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習慣的力量_心得 > 5.性格與習慣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習慣的力量_心得 5.性格與習慣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

5.性格與習慣

“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人們往往以此作為孩子的性格是天生的依據,這其實是一個誤解。性格的形成是有天生的成分,有遺傳的因素,但主要的還是後天的環境影響和教育的結果。

那麼,為什麼冇有兩個性格完全一樣的人呢?因為,冇有任何兩個人的先天因素和後天環境是完全相同的。雙胞胎天生因素應該是一樣的。但是,即使是雙胞胎,他們的性格也不儘相同,這正說明瞭性格並不是天生的。因為他們的性格中還有角色塑造的因素,特彆是在中國,雙胞胎有兄弟姐妹之分。一個始終扮演姐姐的角色,而另外的一個始終扮演妹妹的角色;或者一出生一個就被認定為哥哥,而另外一個就註定扮演弟弟。在生活中,父母總是按照中國的傳統要求哥哥或是姐姐什麼事情都要讓著弟弟或妹妹,無論是自己還是父母都這樣塑造她們。所以,一般來說,哥哥或是姐姐總是要沉穩一些,厚道一些。而弟弟或是妹妹往往調皮一些,活躍一些,性格自然就有所不同。

人的性格不是一成不變的,但是性格一旦形成便有著相對的穩定性。性格的初步形成始於嬰兒時期,這比人們一般認為的年齡要早得多。3歲的幼兒在性格上已經有了明顯的個體差異,如果冇有足夠的外界影響,幼兒的性格會自然而然地沿著原有的方向發展下去。性格形成的關鍵期是0~2歲。因此,父母一定要在孩子很小的時候甚至是一出生就要注意培養孩子的性格。那種認為“孩子還小,性格培養不必太早”的說法是不對的。

兒童性格的起源是嬰兒期的生活習慣,而養成某種習慣則取決於撫養人的養育方式。每個家長都會以自己獨特的方式,使嬰兒在同一情景下做出符合要求的同一反應,這種並存關係經過反覆出現即形成了習慣。而每一個習慣統一起來作為一種素質存在,便構成了個體的性格特點。嬰兒正是在家庭環境中,由先入為主的生活習慣和固定的行為方式養成了最初的習性,並以此構成其性格組閤中的最基本部分。所以,有人說:“行動養成習慣,習慣形成性格,性格決定命運。”這句話是有很深的哲理的。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成人對孩子所采取的早期養育方式,對兒童養成各種習慣以及性格形成起著製約和導向的重要作用,這一點目前還未能引起人們足夠的重視。成人們多習慣於將孩子的性格尤其是那些不良性格歸咎於先天,卻冇有意識到恰恰是成人自己在無形當中以錯誤的育兒方式促成了孩子的這些性格缺陷。例如,父母和爺爺奶奶對孩子嬌生慣養、過度保護就會使孩子在感情上依賴家長,不肯上幼兒園;年齡稍微大一點的表現出獨立性不強,依賴彆人,他們對彆人的態度也常常比較敏感。而父母對孩子過於溺愛,孩子往往容易形成任性的性格特點。

性格發展的連續性決定了必須從孩子一出世就開始對其進行教育,比如,培養孩子的獨立性起步於建立良好的睡眠習慣。西方家庭有讓孩子單獨睡一室的習慣,在中國則不同,即使有足夠的空間,嬰兒也要與父母同睡(同床或同室)。由於孩子習慣了與成人緊密相連的身體接觸以及時刻共處的生活方式,所以對成人的依附性較強,自我意識與獨立意識均產生得較晚,這對於孩子性格和心理的成長是不利的。

懂得了孩子的性格不是天生的,父母們就應該及早注意培養孩子的性格,特彆要注意自己那些不良的培養方式給孩子性格塑造帶來的不良影響。“三歲看大,七歲看老。”等到孩子的性格已經形成了之後,再後悔就來不及了,改造起來良好性格要從小培養。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健康、快樂地成長,希望他們具有活潑開朗、熱情直率、勇敢堅強、認真細緻、獨立性強、有自信心、有協作精神、有活動能力、熱愛學習、善於與彆人相處等良好性格。但是常常事與願違,在心理谘詢門診中,我們常常會接待為孩子的壞脾氣著急的家長。有的孩子說一不二,稍不滿意,就大哭大鬨;有的膽小退縮,性格內向,不善與人交往;有的常常招惹彆人,惹是生非。家長們麵對這樣的孩子很無奈,常常抱怨說:“不知這孩子像誰,怎麼會是這樣?”其實,良好的品質和性格的形成同家庭的環境和父母的教育有著直接的關係,尤其是父母的一舉一動和一言一行對子女性格都會形成極大影響。如一個小男孩,在我們的活動中,常常會為一點小事大吵大鬨、歇斯底裡、張口罵人。經過瞭解,他的父母就常為一些家庭瑣事爭吵不休、互相對罵,這些做法影響了孩子,因此他也就不會尊重彆人,在遇到問題時不會使用正常的解決手段,而是用他看到、學到的方法,處理所遇到的問題。久而久之,習慣成自然,造成了他性格上的問題。

不同家庭的教育方式,會導致孩子的不同性格。而孩子的性格大多在5歲左右就已經形成了,所以良好性格的培養,一定要從小抓起。一般來說,父母在教育中常會出現一些問題,如過度的對孩子關心、照顧,不放手讓孩子同人接觸、獨立活動,總怕孩子受欺負或遇到危險,這樣會使孩子膽小、依賴性強、缺乏主見,遇事優柔寡斷、孤僻、不合群,不適應集體生活;如果父母對子女過分溺愛、嬌慣,孩子則會養成任性、撒嬌、驕傲、放肆、不分好壞、不懂禮貌、神經質、以自我為中心、缺乏責任感和耐心的性格;若父母對孩子漠不關心,則兒童往往從他人處尋求認可,想方設法吸引彆人對自己的注意,有的表現為“人來瘋”,有的喜歡惹是生非或攻擊他人,有的也會表現情感淡漠或性格內向;當父母對孩子的管教過分嚴厲、粗暴時,孩子會形成膽怯、軟弱、自卑或粗暴、反抗、不誠實,以及為了保護自己而說謊的性格特點;如果父母對孩子的態度忽冷忽熱、反覆無常,孩子則常會表現得情緒不穩定、多疑多慮、缺乏主見或判斷能力;再如父母對子女間有不公平的態度,往往會使孩子產生嫉妒心理,對性格形成產生不良影響。

怎樣才能培養孩子具有良好的性格呢?可以從以下幾方麵來入手:

1.要有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

家庭應當是融洽和睦、團結友愛的,這對陶冶孩子的心境和情感十分重要。孩子在這種環境中成長,他們的心情愉快,就會養成活潑開朗、熱情直率、穩重端莊的性格。

2.父母本身要加強自身修養,樹立良好性格的典範。

由於孩子的模仿能力極強,在家庭中父母就是孩子模仿的榜樣。為人父母應努力做到謙虛謹慎、不驕不躁、尊重自己、尊重他人,有堅強毅力、樂觀開朗,那麼你們的孩子也會模仿成為一個具有良好性格的人。

3.家庭教育要注意方式方法。

在一個和諧的家庭中應注意說理,善於引導,要對孩子愛而不嬌,嚴格而民主,自由而不放縱,把孩子既當作愛子又當作有獨立人格的家庭成員看待。良好的家庭教育定會收到滿意的效果。

4.家庭教育的內容要根據兒童年齡特點製定。

兒童各年齡階段心理髮展的特點是:孩子在1歲時,要培養他們克服困難和勇敢堅強的性格,特彆是教孩子學習走路,不要怕他們摔跤,跌倒了要爬起來,爬起來再學走。3歲時要讓他們進幼兒園接受集體生活的訓練,體驗合群和團結友愛的情趣,培養愛學習、守紀律、尊敬老師、助人為樂、心胸豁達的性格和品德。此時也培養了兒童獨立生活能力,為今後適應社會打下良好的基礎。

總之,幼兒時期是良好個性塑造的最佳時期,抓住這個關鍵時期進行培養,有助於兒童保持身心健康的發展。作為父母都希望孩子早日成才,除了要進行智力投資外,可彆忘了從小培養孩子良好的性格,因為孩子性格如何,直接決定其一生的命運。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