晞陽向暖 遲到的心動與邏輯錯誤[番外]
-
遲到的心動與邏輯錯誤
蘇曉收到b大錄取通知書那天,李哲揣著本嶄新的《歐洲文學史》站在她家樓下,手指把書脊捏得發皺——這是他跑了三家舊書店才找到的版本,卻在看到蘇曉時,隻憋出一句“恭喜”。
他早該道歉的。高中時蘇曉幫他整理物理筆記,他卻說“邏輯太亂”;蘇曉分享外文詩歌給他,他皺眉說“不如做兩道數學題”;甚至蘇曉蹲在梧桐樹下撿被風吹散的複習資料,他都隻站在旁邊,冇伸手幫一把。後來在串局上看到蘇曉偷偷揉發紅的指尖,他才後知後覺——自己那些“過分”的話,早把人的心戳出了小口子。
“補償計劃”是從高鐵通勤開始的。每週六清晨,李哲會提前半小時到高鐵站,買好蘇曉愛喝的熱豆漿(去糖,加半勺燕麥),在b大圖書館門口的銀杏樹下等她。蘇曉一開始還客氣地說“不用這麼麻煩”,直到某天她提著重揹包趕高鐵,李哲冇說話,直接把包拎到自己肩上,指尖碰到她泛紅的指節時,輕聲說“以後我來接你”。
他開始學著“看見”蘇曉的喜好。知道她喜歡收集舊書,就每週去舊書店“淘寶”,把找到的稀缺版本包好,在扉頁寫上行雲流水的批註——不是物理公式,是她愛的詩歌解析;知道她怕黑,每次送她回宿舍,都會把手機手電筒開著,直到看著她走進樓道才離開;知道她英語聽力弱,就把曆年四級真題剪成片段,標上重點詞彙,做成專屬聽力材料,在扉頁畫個小小的耳機圖案。
真正讓蘇曉心軟的,是大二那年冬天。蘇曉為了趕外語係的期末彙報,在圖書館查資料到深夜,外麵突然下起大雪,她發訊息跟李哲說“可能要等雪小了再走”。冇過二十分鐘,就看見李哲站在圖書館門口,羽絨服上落滿雪,眼鏡片都蒙了層白霧,手裡卻拎著個保溫桶——裡麵是他在宿舍用小電鍋煮的薑湯,還冒著熱氣。
“怕你凍著,”他把薑湯遞過來時,指尖還在發顫,耳尖泛紅,“以前總覺得‘重要的事’隻有做題,冇在意過你冷不冷、累不累……現在想慢慢補回來。”
那天蘇曉喝著熱薑湯,看著李哲在雪地裡幫她擦電動車座上的積雪,忽然想起高中時的某個雨天——她冇帶傘,李哲明明揹著傘,卻隻說“我還要去實驗室”,就獨自走進雨裡。而現在,這個曾對她“過分”的男生,正蹲在雪地裡,把她的自行車鏈條都檢查了一遍,連車筐裡的碎紙屑都撿得乾乾淨淨。
後來蘇曉在李哲送的舊書裡,發現了一張夾在扉頁的紙條,是他的字跡:“以前總把‘喜歡’藏在公式後麵,以為沉默就是靠譜,後來才知道,喜歡是記得你喝豆漿要去糖,是雪天裡提前煮好的薑湯,是把你的每一件小事,都當成自己的大事。”
再後來,李哲在a大實驗室向蘇曉求婚時,手裡除了戒指,還有一遝厚厚的高鐵票根——從大一到大三,每一次奔赴的車票,他都按日期整理得整整齊齊。“以前我欠你太多‘在意’,”他單膝跪地,聲音比任何時候都認真,“以後剩下的日子,我想用一輩子來補。”
蘇曉笑著點頭時,忽然覺得——那些年少時的“過分”,早已被後來無數個“記掛”的瞬間慢慢熨平。就像舊書裡的批註、雪天裡的薑湯、票根上的日期,每一筆,都是“我想好好愛你”的證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