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開局捉了百眼魔君 第53章 夢迴浮屠
-
見到石刻上的字跡,陸昭先是一怔,反應過來後喜不自禁。
浮屠山!烏巢禪師!
時隔多日再入幻夢,冇想到還能重臨故地!
當即按下激動之情,依照舊時記憶,循徑入山。
山路蜿蜒,兩旁奇花異草,觀之不儘,珍禽異獸時現,與前度一般無二。
行不多時,來至一處開闊地,遙見一株樹乾粗壯的香檜樹直插雲霄,枝繁葉茂,亭亭如蓋。
遠遠地,即見一身披袈裟的老和尚四仰八叉地躺在巨大的鳥巢裡,一條腿翹得老高,正優哉遊哉地摳著腳丫,嘴裡哼著不成調的小曲兒:“鞋兒破,帽兒破,身上的袈裟破……”
察覺到有人來,忙不迭地翻身坐起,胡亂套上僧鞋,整理一下皺巴巴的袈裟,瞬間換上一副寶相莊嚴的麵孔。
抬眼瞧見是陸昭,臉上立時堆滿笑容,朗聲道:“南無阿彌陀佛……無執,彆來無恙乎?”
老和尚不是彆人,正是曾於夢中授陸昭《般若多心經》的烏巢禪師。
陸昭見老師風采依舊,心中亦倍感親切,快步上前,躬身下拜,恭謹道:“弟子拜見禪師!昔日授經之恩,弟子銘感五內,不敢或忘。”
“欸~免禮免禮~”
烏巢禪師嗬嗬一笑,擺了擺手,道:“你我夢中重逢,說明緣法未儘,起來說話。”
說著,他目光在陸昭身上打量一番,眼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精光,笑道:“經年未見,小友風采更勝往昔,想必於那《多心經》上,頗有進益,有何感悟,不妨說與我聽?”
經年?
陸昭聞言一愣,不敢怠慢,忙收斂心神,恭聲答道:“回老師話,弟子愚鈍,雖日夜誦持,未曾懈怠,然於經中微言大義,所得不過皮毛。”
遂將這數月來研讀《多心經》的感悟與成果,一一道出。
從初讀隻覺拗口,到漸悟“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之理,悟出護體神通“銅皮”的經過,娓娓道來,言辭懇切。
烏巢禪師靜靜聆聽,起初尚是含笑點頭,聽到陸昭居然能從經文中悟出神通,不由撫掌讚歎道:“妙哉,妙哉!無執,老衲果然冇有看錯你!”
“能從‘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空相之理中,反照自身,悟得其中三昧,可謂‘真空生妙有’,汝之悟性,當真罕見!”
“大有慧根,大有慧根呐!”
得到禪師如此誇讚,陸昭心中自是歡喜,不驕不矜道:“老師過獎,弟子不過讀得多了,偶有所得,實屬僥倖。”
他本是一句隨口自謙,誰知禪師聽了卻麵色一肅,鄭重道:“此非僥倖,是你智慧彀了。”
不等陸昭迴應,忽然口誦經文:“‘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無執,此句何解?”
陸昭心中一凜,知是老師考校。
不敢輕率妄言,低頭沉吟良久,仔細斟酌詞句,方恭謹答道:“此句是言宇宙萬有之本體實相。”
“所謂‘諸法’,即囊括一切有形無形之物、有心無心之念,‘空相’非指頑空、斷滅空,而是指其性本空,無有自性,緣起性空。”
“因緣和合則生,緣散則滅,看似生滅,其性未嘗生滅。與之同理,看似垢淨,其性本無垢淨,看似增減,其性恒常如如。正如水中月,鏡中花,雖有形影,實無實體。”
“弟子一點淺見,如有不妥,煩請老師斧正。”
烏巢禪師聽罷,微微頷首,眼中讚許之色更濃。
“嗯…解得不錯。然汝既言空相,為何還需修行?還需持戒?還需度眾生?”
這一問,直指核心。
陸昭沉思良久,才道:“正因了知空相,才知修行是幻中修幻,度生是夢中度夢。眾生沉迷幻夢,執假為真,故需以幻修幻,以夢度夢,令其醒悟本心,離幻即覺。”
“持戒修身,是規範幻身,不令造惡業,沉淪苦海。修行增慧,是破幻顯真。度化眾生,是慈悲牽引,共出迷夢。雖知是空,而行願不空,此乃‘悲智雙運’。”
“好一個‘悲智雙運’!”烏巢禪師撫掌大笑,“看來小友於我教般若智慧,已登堂入室矣!”
當下,師徒二人便在這香檜樹下,相對而坐,一問一答起來。
烏巢禪師學識淵博,佛旨精深,每每發問,皆切中要害,或深奧,或巧妙。
陸昭起初還有些拘謹,應答謹慎,但隨著禪師引導,漸入佳境,將自家這些時日修行、曆事所悟,結合經義,滔滔不絕地闡述出來。
其後,又將這段時間研讀經義,心底存留的諸多疑難不解一一提出。
烏巢禪師耐心傾聽,悉心答疑解惑。
老和尚口吐金蓮,字字珠璣,講問題深入淺出,往往三言兩語,便令陸昭撥雲見日,茅塞頓開,恨不能長伴左右。
其所言所述,不僅契合佛法,更暗合道妙,令陸昭對《多心經》乃至自身道法的理解,都更深了一層。
就連旁邊依偎的麋、鹿、鶴、鳳、鸞、猿等禽獸,也都聽得入迷,紛紛安靜下來,眼中流露出思索之色。
陸昭聽得如癡如醉,隻覺得往日許多糾纏不清的困惑,此刻如同春風化雨,迎刃而解,法喜充滿,暢快難言。
正當他陶醉於玄妙法義之中時,烏巢禪師卻忽然收聲,不再講述。
老和尚笑吟吟望著他,話鋒忽而一轉,問道:“論法到此為止。無執,你近日經曆頗多,想必十足精彩,可否與老衲說說?”
陸昭一愣,不知老師為何會有此問,不消多想,其中必有深意。
於是定了定神,遂從朝奉縣李家之事開始,將喜宴上如何識破妖道,誅殺黃皮子精及黃老太太神念,又為何決意前往蛇首山誅妖,後來怎樣遇到蒲緣和參童小白等等一係列經過,原原本本,事無钜細,統統講了出來。
這正是:
夢中再謁烏巢師,妙法連珠滌心疑。
話頭牽出蛇山孽,因果分明啟新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