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音入懷肖少的獨家偏愛 第86章 創傷後應激障礙
宋希音回到學校後,腦海中時常浮現出,汶川地震救援時。
那些受災群眾,絕望的眼神。
哪怕之後絕處逢生,但很多人依然會有創傷後應激反應。
隻要燈一晃動,就感覺要地震了。
還有奧運會期間,運動員們麵臨壓力時的種種神情。
包括她自己,當初作為救援隊的一員,身處其中時。
心裡的難受與壓抑,也久久無法平息。
後來她甚至去翻看了許多,有關心理療愈方麵的書籍。
試圖先療愈自己,再去幫助他人。
這些經曆如同電影般,在她腦海中不斷放映。
讓她越發深刻地意識到,在人們遭遇重大事件時。
心理上,所承受的創傷和壓力,往往不亞於身體上的傷痛。
她深知,看得見的傷口,可以通過醫療手段治癒。
然而那些看不見的心靈創傷…
若得不到及時的安撫和引導,可能會伴隨人們一生。
影響他們的生活和未來。
經過深思熟慮,宋希音決定兼修心理學。
她希望通過係統地學習,心理學知識。
能夠幫助那些,在困境中掙紮的人們。
給予他們一些,心靈上的慰藉和支援。
做出這個決定後,宋希音便積極行動起來。
她開始收集各種心理學相關的資料。
深入瞭解,心理學專業的課程設定和學習要求。
打算先從基礎心理學,開始學起。
一點一點地,打好基礎,這樣才能學紮實。
但她也明白,僅憑自己的摸索,遠遠不夠。
還需要專業人士的指導和幫助。
在一次與導師的交流中。
宋希音鼓起勇氣。
向導師傾訴了,自己在汶川地震和奧運會期間的所見所感。
以及想要兼修,心理學的想法。
導師靜靜地聽著,眼中不時閃過讚許的目光。
待宋希音說完,導師微笑著說道:「希音,你的經曆很寶貴,想法也非常有意義。」
「心理學確實能夠在很多方麵,幫助到他人。」
「尤其是經曆過,重大創傷的人群。」
宋希音聽到導師的認可,眼中閃過一絲驚喜。
急切地問道:「老師,那您覺得我該怎麼做,才能更好地開始,學習心理學呢?」
導師思索片刻後說道:「目前國內對心理學,不怎麼重視。」
「這樣吧…」
「我認識一位,心理學領域的資深教授。」
「他在應用心理學方麵,造詣頗深。」
「尤其擅長,災後心理重建和壓力應對等領域。」
「我可以幫你引薦一下。」
「你去跟他交流交流,聽聽他的建議。」
「或許會對你,有所幫助。」
宋希音激動得差點跳起來。
連忙說道:「真的嗎?」
老師,那真是太感謝您了!」
導師看著宋希音激動的樣子,欣慰地笑著說道:「希音,心理學需要更多的年輕後輩,投入其中。」
「你要加油啊!」
在導師的幫助下,宋希音很快就獲得了,與這位心理學教授,見麵的機會。
見麵那天,宋希音早早地來到,約定地點,心裡既緊張又期待。
當教授出現時,宋希音發現他是一位,和藹可親的長者。
眼神中透著睿智和溫和。
說起話來,風趣又幽默。
這讓她原本緊張的心情,放鬆了許多。
教授微笑著示意宋希音坐下。
說道:「聽你的導師說,你有一些很特彆的經曆。」
「也對心理學,有著濃厚的興趣。」
「不妨跟我講講。」
宋希音深吸一口氣,開始娓娓道來。
她詳細地講述了,在汶川地震救援時。
看到許多受災群眾。失去親人和家園後的,那種無助與絕望。
哪怕得到救助與救援,很長一段時間裡,都會走不出來。
尤其是一些半大不小的孩子們。
以及奧運會期間,運動員們為了取得好成績,所承受的巨大壓力。
甚至出現了精神崩潰的局麵。
她說道:「教授,我看到他們的眼神,就覺得心裡很難過。」
「我希望自己,能做點什麼,去幫助他們走出心理上的困境。」
「所以我想學習心理學。」
「其實,坦誠來說,我覺得自己也需要心理療愈。」
教授認真地聽著,不時點點頭。
待宋希音說完,他說道:「希音,你的想法非常值得讚賞。」
「心理學的確是一門,能夠改變人、幫助人的學科。」
「不過,兼修心理學,並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
「它需要你付出大量的時間和精力。」
「你不僅要學習,理論知識,還要通過實踐,去理解和應用這些知識。」
宋希音堅定地看著教授,說道:「教授,我不怕困難,我願意努力學習。」
教授欣慰地笑了笑,說道:「好,那我給你一些建議。」
「首先,你要係統地學習,心理學的基礎課程。」
「比如普通心理學、發展心理學、社會心理學等。」
「這些是心理學的基石。」
「同時,你可以多參加一些,心理學相關的講座和研討會,拓寬自己的視野。」
「另外,實踐也很重要。」
「你可以嘗試參與一些,學校組織的心理輔導活動。」
「積累實際操作的經驗。」
宋希音認真地聽著,不時在本子上記錄下來。
她感覺自己像是在黑暗中,摸索的行者,突然看到了,前方的一絲曙光。
與教授的這次交流,讓她對兼修心理學,有了更清晰的方向,和更堅定的決心。
在接下來的日子裡,宋希音按照教授的建議。
全身心地投入到,心理學的學習中。
她每天穿梭於,本專業課程和心理學課程之間。
雖然忙碌,但卻充實而快樂。
她參加各種心理學講座,積極參與學校組織的,心理輔導實踐活動。
用自己所學的知識,去幫助身邊的同學,解決心理問題。
隨著學習的深入,宋希音越發感受到,心理學的魅力和力量。
她知道,自己選擇的這條路,還很長。
但她堅信,隻要堅持不懈地走下去。
總有一天,她能夠成為那個,為他人驅散心靈陰霾的人。
用心理學的知識,為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帶去希望和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