係統在手六零年代我稱王 第324章 鋼鐵巨艦的靈魂注入(下)
“這不是極限。”尤啟明平靜的說道:“係統,啟動廣域凝視模式,掃描高度5萬米以上的空域。”
[宿主,指令確認。廣域凝視模式啟用,能量分配提升至120%。]
螢幕上,掃描圖的邊緣猛地向外擴張,色彩變得更加深邃。幾秒鐘後,在距離約1000公裡、高度超過8萬米的臨近空間,三個極其微弱、正在以高超音速移動的光點被捕捉並鎖定。
“這是……”一位海軍航空兵出身的專家,瞳孔驟縮。
“應該是某大國正在實驗的臨近空間高超音速靶彈。尤啟明解釋道,“我們的雷達,理論上具備對這類目標的早期預警和跟蹤能力。”
指揮中心內一片死寂。能夠捕捉鄰近空間高超音速目標,這已經不僅僅是區域防空的概念,而是具備了戰略預警的能力,將海軍艦隊的防禦縱深向前推進了上千公裡!
接下來的垂直發射係統(vls)檢查更是讓武器專家瞠目結舌。模組化的垂發單元口徑更大,深度更深,而且實現了前所未有的“一坑四彈”甚至“一坑六彈”的共架發射能力。
“一個發射單元,可以根據任務需求,混裝四枚中程防空導彈、或一枚遠端防空導彈、或一枚對陸巡航導彈、或兩枚反艦導彈、或四枚小型反潛導彈……”
王部長撫摸著冰涼的發射井蓋,喃喃道:“這不再是單純的驅逐艦,這是一個移動的、強大的武器庫節點。
然而,就在海試前的最後係統聯調時,一個意想不到的問題出現了。當模擬同時處理超過300個空中目標,並分配艦載武器進行分層攔截時,火控計算機的資料流出現了短暫的擁塞,導致一次模擬攔截指令延遲了0.5秒。
“問題不在硬體,而在於軟體架構。”藍海迅速定位了問題根源,“我們直接從卡拉位麵移植的“海巡-1型”火控核心演算法,其多目標優化排序邏輯與咱們集團設計的威脅評估模型存在細微偏差。在極端飽和攻擊模式下,這種偏差會被放大,導致決策環路出現卡頓。”他與尤啟明在隱秘地進行著溝通。
尤啟明皺起眉頭,“你們有什麼好的解決辦法?”
“需要時間進行底層程式碼的適應性重寫和優化,至少需要36小時。”張曉明回答道。
他們三人之間的溝通,其他人顯然聽不到,還以為他們在思考問題。
王部長看著螢幕上重現的問題報告,沉吟片刻,果斷地說道:“測試還是照常進行!極限狀態下的問題,正好讓我們看清它的真實邊界和改進方向。尤總,你們的技術團隊,能在這艘船上邊海試邊解決問題嗎?”
尤啟明與張曉明和藍海交換了一個眼神,兩個ai機器人眼中閃過微弱的資料流,隨即同時點頭。
“王部長,可以。”尤啟明自信的回應道,“我們的團隊具備“線上升級”的能力。”
王部長深深看了尤啟明一眼,沒有追問這背後的含義,隻是用力拍了拍他的肩膀:“好!明天,讓我們看看這頭巨獸,在真正的大海裡,能掀起多大的風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