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小米邏輯 > 第二邏輯】 小米的製造者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小米邏輯 第二邏輯】 小米的製造者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

【第二邏輯】小米的製造者

每一個成功的企業背後都有一個狂熱分子,對小米而言,雷軍便是那根瘋狂的“導火索”。

1.不安分的雷軍

在人們為小米手機而瘋狂、為小米產品而頂禮膜拜的時候,小米產品的製造者也走進了人們的視野,成為人們茶餘飯後談論的對象。人們都在談論著、猜想著,也疑惑著,是什麼樣的創始人、什麼樣的團隊,依靠什麼樣的策略,才創造出了這麼“牛”的小米,創造出了一個又一個的奇蹟?

2014年12月末,著名的?福布斯?雜誌評選出了亞洲版2014年度商業人物,小米科技的創始人雷軍當選。在論及原因時,?福布斯?雜誌表示:“在雷軍的帶領下,小米以低價格的智慧手機橫掃亞洲市場,短時間內成為全球第三大智慧手機製造商,帶動了生產高性價比手機的潮流。”

能夠入選“福布斯2014年度商業人物”,對雷軍來說,是名實相符的。而循著雷軍走過的足跡,人們會發現,小米能有今天這一盛況絕不是偶然,而是必然。

雷軍,1969年出生於湖北仙桃。熟悉他的人,對他的評價是“不安分”,說他行事近乎瘋狂。當然,這裡的“瘋狂”,並不是貶義。無論是在他的求學生涯中,還是在他的職業生涯中,時時處處都體現了他的那種彆人眼中的“瘋狂”。

瘋狂事例之一,是雷軍在武漢大學計算機係就讀兩年就畢業的事件。1987年,雷軍考入武漢大學,而當時的武漢大學正是國內最早一批實施學分製的大學,按照學校的要求,學生不用受學習年限的限製,隻要修完一定的學分,就可以畢業。在這樣的一所學校學習,造就了雷軍鋼鐵一般的意誌。由於在武大唸書的人都很聰明,因此,學習氣氛比較好。

雷軍身處那樣的環境,當然更加拚搏。加上雷軍本身就是一個很優秀的人,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下,雷軍的鬥誌更加被激發出來。在自己的專業領域內,雷軍如饑似渴地汲取著知識。

可以說,武大對於雷軍來說,是一個機遇,也給了雷軍發揮的空間。僅僅兩年時間,他就修完了大學四年的全部課程,幷包攬武漢大學所有的獎學金,之後順利地畢業了。至此,他也成為同學和老師眼中當之無愧的“學霸”。

瘋狂事例之二,是畢業後的兩年。“學霸”雷軍有一顆“不安分”的心,計算機專業出身的他,在大學畢業後,有過多種工作經曆。加密軟件、財務軟件、cad軟件、殺毒軟件、中文係統以及各種實用小工具,他都嘗試過。最為不可能卻偏偏發生在他身上的是,他還乾過一段時間的“黑客”,專門解密各種各樣的軟件。就是憑著這些“瘋狂”的做法,兩年時間,武漢電子一條街上,幾乎所有的電腦公司老闆都成了雷軍的“熟人”,雷軍也因此在這條街上小有名氣。

年輕人就是有一種勇氣,什麼事情都願意乾。其實,雷軍若憑藉自身出色的表現以及學校的名氣,完全有能力進入一家大公司得到一個不錯的職位,過上安逸的日子。但是雷軍偏偏不這樣,他要闖蕩,體驗獨立的生活。

正是這樣的性格,使雷軍以後的道路和同齡人不一樣。在自己的同學都非常滋潤地過著小康日子的時候,雷軍正一點一滴地在艱辛的日子中積累著工作經驗,這些經驗,成為讓雷軍能夠一炮而紅的根本因素。

“瘋狂”,或者說“不安分”,是雷軍身上的標簽。關於他“瘋狂”的事例,是在金山摸爬滾打了十幾年後,金山軟件到達了輝煌的時刻,而雷軍卻有了一種“疲累”的感覺。不知道是因為太熟悉而怕消磨了自己的韌性,還是因為太熟悉已經冇有了激情,2007年,雷軍再次做出了一個“瘋狂”的也讓人不解的決定:從金山退出。

對於雷軍的這一決定,他的前同事們都不敢相信也不願相信:“如果說求伯君代表金山的wps時代,那麼雷軍則代表整個金山。我不敢相信他的決定,金山最敬業、最勤奮的人怎麼會在公司最輝煌的時候離開?此前從來冇有這樣的先例。”

“此前從來冇有這樣的先例。”也許,正是因為冇有先例,雷軍的選擇才讓人們覺得那樣驚奇、那樣不可理解;可正是因為冇有先例,才更加反襯出雷軍的特立獨行與不安分的性格。

敢為天下先,這纔是雷軍,在最輝煌的時候選擇光榮地退出,更顯出了他的魄力。直至今日,隻要提起金山,人們都會想到雷軍,他早已成為這家曆史最長的中國軟件公司的“代言人”。因為其中的一些原因,2011年7月,小米手機釋出會召開前夕,離開近4年時間的雷軍,又正式執掌了金山軟件,出任董事長一職。這個時候,他已經創辦了小米科技。

而在創辦小米科技之前,雷軍更多的是一個馳騁在投資領域的天使投資人。

作為一個敢想敢做、該出手時就出手的人,在投資的過程中,他的聰明才智又一次淋漓儘致地顯露在眾人麵前,凡客誠品、優視科技、拉卡拉、多玩網等,這些人們耳熟能詳的著名企業,都出自雷軍執掌的天使投資之手。目前,這些企業都讓人驚訝地成長著,可以算得上是經典。

但是,不安分的雷軍,不會止步於此的。用他自己的話說,“好像人生所有目標都實現了,起碼什麼都有了,但做完這些,反而變得更迷茫了”。此時的雷軍,有了一種無頭蒼蠅的感覺,不知道飛往哪裡,目標又在何處。

天生有著一顆不安分的心的雷軍,自然不會讓自己繼續迷茫下去,他時時刻刻在尋求著新的改變。

2010年4月,雷軍選擇重新創業,創辦了小米科技。因為他這些年一直在互聯網行業內馳騁,所以,當這家名為小米科技的公司掛牌時,看到其英文logo“i”的標誌時,人們理所當然地想象出它的英文含義是obileter,即移動互聯網。在熟悉的領域裡選擇創業的切入點,人們一點兒也不奇怪。

然而,讓所有業界人士都大吃一驚的是,雷軍這次創業的切入點,不是早已瞭然於胸的互聯網,而是智慧手機。

“我要回來做一部很有誠意的智慧手機,我此前從未涉足過。”就在雷軍宣佈他的第二次創業的切入點時,很多人都以為雷軍“瘋了”。

雷軍要做手機?

本是互聯網公司,卻要去做硬體?

雷軍要做手機,對於消費市場而言,隻不過是多了一個手機品牌而已,但在手機,曾向供職於諾基亞的朋友提出了1500條改進手機的建議,但諾基亞對此無動於衷。也許,是這一經曆讓雷軍有了“很受傷”的感覺;也許,是因為看到了智慧手機正在逐步取代計算機的趨勢,看到了其發展的前景,讓雷軍義無反顧地闖入手機這一行業中。

4年後,雷軍和他的小米,已成為國產智慧手機界的一個傳奇。在被?福布斯?評選為2014年度商業人物時,雷軍告訴?福布斯?:“我的目標是把小米做成一個民族品牌,影響中國各個行業,使世界上每個人受惠。”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