。可能是我工作沒做到位,特彆是財政局『三學』活動的開展,雖然我們按要求做了,但可能深度不夠,特色不鮮明,沒達到書記期望的高度。領導對我的態度……我能感覺出來。」
張慶合看著方建勇,眼神裡帶著的讚許。方建勇這番話,既表明瞭態度,又委婉地點出了自己的處境,分寸拿捏得很好。這是個懂進退、識時務的乾部。
「建勇啊,」張慶合語氣溫和下來,帶著安撫的意味,「彆想太多。偉正同誌剛到東原不久,對乾部隊伍的瞭解需要一個過程。他工作風格嚴謹,要求高,這是好事,說明他對工作負責,對東原的發展寄予厚望。你作為市政府秘書長,要理解,也要有耐心。」他彈了彈煙灰,話鋒一轉,語氣變得明確而直接,「這樣吧,等『三學』活動告一段落,你就把主要精力收回來,專心做好市政府秘書長的工作。財政局長這個擔子,畢竟是兼任的,兩頭跑精力也顧不過來。市政府這邊千頭萬緒,離不開你這個大管家。」
方建勇心頭猛地一震!雖然早有預感,但當張慶合親口說出來,還是讓他感到一陣失落和苦澀。財政局長這個位置,權力大,分量重,是多少人夢寐以求的。但他更清楚,張市長這番話,既是愛護,也是為他解圍。於書記的態度已經很明顯,繼續賴在這個位置上,隻會更被動,甚至可能影響到秘書長這個基本盤。
他壓下翻湧的情緒,臉上迅速恢複平靜,甚至帶著一絲釋然:「市長,我明白了。感謝您的關心和愛護。您放心,我一定服從組織安排。財政工作,我會儘快做好交接準備,確保平穩過渡。市政府這邊的工作,我一定全力以赴,當好您的助手,確保政府各項工作高效運轉。」
張慶合看著方建勇平靜而堅定的表態,心中暗暗點頭。這個方建勇,關鍵時刻拎得清,有大局觀,是個可用的乾部。他臉上露出一絲溫和的笑容:「好!建勇同誌,你有這個覺悟和擔當,我很欣慰。放心,組織上會考慮你的實際情況。安心工作吧。」
張慶合自始至終沒有說一句於偉正的不是,言語間充滿了對市委書記工作的支援和維護。這既是他的政治智慧,也是他作為市長的本分。
驅車返回東洪縣。剛進辦公室沒多久,縣政協主席劉超英就端著茶杯,熟門熟路地推門進來了。他臉上帶著輕鬆的笑意,也不客氣,徑直在我對麵的椅子上坐下。
「朝陽啊,回來了?」劉超英抿了口茶,開門見山,「唐主席來調研的情況,跟你彙報一下。」
「嗯,你說。」我放下手中的檔案,看向他。
「嗨,怎麼說呢,」劉超英搖搖頭,帶著點無奈的笑,「你半道被張市長叫走之後,唐主席那臉色,當時就有點不好看了。雖然沒說什麼重話,但明顯興致不高。後麵在政協聽彙報,也是心不在焉的。不過,」他話鋒一轉,「好在最後龍投家電專賣部的開業剪綵,他還是出席了。場麵搞得挺熱鬨,鑼鼓喧天,彩旗飄飄,市裡來了不少部門的頭頭腦腦捧場,咱們縣裡,公安局田嘉明書記也去了,站得還挺靠前。」
田嘉明也去了?我心裡咯噔一下。但隨即就明白了。周海英是龍投的實際上的一把手,又是省委周秘書長的兒子,田嘉明這個公安局長去給他站台捧場,再正常不過了。這既是給周海英麵子,恐怕也是田嘉明自己的一種姿態。
「剪綵結束,唐主席還興致勃勃地在專賣部裡轉了一圈。」劉超英放下茶杯,臉上露出幾分感慨,「朝陽,你還真彆說,龍投集團確實有點門道。那專賣部裝修得氣派,東西也便宜!我看了半天,最後沒忍住,買了個帶燈的大收音機,比市百貨大樓便宜了將近五十塊!還有那些日本進口的彩電、冰箱,標價都比市麵上低一大截。你要是有空,真該去看看。」
便宜這麼多?我心裡疑竇頓生。這價格低得有點離譜了。進口家電價格不菲,龍投的貨這麼便宜,貨源渠道會不會有問題?走私?這個念頭在我腦海裡一閃而過。但當著劉超英的麵,我沒表露出來,隻是淡淡地說:「市政協主席親自到場剪綵,龍投自然要拿出點誠意來,價格優惠點也正常。」
劉超英點點頭,又像是想起什麼,補充道:「不過啊,我總覺得,唐主席這次來,好像主要就是為了參加這個剪綵儀式似的。前麵在政協的調研,感覺就是走個過場。」
我心裡雖然門清,但自然不好點明,隻是陪著笑了笑。
而在東投集團董事長辦公室裡,氣氛卻截然不同。
齊永林臉色鐵青,手裡緊緊攥著一份剛送來的市委「三學辦」督導通報。通報的第一頁,用加粗的黑體字赫然寫著:「關於東投集團在『三學』活動中存在問題的督導通報」。內容更是毫不留情,直指東投集團「對市委部署消極應對,行動遲緩」、「主要領導重視程度嚴重不足,組織工作敷衍了事」、「學習活動流於形式,未能結合實際推動工作」……洋洋灑灑一大頁,幾乎把東投集團批得體無完膚。
「啪!」齊永林猛地將通報拍在寬大的紅木辦公桌上,發出沉悶的巨響。他胸口起伏,顯然氣得不輕。自從他接手東投集團以來,憑借商業手腕和深厚的人脈,硬是把一個剛成立的企業發展成東原市的龍頭企業。以前鐘毅書記在的時候,對他也是客客氣氣,禮遇有加。現在倒好,於偉正上台才幾天?就敢這麼指著鼻子罵他?這口氣,他實在咽不下去!
「豈有此理!簡直欺人太甚!」齊永林的聲音帶著壓抑不住的怒火。
黨政辦主任宋清仁垂手站在一旁,臉色尷尬。黨政辦作為東投集團的具體承辦單位,這份通報,變相的是對東投集團黨政辦的工作提出了嚴厲批評,說他「組織協調不力,未能有效推動活動開展」。這讓他感到壓力巨大,原本想著趁方建勇離開東投,自己有機會再進一步的念頭,此刻也變得飄渺起來。如果齊董一直這樣硬頂下去,跟市裡鬨僵,彆說升職,自己這個位置能不能保住都難說。
胡曉雲作為集團副總,也在一旁,她拿起桌上的通報快速掃了幾眼,眉頭緊鎖:「齊市長,通報裡措辭很嚴厲,要求我們深刻反思,限期整改,還要處理相關責任人。現在……我們得趕緊拿出個整改報告來,您看怎麼定調子?」
「整改?整改什麼?怎麼整改?」齊永林猛地轉過身,聲音陡然拔高,帶著一種被冒犯的憤怒,「全是些虛頭巴腦的東西!我們東投集團是乾實事的!效益是硬道理!整天搞這些花架子,能當飯吃?能提高利潤?不整改!讓他們看看,沒有這些虛的,東投照樣發展得好!」
宋清仁心裡叫苦不迭。他知道齊永林好麵子,被這麼點名批評,肯定拉不下臉來低頭。但他更清楚,硬頂下去對東投、對他自己都沒好處。他猶豫再三,還是鼓起勇氣,小心翼翼地開口勸道:「市長,您消消氣。市裡這次……看來是動真格的了。於書記新官上任,三把火正旺。咱們……是不是稍微低個頭?畢竟,您是於書記的老領導,給他打個電話,私下溝通一下?把情況解釋清楚,也顯得咱們有姿態……」
「屁,給他打電話?」齊永林像是被踩了尾巴,聲音更加尖銳,「我齊永林在東原乾了這麼多年,什麼時候需要於偉正低頭認錯?他於偉正算什麼東西?當年我在市裡當市長的時候,他算個屁!要打電話?」他冷笑一聲,眼中閃過一絲決絕,「我要打,也是直接打給省裡!我倒要問問,東原現在是不是容不下我們這些乾實事的老同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