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真君,你化身蛟魔事發了! 第47章 真君所言甚合朕意(求追讀)
-
耀明司禮天君與白虎監兵神君言辭落定。
殿內氣氛凝滯,諸神屏息,目光皆聚於丹陛之下的煌天靖法真君。
陳蛟並未如眾人預想般動怒或急於辯白。
他心中明瞭,自己此番驟得重權,開府建牙,判驅邪院事,無疑是動了某些人的權柄與利益。
卻不知隻是一神私心,還是一群舊有利益團體。
心念電轉,默然推測。
耀明司禮天君掌管部分天庭禮製,分屬天樞院,卻也歸洞陽鬱儀宮管轄。
陳蛟心中一凜,九曜之首麼?
而白虎監兵神君的立場卻有些難以猜測。
他是四靈神君之一,隸屬鬥部,因司掌殺伐,也在驅邪院中。
鎮守西方雲天,還歸勾陳天皇大帝管轄。
紛紛亂亂,陳蛟一時難定,索性不想。
他心中並無半分波瀾,更無絲毫怯意。
大道爭鋒,豈能因循守舊?
天庭積弊,正需雷霆手段!
他神色平靜,甚至未曾看向那兩位發難的仙神。
隻是略略抬眸,目光投向禦階之上朦朧的冕旒聖顏,聲音不高,卻如寒泉漱玉,清晰地傳遍大殿:
“大天尊。”
他先執禮一揖,以示對玉皇大天尊的敬意。
禮畢,方纔緩緩轉身,麵向司禮天君與白虎神君所在方向。
目光平靜掃過,無喜無怒,卻自有一股淵渟嶽峙的氣度。
“司禮天君憂心北極驅邪院事繁權重,恐本君年輕識淺,有負聖恩,此乃老成謀國之言,心領之。”
他語氣平和,旋即話鋒一轉。
依舊平淡,卻多了一分不容置疑的凜然:
“然,天庭擢拔,素來論功行賞,量才授職。
本君不才,於東極戰場,亦曾依律斬將,依法破陣。
驅邪院執掌三界法度,首重者,非資曆深淺,乃是否明法、是否畏法、是否執法如山!”
他目光轉向司禮天君,語氣依舊平和,卻字字清晰:
“天君掌禮製,當知法不容情,亦不因年齒而移。
若論資曆可判萬事,何須設北極驅邪院,隻需按年齒序位即可?”
此言一出,司禮天君古板的麵容微微一僵,竟一時語塞。
陳蛟此言,避開了資曆糾纏,直指北極驅邪院的核心職責——天規法度!
陳蛟環視殿內諸神,聲音恢宏,如黃鐘大呂,震響在每一位仙神心頭:
“至於開府建牙,乃是非常之時,行非常之事!
魔眾窺伺,正需銳意進取,大刀闊斧!
若事事求穩,步步循舊,何來東極蕩魔之大捷?
大天尊既命微臣開府,便是要另立新章。
煌天樞雷府,乃為專司征伐妖魔、協理驅邪而設,是靖法誅魔之公器!其非為享樂。
一應所需,本君自會斟酌緩急,如實稟明,斷不會靡費天庭資糧。
本君所願,唯三界清明,為大天尊分憂!”
他語氣恢宏,其中蘊含的自信,以及那份捨我其誰的擔當,更讓不少原本心存疑慮的仙神,暗暗頷首。
陳蛟不待他迴應,目光又轉向白虎神君,淡淡道:
“白虎神君提議遣人輔佐,心意甚善。然……”
他略一停頓,周身那股曆經沙場,執掌生死的煞氣雖未外放。
卻讓白虎神君這等久經戰陣之輩,亦感到一絲無形的壓力。
“驅邪院判事,非尋常軍務,更非合議之政。
驅邪院掌刑律審判,生殺予奪,最忌政出多門,權責不清!
若遣人輔佐,是輔佐判案,還是監視掣肘?
屆時令出誰手,責歸何人?
若事事需人輔佐,遇事躊躇,請示不斷,則法度威嚴何在?效率何存?
屆時,若有钜奸大惡藉此拖延,貽誤戰機,該當如何?”
他並未直接拒絕所謂的輔佐,而是點出了北極驅邪院職能的特殊性。
需高效與權威,若設掣肘,反受其害。
這番道理,合情合理,更是站在維護天庭法度威嚴的立場之上。
最後,陳蛟目光再次掃過二人,聲音依舊平靜,卻帶著一股斬釘截鐵的力量:
“大天尊既授此職,信任微臣能明法度、持公正。
微臣自當恪儘職守,以律為準,以事實為據,不敢因年少而畏縮,亦不敢因權柄而驕縱。
至於能否勝任……”
他微微一頓,語氣中透出一絲淡淡的,卻睥睨自信的意味:
“且觀後效便是。”
言罷,他不再多言,轉身麵向玉皇大天尊,再次躬身一禮,靜立不語。
整個迴應,不強行辯駁,不落於對方話術之中。
不卑不亢,有理有據。
殿內一片寂靜。
諸神皆被這番滴水不漏、又霸氣內斂的迴應所懾。
司禮天君與白虎神君麵色變幻,欲言又止,卻發現竟難以找到合適的言辭反駁。
本以為這翊烈天君向來寡言少語,是不善言辭機鋒之輩,不曾想如此伶牙俐齒!
對方句句在理,且將利害關係剖析得如此透徹。
若再強辯,反倒顯出自己的心胸狹隘,彆有用心了。
丹陛之上,玉皇冕旒微動,似有淡淡的聲音傳來,聽不出喜怒:
“靖法真君所言,甚合朕意。
此事,不必再議。
領旨授印罷。”
一語定音。
司禮天君與白虎神君隻得躬身稱是,默默退回班列,臉色皆不太自然。
殿內那緊繃的氣氛,悄然散去,取而代之的是對這位新晉真君更深刻的審視與敬畏。
陳蛟依舊靜立,玄袍如墨,彷彿剛纔那場風波,不過是一縷清風拂過山岩,未留痕跡。
爭論既定,禮製依舊。
太白金星含笑立於原地,目光平和地望向陳蛟,等待著他的迴應。
整個靈霄寶殿彷彿凝固在這一刻。
所有的目光,都彙聚於一人之身。
陳蛟迎著那萬千注視,神色依舊平靜。
他緩緩抬起頭,目光越過丹陛下的距離,望向那九龍寶座上模糊而威嚴的身影。
隨後,穩步而出。
陳蛟神色並無狂喜,亦無惶恐,彷彿所受封賞皆在情理之中。
他從容躬身,聲音清朗而平穩:
“微臣領旨謝恩。
必當竭誠儘力,以報天恩。”
玉皇大天尊端坐九龍寶座,冕旒之後的目光似在陳蛟身上停留片刻,微微頷首,並未多言,然其態度已表明一切。
太白金星手捧玉盤,盤中盛放著一枚通體紫金、纏繞九道雷紋的方形寶印。
印紐為一尊昂首咆哮的雷獸,印底篆刻“煌天靖法”四個古樸道文,正是真君印。
印旁另有一卷玄黑為底、繡有銀白雷紋的綬帶,流光溢彩。
步履沉穩,行至陳蛟麵前。
陳蛟緩緩抬起雙手,指尖穩定,未有絲毫顫動,穩穩接過了那方重若山嶽的寶印與華貴綬帶。
印綬入手,沉重如山,卻又彷彿與他血脈相連。
就在他指尖觸及印綬的刹那——
“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