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西遊_我能分解世間萬物 > 第20章 修行常識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西遊_我能分解世間萬物 第20章 修行常識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

整理完收穫後,洛羽並未急著離開地下溶洞,而是將卞莊贈予的兩枚玉符拿出來直接分解。

這兩枚符完全就是三界百科全書,眨眼的功夫,他的識海中就冒出了數十個大大小小的光團。

最大的一個光團是天規,洛羽冇有理會,他的目光先放在了第二大的光團上,這個光團中有三界中的勢力劃分,他選擇先吸收這個光團。

光團中最先說明的便是天庭,天庭主要由玉皇大帝,三清、四禦、五老、六司、七元、八極、九曜、十都、再加千真萬聖構成。

毫無疑問天庭是三界之中最大的勢力。

除天庭外,便是佛門和地府了。

佛門由橫三世佛、豎三世佛、四大菩薩、八大金剛、五百阿羅、三千揭諦、比丘尼、比丘僧、優婆塞、優婆夷諸大聖眾組成。

地府的一把手是承天效法後土皇帝祇,乃是“大地之母”與執掌天庭的昊天至尊金闕玉皇大帝相對應。

對應並不意味著雙方是平級,事實上不管是佛門還是地府,都在天庭之下,佛門的諸多佛祖和地府的後土娘娘都要受玉帝調遣。

地府的職級相對複雜,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來說就是,地藏王是佛門插進來的監察人員,地府真正主事的是酆都大帝,東嶽大帝是天庭派的指導員,五方鬼帝是區域領導,十殿閻羅是部門領導,牛頭馬麵,黑白無常,孟婆等各色小鬼都是下麵辦事員。

除去這三大勢力,剩餘的便是一些散修,妖怪了。

總的來說,若是把三界看做一個朝廷的話,玉帝代表皇帝,道門和佛門是朝廷中的兩個主要派係,他們都有大量成員在朝廷中當官。

地府是直屬於皇帝,負責監察百官的錦衣衛。

道門之首是三清,佛門之首是橫三世佛,這些都是大臣這樣的角色,隻不過他們內部分了派係罷了。

此外存在的大量散仙便是朝廷中的中間派,比如鎮元子,海上三星這些人。

各種妖怪什麼的就相當於各地的土匪、草頭王、地方土豪一類的人物。

比較強的類似獅駝嶺獅駝國這樣的,強到朝廷都需要專門派遣大軍討伐。

比較弱的比如白骨精這樣的,隻能算是某個小山頭常年打劫的慣匪。

搞清楚這些後,洛羽便已經決定不去玄真觀了。

玄真觀是三清正宗,能提供一個安全穩定的修煉環境,能供他安穩的修行到成仙,甚至是飛昇。

但安穩就意味著冇辦法獲得機緣,修複他識海中的磨盤。

目前磨盤修複最快的時候,是他得到了《太清陰陽妙法》,《**玄功》,以及聽到了師尊口誦《道德經》。

磨盤分解這三樣東西後,原本破損一半還多一些的磨盤,修複到了破損四成左右。

但師尊可是三清之一,像這般機緣應當是不會有第二次了。

而除去分解師尊賜下的功法和《道德經》外,磨盤修複最明顯的一次就是不久前吸收了那一小團功德之後。

甚至於分解了一頭神仙大成的蛟龍,磨盤上的裂痕都冇有明顯的變淡。

因此洛羽覺得想要儘快修複磨盤,最快的方式應當是功德。

若是一直在玄真觀修行,獲取功德的機會十分渺茫,既然如此,不如先在東勝神州遊曆一番,多做一些好事,這樣說不定有機會能賺取功德,還能磨礪自身,讓基礎更加牢靠,戰鬥經驗更加豐富。

要是萬一碰到什麼厲害的大妖,有五行遁術在,遁入地下逃脫還是問題不大的。

想明白這些後,洛羽心念一動離開了地下溶洞。

在地下溶洞中待了兩個多時辰,此時已經夕陽西下。

洛羽冇有在此地停留,而是施展木遁快速離開,他打算快速離開玄真觀的範圍,然後找個村子或者是山神,土地廟借宿一晚。

路上,洛羽一邊前進,一邊在消化玉符中的東西,這裡麵的知識當真是包羅萬象。

很快,他就吸收到了一團有關真龍知識的光團。

按這個光團中所述,龍族傳承有兩種方式,一種是血脈傳承,一種是自然開竅,隨後化龍。

江河湖海,山川大澤中,凡是能開竅的鱗蟲其實都是有化龍資格的。

開竅,就是野獸開啟靈智化為妖怪,通俗點說,就是知道自己是誰。

倘若開竅的過程,用人作為襯托,冇有開竅前的龍,就像孃胎裡的胎兒,胎兒未出生前,都不能算是“人”,胎兒出生後,叫做嬰兒,嬰兒理解不了語言,也不知道自己的名字。

父母抱著嬰兒和他說話,嘴裡邊叫著嬰兒的名字。

這樣的過程要持續很久,在繈褓中的嬰兒在混沌的意識中,要跨越一個障礙,他們必須弄清楚“我是誰”。

直到不知多少次嘗試後,也不知過了多久,突然某一天,嬰兒聽到父母叫了一遍自己的名字,他無數次聽到這個名字,但也一直困惑於“我是誰”。

但就在那一刹那,這個嬰兒忽然明白:原來我是xxx。

也就在他明白“我是誰”的那一刻,人生纔算真正的開始,才能稱之為人。

開竅就是這樣一個與之高度相似的過程。

而修行的動物的“名字”,有討“封口”來的,即大蛇借道,黃鼠狼攔轎,遇到人經過此處,聽得人說話,便從中取得自己的名字。

有吃下天材地寶被巨大的靈氣灌輸開啟靈智的。

還有被高人帶在身邊,耳濡目染開啟靈智的。

隻有一部分極其罕見的鱗蟲,不討封口,不吃天材地寶,不求人,而是一直在混沌中思考“我為誰”,直到覓得天機,繼承了某一個不知道來源於什麼地方的意誌,這就是龍。

當它繼承了那股意誌,也就得到了那個名字,成為了那個特定但不特指的——“龍”。

而龍在它們開啟靈智時繼承的東西中,有著每一代叫這個名字的龍的認知與記憶。

龍類的修行,便是把這些被封印的認知記憶,一點點破開,逐漸吸收封印下的東西,從而慢慢蛻變成真龍。

這也是為什麼諸多生靈都能化龍的原因。

吸收完這個光團後,洛羽目露震驚之色,龍族原來是這樣的存在嗎?可那股意誌又是什麼呢?是天地中的某種規則,還是其他什麼東西?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