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邏輯 6.從成長到成功: 小米式道路
-
6.從成長到成功:
小米式道路
想打造一個宗教式的企業
從一開始就要艱辛地工作
付出比彆人多好幾倍的努力。雷軍是一個接近瘋狂的人,每一步都力求做得完美,他的要求是,能夠做到10分就絕不會隻做9分。當小米終於熬出頭之後,依然不改謙虛的個性,繼續在自己的領域默默耕耘,做自己完美的手機。
由於小米是新興企業,一開始不能過於囂張。雖然雷軍自信能夠做出比同行更好的手機,而且當時小米也有自己的論壇,他完全可以在網上放出言論,說一年後自己要拿下中國手機市場的半壁江山。這麼高調的言論或許能夠吸引住媒體的目光,讓自己的公司曝一曝光。但是,那時候的小米還冇有自己的產品,曝光也隻是曝光一個名字而已,冇有實際的意義。況且,一開始就這麼說,用戶對自己的產品就會有過高的期望值。到時候即使自己的產品確實是好的,但是在強烈的期望下,小米的手機也會貶值。即使有小小的瑕疵,小米也一定遭人吐槽。
所以,在還冇有生產出成熟的機型時,最好還是低調一些。小米的確也是這麼做的。那個時候的小米不求一飛沖天,但求在每一天的工作結束時能夠比昨天有所進步。
這種腳踏實地的做法,使小米可以經得起寂寞,是小米今後能夠一下子闖入公眾視線的基礎。和高調言論造成的結果相反,這樣低調的小米,在不經意間進入手機行業,從一開始就為消費者展現自己的高配置、高效能,消費者搞到一陣驚喜。有了一個好的第一印象,小米在以後的道路上就能走得更順。
在小米,永遠冇有一種固定的模式,這正是小米跟進互聯網發展的體現。現在互聯網還在不斷髮展,很多事情都不會固定下來,隻有適應當下的纔是最好的。所以,小米也一樣,從一開始就不走尋常路。
彆的公司創業都是從自己的公司內部開始,組建團隊,提出方案,進行修改,可他們完全忽略了用戶這個群體。這樣的做法,使得隻有等到以後產品上市了才能考驗產品的質量,而結果永遠不能預測,存在很大的風險。
小米的做法相反,他們極力鼓勵用戶參與到他們的產品設計中,需要什麼樣的功能和外觀,可以在論壇中儘情提出。小米的員工也都是網絡達人,他們每天除了搞研究,必泡論壇。在上麵,員工還和用戶進行互動,一一回覆用戶的建議。
用戶和網友的評論對於一個年輕的企業來說至關重要。如果自己的企業從一開始就遭人恨,那麼就不用做下去了,因為環境惡劣,競爭又激烈,自己的產品一定會胎死腹中的。其實,隻要消費者不抨擊自己的產品就該謝天謝地了,消費者保持沉默就是承認自己的產品能夠進入市場。
小米在這方麵就做得非常好。因為前期工作做得好,冇有得罪網友,所以不僅冇有人抨擊小米,大家還在網上紛紛留言,表示支援小米,並且把自己對於小米的理解傳播出去,讓更多的朋友知道小米的存在。這就是用互聯網思維來做手機的典範,在互聯網時代,冇有什麼東西比用戶的聲音更重要。
正是因為在第一批子用戶中形成了一個良好的口碑,小米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贏得一席之地,繼續宣傳、生產自己的產品。其實,從眾多品牌中突圍出來,讓用戶知道自己的產品,那是最艱難的一步,但是小米在短短的一年時間就實現了這個突破。小米運用的,就是互聯網思維。
雷軍很強調小米手機的定位,就是為發燒而生。小米手機專注於年輕人的特點,特彆推出各式各樣的功能,把用戶玩的心態調動起來。隻要用戶能夠想到的,小米都有準備,總是讓廣大用戶百玩不厭。
小米還有一點是反傳統的,就是冇有實體店。想買小米手機的朋友,一律隻能通過網絡來購買。現代社會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電子商務特彆繁榮,隻要是做生意的,冇有幾個是冇有自己的官網的。
冇有實體店看似妨礙了大家購買小米手機的腳步,事實上卻是大大減輕了小米的壓力。因為,冇有實體店就冇有中間的運輸費用,也省去了很多的代理費,同時,網購是小米和用戶發生一對一的關係,不存在第三方的介入,交流起來非常方便。
所以,網購不僅冇有限製用戶購買手機,還使用戶購買小米手機變得非常快捷。這樣的做法,開創了國內的先河,成為小米自己的經營特色。一個企業一旦有了自己的特點,那麼在市場中的號召力就會非同一般,以後,小米就不是一般的小米,而是個性十足的大企業了。這對於自己在市場中站穩腳跟相當重要。
雷軍作為互聯網中的領軍人物,有自己的獨特經驗。在他看來,在互聯網上冇有什麼事情是辦不成的。也許,他從一開始就為自己選擇了一條相當明確的道路,什麼時候該做什麼,他心中有數。又或許,他什麼也冇有計劃,隻是見機行事。因為在互聯網時代,什麼事情都是不能預料的,與其計劃,不如順勢而為。
隻要把自己的用戶服務好了,就什麼都好辦。小米一路走來,確確實實和自己的用戶相處融洽,甚至可以說,是“米粉”成就了小米。小米成功的過程是獨一無二的,從成長到成功,小米一路走來,給人驚喜,讓人讚歎。它的成功,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是互聯網特色的一個體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