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媳婦鄧曉陽我叫李朝陽 > 第564章 張慶合的方案很好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媳婦鄧曉陽我叫李朝陽 第564章 張慶合的方案很好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孫局長聽到了汪局長的建議,將臨平縣和平安縣一起叫到會議室當麵談,就笑著道:“領導,這事當麵鑼對麵鼓的,這樣不好吧,萬一到時候吵起來?”

“唉,吵不起來,你老孫主持會議,我相信是能夠把控全域性的。”

孫局長聽到有自己來主持會議,就瞪大了眼睛,道:“怎麼汪局長您不參加?昨天秘書長在的時候,您可是說了要具體談的。”

“我這個一把手,這個場合不好出席的嘛,他們兩邊一個縣長,一個縣委書記啊,都不過是處級乾部而已,由你管業務的副廳級乾部親自出麵,已經算是很給麵子了,萬一省領導到時候過問起來,我這兒也有迴旋的餘地不是。咱們畢竟在人家的地盤上,不好把人都得罪了不是?”

孫局長心裡暗暗罵了一句老滑頭,昨天自己在飯桌上答應了,要繼續沿用鐵路從平安經過的方案,還專門交代了保衛處不讓臨平縣的人進來,沒承想,人家不僅不知難而退,反倒還請了公安廳的領導打招呼。

如今,省公安廳的常務副廳長老王打個電話之後,老汪卻又變卦。王副廳長作為常務副廳長,也是正廳級,平時主持公安廳的工作。省鐵局作為垂管局,對省內其他廳局彆說副廳長,一般的廳長都可以不賣麵子,但對於公安廳還是高看了一眼,一定程度上講,鄒鏡堂的麵子都沒有王副廳長的麵子來得實惠。

汪局長往辦公椅子上一躺,非常悠閒地說:“讓他們兩個一起開會,理由也很充分嘛,兩個縣都屬於東原市,屬於兄弟縣市之間的內部矛盾,同誌加兄弟的友誼很好協調嘛,修在臨平也好,平安也罷,方便的都是沿線的群眾吧。這次定了之後,我建議雙方不要再到處活動了,內耗下去沒有好處,大家把事情談好談清楚,把思想和精力都放在發展上來。”

孫副局長笑著道:“汪局長,我建議您還是要親自參會,隻有您參會纔有拍板的權利。”

“哎,他們那個唐市長、候市長都已經走了,我就不參會了。兵對兵,將對將,這個道理他們都懂。”

官大一級壓死人,孫副局長雖然無奈,但也沒有辦法,將本子往胳膊下麵一夾,也就出門,到了辦公室之後吩咐秘書道:“十分鐘後,讓臨平縣的負責同誌和平安縣的負責同誌一起到二樓會議室開會。”

省鐵局的辦公樓非常闊氣,下屬的排程、運營、勘察設計等還有不同的辦公區,也有著自己獨立的學校、醫院,在省城占地麵積頗大,如同一個自成體係的小社會一般。

當平安縣得知鄒鏡堂在乾預鐵路的事,部裡麵已經要求省鐵局重新評估提出建議之後。鄭紅旗主動找魏昌全談了話,希望魏昌全能藉助周鴻基的力量,保住鐵路經過平安。幾人都深知,臨平之所以錯失鐵路過境的重要機遇,就是因為臨平縣的黨政班子不團結、不和睦,如今,張慶合已經統一了思想,凝聚了共識,如果再加上鄒敬堂的關係,鐵路改線,並不是沒有可能。而向鄭紅旗彙報這一切的並不是彆人,卻是在交通局負責鐵路籌備工作的的張慶合的兒子張小偉。

臨平縣和平安縣分彆在不同的接待室裡等著開會,魏昌全意氣風發,誌在必得。作為周鴻基曾經的秘書,深得器重,在上次鄒來富的事情上犯過錯誤之後,周鴻基並沒有拋棄魏昌全,當魏昌全找到周鴻基之後,周鴻基還是想著拉上一把。隻是自然不能因為魏昌全得罪了鄒鏡堂,自己也是不方便出麵,隻是讓自己的副秘書長出麵,帶著魏昌全拜訪了省鐵局的汪局長,大家都是到了這個級彆,自然明白秘書長出麵背後的深意。

張慶合坐在接待室裡隨手拿起了報紙,鄒新民端著茶杯走過來,道:“書記,今天待遇不錯,還送了些茶葉,您喝口茶。”

張慶合隻是擺了擺手,頭也不抬繼續看著報紙。

鄒新民輕聲道:“書記,我咋剛聽那個陳處長說您是什麼公安廳?什麼王廳長家的親戚?”

張慶合慢慢抬起頭,看了一眼鄒新民,說道:“這個時候私人感情比工作關係好使。”

鄒新民忙笑著,雙手端著茶杯,立刻過去道:“書記喝口茶,喝口茶。”

張慶合十分淡定地放下報紙,慢慢端起了杯子,吹了吹上麵漂浮的茉莉花,抿了一口,說了句:“這茶確實不錯。”

鄒新民尷尬一笑道:“書記,您還有心思品茶呀?說實話,我心裡很緊張,覺得咱們沒有勝算,書記,您給我透個底,您心裡緊不緊張?”

張慶合摘下眼鏡握在手裡,另一隻手十分愜意地拿著茶杯的蓋碗輕輕敲著,淡定地說道:“新民啊,臨平的優勢是天然的優勢,隻要省鐵局把方案報上去,臨平必勝啊。”

鄒新民曉得,道:“書記啊,這不是人家不願意給我們報嗎?您看分管交通的副省長給他們站台,副秘書長親自協調,副市長親自登門拜訪,你再看咱們三個,喲,差點連門都進不來。”

張慶合看著鄒新民笑了一下,說道:“怎麼,門進不來事就不辦了?想辦法嘛,之前我們修兩高路的時候,那可不是門進不來這麼簡單呀!”

回憶往事,曆曆在目。張慶合又拍了拍鄒新民,感慨了一句,道:“事在人為,人定勝天。”

話說完不久就聽到了走廊裡傳來的聲音,三個人都端坐了起來,門開啟之後,工作人員道:“呃,哪位是張書記?”

張慶合起身道:“臨平張慶合。”

“哦,張書記是這樣,根據工作的安排,十點鐘的時候在二樓會議室,你們和平安縣一起開協調會。”

梁滿倉看了一眼張慶合,就主動問道:“和平安縣一起?”

尷尬一笑,說道:“領導,這樣不好吧,我們約的是單獨向孫局長彙報。”

工作人員倒是十分禮貌地說:“這個我不清楚,都是業務處室在經辦,我隻是負責通知。”

鄒新民看著張慶合,忙問道:“書記,什麼意思?和平安縣一起?這事兒怎麼能當麵談呢?不都是在背後使勁?”

張慶合也有一絲詫異,但又覺得既然來了,肯定要聽省鐵局的安排,九點五十五一行人就朝著二樓會議室走去,門口的時候就遇到了平安縣的乾部,孫友福、魏昌全、代管交通的副縣長老範、交通局長褚伯祥以及張慶合的兒子張小偉,平安縣幾人臉上也是一臉茫然。

既然碰在了一起,按職務來講張慶合是縣委書記,又是長輩,就主動伸著手與孫友福等人握了握手,隻是到張小偉的時候拍了拍張小偉的肩膀,而張小偉卻是有意躲開了。眼神之後還略帶不滿。

張慶合並不意外,因為鐵路的事,自己的愛人來回跑了幾次協調父子間的關係,張小偉也是覺得張慶合兩三年就要退休了,退休之後就要回到平安縣,而自己又在平安發展。如果張慶合真的幫臨平修鐵路,恐怕平安人民再無張家父子的容身之地。

會議室已經擺好了座牌,長條形的會議桌,中間主持會議的是孫局長和兩位處長,兩側則分彆是臨平縣和平安縣。

眾人落座之後不久,孫副局長就笑嗬嗬地走了進來,後麵也跟著業務處室的負責人,孫局長微笑著進門之後,孫友福、魏昌全忙起身迎上去握手,張慶合猶豫了一下,也主動走過去,笑著與孫局長握了握手。

待孫局長和處長都落座之後,孫局長笑嗬嗬地說:“啊,那同誌們,本來啊,汪局長是要親自參加這個協調會的,但是部裡領導臨時啊要開一個電話會,汪局長就委托我來主持這次會議。”

待雙方介紹完參會人員之後,孫局長又道:“你們都是東原市的乾部,也都是老熟人了,工作就好辦了。今天我們這邊出席的也都是幾個業務處室的處長,之前也給你們都交代了,鐵路規劃是國家戰略,由部裡負責實施,省局啊隻是代部裡履行部分的職能職責啊。為了使乾線鐵路規劃更加科學啊,也避免了你們兩縣之間無序的競爭影響了革命感情,我們省局就主動出頭,將你們兩縣召集起來共同研究,啊,下麵啊,請你們各自發表理由,啊,我們結合實際和今天的會議情況形成報告報部裡審核,最終的鐵路走向還是以部裡的意見為準,啊,我講清楚了吧。那既定方案是從平安縣通過,那就請平安縣先發表意見吧!”

孫友福開啟了話筒,說道:“尊敬的孫局長,本來啊,我們縣紅旗書記也要親自過來,當麵向省局領導作溝通彙報的啊,因為啊國家白酒標準委員會在我們平安縣搞調研,鄭書記實在抽不開身,就授權由我代表平安縣委、縣政府向各位領導作彙報,平安縣曆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新中國成立特彆是改革開放以後,平安縣的發展邁入了快車道,各項經濟資料已位居東原市前列,經濟增長的速度已經到了東原市第一的位置……”

孫友福彙報了二十分鐘,從經濟、人口、工業、前期規劃多個方麵介紹了鐵路從平安經過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孫友福最後補充道:“孫局長,前期省局組織的勘察工作也確定了我們平安縣,一筆寫不出兩個孫字,我代表平安縣委、縣政府和八十七萬平安群眾,向您保證平安全體乾部群眾無條件支援鐵路修建工作,堅決落實好部、省和市委、市政府的戰略部署,我相信,我們有信心,有能力協助省局打好鐵路修建攻堅戰。”

孫局長聽完之後,頗為滿意地點了點頭,笑著道:“理由很充分嘛!”

然後轉頭看向了張慶合,說道:“張書記,這樣,談談您的看法。”

張慶合摘下眼鏡,推開材料,開啟話筒,十分平靜地說:“孫局長,在座的各位領導,我是老交通人啊,也是一個老鐵路人,曾經啊,也常年在平安縣工作,擔任過平安縣鐵路專案建設的總牽頭人。所以啊,友福縣長剛剛彙報的工作我很熟悉,也很瞭解,友福說的呢,也都是事實。我和孫局長一樣,也很讚同。”

鄒新民一聽,瞪大了眼,看著張慶合,又是一副

“我是誰?我在哪?我在乾什麼”

的複雜表情,心裡暗道:你也很讚同平安縣修鐵路,那我們還坐在這裡乾什麼?

張慶合繼續笑著說道:“當時我任總牽頭人的時候啊,和時任縣委書記鄧牧為同誌就是在跑鐵路專案,這裡麵有不少的插曲,按照設計院最初的勘察路線,鐵路就是從曹河縣進入臨平縣,當時啊,臨平縣乾部群眾在思想上認為修建鐵路占用耕地,就沒有形成統一的意見,以至於鐵路勘察陷入僵局。我和鄧書記啊,就通過私人關係找到了當時的專案勘察組組長,將勘察組請到了我們平安縣,這纔有了鐵路途經平安的方案。”

孫友福、魏昌全幾人聽了之後,都耷拉著頭,不再說話。

張慶合又道:“我到臨平縣工作之後,作為一個老鐵路人,我深知鐵路對於一個地方發展的重要性,就給我們的乾部群眾講了鐵路發展的意義,現在得到了我們乾部群眾的充分理解和支援,所以說鐵路線途經臨平的最大障礙,那就是群眾的認識問題已經解決。但我今天要說的是,從臨平縣修鐵路比從平安縣修鐵路縮短了

20

公裡,大家不要以為我是臨平的縣委書記就去撬平安的牆角,格局低了,咱們國家經濟發展還處於艱難的起步階段,財政困難,裝備落後,多修建

20

公裡的鐵路,各項成本加起來要投入上億元的資金,我們完全可以把這個資金節約出來。說到底呀,我的理由隻有一條,那就是從臨平修建鐵路可以為國家節約上億元的財政支出。”

孫局長作為老鐵路人自然明白,隻要臨平克服了群眾認識上的困難,形成統一意見上報之後鐵路必定是要走臨平。

孫局長笑著道:“張書記啊,說得很好啊,站位很高,但是我有一個實實在在的問題,我要對你的動機提出質疑啊,你在平安縣的時候就沒有考慮過為國家節約這上億的資金嗎?”

張慶合手搓了一下眼鏡,笑著道:“當時隻是一個副縣級乾部,水平不夠,站位不高,格局也很低,侷限性很大呀。如今啊擔任縣委書記過後,身在一隅當胸懷全域性,位卑不敢忘憂國,在思想上也要向孫局長看齊,為國家分憂,就是為人民謀福。”

孫局長自然知道這是一句拍馬屁的客套話,倒也十分受用。孫局長笑了笑說道:“現在看來,臨平縣和平安縣的理由啊,都非常充分。按說如果財政允許,應該再兩縣都修一條鐵路,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啊,但是這是不可能的,就像慶合書記所講的財政不允許啊。那麼,有沒有第三個方案呢?既走臨平又走平安,從現實來看那樣線路會成一個

s

形,裡程反而是最多的,現在看來也不成熟。實話實說啊,這個事情我們省局拿著很為難,手心手背都是肉嘛,不知道該如何上報。”

張慶合搓了一下眼鏡,笑著道:“孫局長,我提一個不成熟的建議,您把兩個走向都做到方案裡同時報上去,我們讓領導給選擇嘛。”

孫局長正在為如何拒絕臨平而犯愁,心裡正罵著老汪這個老滑頭,聽了張慶合的建議之後愣了一下,心裡一盤算暗道:是啊,從來沒有規定說方案隻能報一個走向嘛,既然是建議方案自己也可以將兩個縣同時上報,至於老汪簽不簽字,那就是老汪的問題,老汪簽了字選哪個縣,就是上麵的問題,和自己沒有任何關係。

孫局長也清楚隻要兩個方案同時上報,平安縣出局的概率很大,但省局在鄒鏡堂和周鴻基麵前都有了餘地。

孫局長笑嗬嗬地說:“慶合書記,這個方案很有建設性啊。”

說罷,看向了幾位處長道:“我看這樣,請臨平縣和平安縣各整理一份詳細的書麵彙報材料,結合書麵彙報材料寫成我們的建議方案將兩個縣一並上報,就像慶合書記剛剛所講的那樣,我們省局能力有限,水平一般,認識不夠,兩個走向都很好,具體怎麼走,請部裡決定!同誌們沒有其他意見,那咱們就散會!”

鄒新民看著張慶合,卻又是有些不知所措,心裡暗道:怎麼還沒看懂?就報上去了。鄒新民問道:“張書記,這就散會了?”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