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之方寸山二師兄 第300章 本心萬全
“此間事了,繼續遊學!”
李海益帶著兩個築基的人仙修士,再度踏上了遊學之路。
原來的彩岩巒,如今成了一大片平原。
有些地方,還多了些溝壑。
李海益能感知到,這裡的地脈,在不斷地修複地形。
但修複的很慢,或許,再過幾萬年,這裡又將是重巒疊嶂。
原本,李海益三人打算繼續乘坐石魂巨人趕路。
但是李海益忽然心有所感,拒絕了兩人的要求。
親自步行跋涉,說是要感悟什麼神通。
柳念雨和石真磊對視一眼,乖巧聽從。
他們已經習慣了按照李海益的意思行動。
一步,兩步
一裡,十裡
李海益清晰的感知到,不間斷的遊學,讓自己對於恒心,有了不一樣的體會。
已經習慣了高來高去,騰雲駕霧的李海益。
因為轉世修儒,攻略仙俠大世界的緣故。
被迫開始了遊學。
神仙入凡,才發現,行於人間,也是修行。
玉皇大天尊轉劫十二萬九千六百劫,這才得以證道混元,為三界至尊。
李海益輪回五世,又轉劫一次。
比起玉皇大天尊,還差的遠呢。
明兩作,離,大人以繼明照於四方。
這既是此生的君子格諺,也是八卦神光鏡對李海益進入仙俠大世界之後,照出的判詞。
終於,在不知道是哪一步踏出之後。
李海益愣住了。
身後的石真磊見李海益停住,疑惑之下,開口準備問。
卻被身旁的柳念雨一把拉住。
手伸到了嘴邊,比了個噤聲的手勢,隨後退後數十米,默默守護。
石真磊見狀,也反應了過來。
一隻手伸向地麵,彩巒玉印托在另外一隻手中。
另外一邊的柳念雨也召喚出了九隻紅靈雀,圍繞著她不斷飛舞。
在兩人的保護之中的李海益,其實並不需要保護。
力道道韻凝聚,化作力紋,烙印在本心之上。
最最核心的真靈,如今分為四大八中十二小,總共二十四塊。
想要菩提大覺,肯定是要統合上述二十四心的。
但是,此事急不得。
貿然行動,會讓之前的修行,化為烏有。
至於現在,感悟恒心,纔是最重要的事情。
李海益站了一會,忽然身體周圍飛起四座山。
不一會,又多了一圈水。
就好像,是一片微縮的海一般。
李海益自己,則臥地化龜,托起了山,立於海水之中。
“苦海度心度己心;
依力渡海越苦海。
此心不改恒堅韌,
負山養力破萬難。”
李海益四大本心之中的最後一心恒心,趨於萬全。
自覺心之日就已然分離的本心,漸漸合到了一起。
雖然沒有徹底融合,但也不複之前的乖離。
一個名為李海益的人,在山中修成了仙。
靠著步步謹慎的籌算,白澤般通透的智慧,保護自己。
他自信,終能到達彼岸,那股自信,指引著前路。
累了就喘幾口氣,回憶一下初心,動力,源源不斷。
他也想過放棄,但是,日複一日不曾懈怠的法力熬煉,每日都觸動增長的力量,給了他克服萬難得勇氣。
李海益不是廣心,他無法千年如一日的安心發展自己那小小的方寸山,無法說服自己舉著斧頭,日複一日的砍去心中的枯枝與魔念。
李海益也不是孫悟空,他沒有那份無懼無畏,敢於挑戰權威的赤子之心,以及他那似乎永遠也不會缺失的戰鬥意誌。
他不是天生的精靈石猴,不是地養仙真老道,他就是個人。
一個會怕、會累、會懈怠、會迷茫的人。
但是,靠著智慧的引領,李海益完成了從人到仙的蛻變。
靠著機緣的助力,李海益從追隨者蛻變為太乙金仙這等引領者。
靠著秩序的輔助,李海益完成了從小神小仙,到一方帝君的轉變。
終於,這個轉變,來到了最後一步。
外物的幫助,終有儘頭。
本心萬全,大羅圓滿。
一切的外力,都已經成為定局。
再多的資源,隻要無法助人悟道,對於已經成為大神通者的李海益,都如同雞肋。
現在的李海益,纔算是成為了真正的大神通者。
他有了,和赤腳大仙、鎮元大仙、紫微帝君、勾陳帝君、太乙天尊、南極仙翁之流平起平坐的資格。
自此之後,三界之內,再無人敢無視李海益這個天市帝君的存在。
原本勢弱的天市垣眾星君,也慢慢被仙神認可,有了顯露聲名的機會。
他們,終將走向前台。
畢竟,站在他們背後的,是天市帝君。
菩提祖師儒釋道三教通學。
三個徒弟,孫悟空由仙入佛,廣心由儒入道,李海益雖然三教同修,但卻以儒身萬全。
穿道袍的李毅,穿僧衣的負山,都隻是李海益的一麵。
唯獨現在這個人模樣的李涯,纔是李海益真正的萬全聖體。
畢竟,李海益修的是,人仙。
心作四象,野具獸形。
地水火風,心衍四大。
不生不滅的特性,已然具備。
但四點本心,顯然無法長久維持。
還需要三三衍心,心行萬界,才能真的做到不生不滅。
李海益和孫悟空都覺了四本心。
三三衍心,根基穩固,沒有門檻。
那些跟著菩提祖師在他界覺心的師兄們,可是需要以一衍二,以二衍三,隨後三三衍心。
李海益修行的是菩提祖師改良過的覺心之道,要更加精巧玄妙。
完成四大本心萬全的李海益,褪去了最後一絲凡氣。
從今天開始,李海益上了桌,成為了執棋之人。
修為大進之後,李海益感受著徹底化作道紋的負山龜變化,知道從此刻開始,師父傳的天罡三十六般變化,就徹底失去了意義。
後麵的修行,全看李海益自己了。
這並不奇怪,道可道,非恒道。
無論是道是佛,功法,都止步於金仙。
針對太乙大羅的功法,都變成了類似經義的存在,引導為主,這樣的經義,也都止步於大羅。
大羅境界,意味著無窮無儘,意味著道的表象。
得到了大羅道果的大神通者,自己就是道的一部分。
溯源求道,追求混元,彆說功法,能參考的經文理念,都已經不存在了。
如來佛祖日日講經說法,也沒說出幾個大覺金仙來。
燃燈定光佛,未來彌勒佛,釋迦摩尼佛,都是自己大覺佛性,成了大覺金仙。
“帝君怎麼一會變一下的,這是在研究什麼東西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