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開局捉了百眼魔君 第31章 三問
-
聽到老和尚的話,陸昭不以為然,暗道這老禪師也忒謙遜。
不說彆的,單瞧這排場,便知非俗。
誰家山野僧侶能有靈獸仙禽護駕?
還有背後一條條的霞光瑞彩,耀得他眼都花了,就算座下略顯寒酸,也是尊落魄菩薩。
又轉念一想,自己白天還在想著該去何方拜師學藝,苦思一整天毫無頭緒,不成想晚上做個夢,機會就來了!
名師遠在天邊,近在眼前!
陸昭心思電轉,知道機不可失,當下毫不猶豫以頭觸地,懇求道:“我弟子誌心朝禮!萬望菩薩垂憐,收我為徒!”
老和尚見這少年道士不問青紅皂白,見麵就磕頭拜師,不由一怔。
隨即莞爾,伸手摸了摸自家光溜溜的腦袋,失笑道:“你這小道童,倒是個急性子!連貧僧是誰都冇問清,便要急著拜師!好比那饑漢見炊餅,未辨生熟便要下口,豈不冒失?”
陸昭依然伏地不起。
“弟子一片赤誠,求菩薩成全!”
老和尚見他說得懇切,便收起玩笑之色,垂眸看著他,緩緩問道:“拜師學藝乃人生大事,須得你情我願,誌同道合。貧僧問你,你因何要拜我為師?”
“為了報仇!”
陸昭直言無諱。
“哦?”
老和尚來了興趣,問道:“為誰報仇?”
“為我師父!”
陸昭主打一個心誠,叩首道:“先師為誅妖邪,力竭仙去,弟子修為淺薄,深恨不能繼承師誌,掃蕩群魔!”
“今日幸入寶山,得見菩薩金麵,應是老天垂憐,望菩薩不嫌弟子資卑質鄙,收我入門,傳授無上神通,使弟子得以報師仇,雪民恨!”
說著便將自家根底、事情來龍去脈,以及所求為何,一股腦兒倒了出來,全然不顧“逢人且說三分話”的道理。
蓋因他心底認準此乃夢境,行事少了許多顧忌,多了幾分率真與大膽。
簡而言之,夢到哪句說哪句。
老和尚聽罷,眼中閃過一絲訝異,隨即化為濃濃的欣賞之色。
微微頷首,讚道:“好一個‘報師仇,雪民恨’!小小年紀,能有如此誌氣擔當,不忘師恩,心繫蒼生,確是難得!”
陸昭以為對方同意了,臉上一喜,就要叩頭謝恩,一口一個:“多謝老師成全!”
“慢來!”
老和尚卻抬手虛扶,一股柔和卻不容抗拒的力量將陸昭托住,令他無法拜下,笑道:“莫急,莫急。”
“收徒之事,關乎因果傳承,非同小可。貧僧這有三個問題,你若答得合我心意,傳你些手段倒也無妨。若不合意,你我就此彆過,隻當萍水相逢,如何?”
陸昭此刻隻求能得授藝業,彆說三個問題,便是刀山火海也願去闖,當即連連點頭:“菩薩請問!莫說三個,便是三十個、三百個,弟子也照答不誤!”
老禪師嗬嗬一笑:“無須那麼多,三個足矣。”
略一沉吟,伸出第一根手指,問道:“這第一問,你若學成神通,有翻江倒海、摘星拿月之能,最想用這身本事,去做何事?”
陸昭不假思索,朗聲答道:“自然是踏平獅駝嶺,誅儘妖魔,報仇雪恨!”
“報仇之後呢?”
“當效仿先師,遊曆四方,路遇不平,拔刀相助,懲奸除惡,護佑一方安寧!”
老和尚聞言點了點頭,又伸出第二根手指:“第二問,若你將來修為高深,卻發現仇敵勢大,遠超於你,或者複仇之路艱險萬分,九死一生,你可會退縮?可會因此改弦更張,甚至與妖魔妥協?”
“弟子寧死不屈!”
陸昭眉頭一擰,斬釘截鐵道:“我雖年少,亦知‘道之所在,雖千萬人吾往矣’!師仇民恨,如山壓頂,豈能知難而退?縱使粉身碎骨,魂飛魄散,此誌不移!若與妖魔妥協,與禽獸何異?”
“嗯,有誌氣。”
老和尚眼中讚賞之色更濃,伸出第三根手指:“這第三問,亦是最後一問。”
“若你此生未能如願,大業未竟,便已身死道消,你可會為今日選擇而後悔?可會怨恨天道不公,造化弄人?”
這個問題直至本心。
陸昭沉默片刻,抬起頭,目光清澈而堅定,篤聲答道:“弟子修行日淺,卻也明白,世事豈能儘如人意?但求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行事全憑本心。”
“隻要竭儘全力,縱使功敗垂成,身死道消,亦是無怨無悔!”
三問答畢,陸昭屏息凝神,一臉緊張地盯著老和尚。
後者沉默片刻,忽而撫掌大笑,聲若洪鐘,震得周遭鬆濤陣陣:“善哉!善哉!心誌純一,恩怨分明,不畏艱險,不怨天命!黃花道友啊黃花道友,你倒是給這紅塵浮世留下了一株好苗子啊!”
笑罷,老禪師看向陸昭,目光溫和。
“你回答得甚合吾意,貧僧便應了你,傳你些防身克敵的手段,助你早日達成心願。”
“弟子陸昭,拜見老師!”
陸昭喜出望外,當下便要行三跪九叩之禮。
誰知老和尚又是虛手一托,搖頭笑道:“說了讓你彆急。貧僧早已言明,此番隻傳藝,不收徒。你我能在此相遇,確有一段緣法,我傳你技藝便是,不必拘泥於師徒名分。”
“此山名為浮屠,貧僧法號‘烏巢’,你若有心,喚我一聲‘烏巢禪師’即可。”
陸昭是個執拗性子,認定的事便不肯改,一再堅持。
“菩薩肯傳藝,便是授業之恩。授業者,師也。名分雖虛,恩情卻實,弟子愚鈍,亦知‘一日為師,終身為父’之理,豈敢失分?”
“這聲‘老師’,弟子叫定了!”
他這番話擲地有聲,道理分明。
“真是個固執的小子…”
烏巢禪師瞧著少年倔強的眼神,知他心意已決,無奈地搖了搖頭,歎道:“罷了罷了,隨你叫吧,左右不過是個稱呼而已。”
這便是默許了。
陸昭這才心滿意足,雖未行全禮,卻也恭敬地深深一揖,一字一句道:
“弟子謝過老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