係統在手六零年代我稱王 第272章 試產前培訓
8月中下旬的臨江,秋老虎還帶著餘威,“臨江市電動三輪車廠”的廠房裡,卻比外麵更熱鬨——三條生產線已基本安裝完畢,黃承軍領著工人分成三撥,跟著韓江和機器人學習操作,連吃飯都輪著班,生怕錯過半點細節。
尤啟明和尤繼武一大早又去了廠裡,剛進底盤生產線廠房,就聽見老周的聲音,帶著股勁兒:“這數控彈窗咋跟犟驢似的?按圖紙調了三遍,孔位還是差一點!”
兩人走過去,隻見老周正盯著鏜床顯示屏,他是昨天剛學會識彆機床的操作界麵,此時急得他額頭上全是汗。旁邊的機器人伸手想接過操縱杆,卻被老周擺手攔住:“我再試一次,總不能一直靠機器人!”
尤繼武來到鏜床邊,他看了看圖紙,又看了看鏜床的導軌,突然指著導軌上一處劃痕:“老周,你看這導軌有點磕碰,走刀的時候會帶偏。”
老周眯著眼一看,果然有一道細的看不見的劃痕,他盯著顯示屏看了半天,壓根沒注意到是機械本身的問題。
沒等老周找工具,尤繼武已從口袋裡掏出一塊細砂紙,蘸了點機油,在劃痕處輕輕打磨起來。他的動作不快,卻每一下都恰到好處,幾分鐘後,再讓老周調機,鏜床的鑽頭穩穩對準孔位,顯示屏上的數字精準的停在“0”偏差上。
“
尤市長,您這眼睛比卡尺還準!”老周擦了把汗,滿臉漲的通紅。
尤啟明在旁邊補充道:“以後操作前先檢查裝置的狀態,比調整引數更重要。”尤啟明看向黃承軍,“黃廠長,這台鏜床,是1台高精密度機床,價值很高。生產線還沒開始生產就出現了機床的損壞,投產後怎麼保障完成任務?我建議工廠內所有的機床都落實到人,實行定人定崗,哪台裝置出了問題,就找責任人,對因違背操作規程造成裝置損壞的,要追究負責人的責任。”
此時的黃承軍,臉早就黑了下來,生產線還沒除錯完,裝置就先壞了,如果正式投產,因這1台裝置的損壞,致使整個生產線停下來,那損失可就大了。看來他必須馬上製定出各個崗位的責任製,裝置落實到人,哪台裝置出了問題就追究當事人的責任。想到此,他馬上向尤繼武承認錯誤:“對不起尤市長!是我工作沒有做好,今天我們會連夜製定出各個崗位的操作規範,每個車間,我們會設定一名裝置專管員,對每台裝置都實行管控,今後將嚴格杜絕類似於今天這種事故的發生。”
尤繼武點點頭,“咱們這三條生產線都是“啟明集團”花大價錢買來的科技含量很高的沒備,我們的工人要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愛護這些裝置,我建議,你們廠可以請“啟明集團”的工程師,幫助你們製定各種規章製度和操作規範。今天這件事好在沒有造成大的損失,這也給我們敲響了警鐘。安全操作,是我們完成生產任務的保障。”
聽了尤繼武的一席話,在場的人紛紛點頭。
今天這件事情給老周也上了一課,他隻想著儘快的學會裝置操作,而忽略了對裝置的檢查。他連忙向尤繼武承認了錯誤:“尤市長,我今天隻顧著能儘快地學會機床的操作,而忽略了對裝置的檢查,今後我一定吸取教訓,避免這種錯誤的再次發生。”
韓江在自己的係統裡加上了“裝置預檢”的提醒項。
幾人又轉到駕駛室生產線,老鄭正對著一塊鋼板發愁——駕駛室的弧形頂蓋需要一次衝壓成型,可調整了兩次,衝壓件邊緣總有些褶皺。韓江給出的引數是“壓力120噸,溫度60度”,但老鄭憑著手感,總覺得哪裡不對。
“老鄭,你把溫度再降5度試試。”尤啟明走過來,指著衝壓零件的邊沿,“這鋼板是高強度的,溫度太高會變軟,反而容易出褶皺。”
老鄭半信半疑的調整引數,按下啟動鍵,模具緩緩下壓,等衝壓件取出來時,弧形頂蓋光滑的沒有一點瑕疵。
“尤總,您是咋知道的?”老鄭拿著頂蓋衝壓件,越看越喜歡。
尤啟明笑了笑:“對照資料,再結合你的經驗”他沒說的是這鋼板的材質引數,是係統從二級星係文明資料裡調出來的,老鄭的手感則是幾十年前鈑金活練出來的,兩者結合纔是最好的方案。
下午,黃承軍組織了一次“模擬總裝”——底盤、駕駛室、電池、依次組裝。機器人負責精準對接,工人則在旁邊學習擰螺絲、接線路。
尤繼武站在總裝線儘頭,手裡拿著秒錶記錄每一個環節的時間:“底盤對接三分鐘,駕駛室安裝五分鐘,線路連線八分鐘……還能再優化。”
等最後一個模擬零件裝完,黃承軍看著眼前的“半成品”,突然感慨道:“勝利修造廠剛開始組裝1台拖拉機要兩天,按照現在這個速度,一天組裝10台電動三輪車應該沒問題。”
韓江立刻報出資料:“滿負荷運轉,每天可組裝50台電動三輪車。”工人們一聽都炸開了鍋——這效率,工廠乾一個就能生產1000多台電動三輪車。”
尤啟明看著興奮的工人們,對尤繼武和黃承軍說道:“明天開始試生產,先裝5台樣車,送1台去市裡,剩下的留著做路測。”
尤繼武點頭,“我跟市裡打招呼,讓交通、工業局的人都來看看,咱們臨江生產的第一台電動三輪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