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集啊 第58章 雪落福祉街
雪落福祉街
長春的雪總是來得猝不及防。淩晨五點,林夏裹著厚羽絨服站在福祉街的公交站,撥出的白氣剛飄到眼前就被北風撕碎。她手裡攥著個保溫桶,桶裡是剛熬好的小米粥,粥麵浮著幾粒枸杞,是給社羣獨居的張奶奶帶的。
作為長春人文學院社會工作專業的大三學生,這是林夏在寬城區養老服務中心實習的第三個月。每天趕最早班公交,穿過半座城去給老人做居家探訪,是她雷打不動的日程。今早的雪下得密,公交遲遲沒來,她跺著腳往手心哈氣,忽然聽見身後傳來「哐當」一聲。
回頭看時,隻見一輛舊自行車歪在雪地裡,車筐裡的菜撒了一地——是賣豆腐腦的王大爺。老人彎腰去撿滾遠的雞蛋,膝蓋卻卡在車梁間直不起身。林夏趕緊跑過去,幫著扶車撿菜,指尖觸到老人的手時,冰得像塊寒玉。
「大爺,這麼冷的天怎麼還騎車出來?」她把保溫桶往懷裡又揣了揣,騰出一隻手幫他擦車座上的雪。
王大爺喘著氣笑,眼角的皺紋擠成朵菊花:「張奶奶昨晚打電話說想吃我家的豆腐腦,這不,特意早起磨的。」他指了指車座下的保溫箱,「你也是去看張奶奶?這姑娘,天天比我還早。」
林夏心裡一暖。她第一次去張奶奶家時,老人正坐在窗邊抹眼淚,說兒女在南方工作,一年也回不來一次。後來她每週來三次,陪老人讀報、剪指甲,偶爾帶些自己做的小點心。沒想到王大爺竟也記著老人的喜好。
公交終於來了,兩人一起上了車。車廂裡空蕩蕩的,隻有司機師傅在哼著老曲子。王大爺坐在靠窗的位置,忽然從口袋裡掏出個熱乎乎的烤地瓜,塞給林夏:「剛纔在街角買的,你年輕孩子,得多吃點熱的。」
林夏推辭不過,接過地瓜,暖意順著指尖傳到心裡。她想起上週做課程作業時,采訪社羣老人的生活需求,張奶奶說「就想有人陪我說說話」,王大爺說「希望冬天能有人搭把手搬東西」。那時她還覺得這些需求太瑣碎,可此刻看著手裡的地瓜,忽然明白,社會工作者要做的,就是把這些瑣碎的溫暖串聯起來。
到了張奶奶家樓下,雪下得更大了。樓道裡的燈壞了,林夏扶著王大爺,一步一步踩著積雪往上走。三樓的門虛掩著,裡麵傳來收音機的聲音。推開門,張奶奶正坐在沙發上織毛衣,看見他們進來,眼睛一下子亮了。
「你們可來了!」老人放下毛線活,趕緊去倒熱水,「我今早起來看見下雪,還擔心你們來不了呢。」
林夏把保溫桶裡的小米粥倒出來,王大爺也開啟保溫箱,盛出一碗冒著熱氣的豆腐腦。三個身影圍在小桌旁,窗外的雪簌簌落下,屋裡的暖氣流淌著,收音機裡的評劇唱得字正腔圓。
「林夏啊,」張奶奶忽然說,「我織的這件毛衣,是給你的。你看你天天穿那麼薄,長春的冬天可冷著呢。」她把織了一半的毛衣遞過來,針腳有些歪歪扭扭,卻是實打實的厚實。
林夏的眼眶一下子熱了。她想起剛入學時,老師在第一堂課上說:「社會工作不是居高臨下的幫助,而是平等的陪伴與傾聽。」那時她似懂非懂,直到此刻握著溫熱的粥碗,看著老人眼裡的笑意,才真正理解了這句話的含義。
吃完早飯,林夏幫張奶奶打掃了屋子,又陪她讀了會兒報紙。王大爺則在廚房幫著洗了碗,還順便修好了漏水的水龍頭。臨走時,張奶奶把他們送到門口,手裡拿著兩把傘:「雪還沒停,拿著傘,路上小心。」
下樓時,林夏忽然看見樓道口貼了張通知,是社羣招募誌願者的啟事,要組織老人成立手工編織小組。她心裡一動,回頭對王大爺說:「大爺,張奶奶織毛衣可好看了,咱們要不要幫她報名這個小組?」
王大爺笑著點頭:「好啊!這樣她就有伴兒了,我也能常來給他們送豆腐腦。」
兩人撐著傘走在雪地裡,腳下的積雪發出「咯吱咯吱」的聲響。林夏看著漫天飛雪,忽然覺得,長春的冬天其實一點也不冷。那些看似平凡的相遇,那些不期而遇的溫暖,就像這雪地裡的腳印,雖然會被新雪覆蓋,卻真實地印在每個人的心裡。
公交又來了,林夏和王大爺揮手告彆。車窗外,福祉街的路燈亮了起來,雪光映著路燈,像撒了一地的星星。她摸了摸懷裡的毛衣,又看了看手裡的誌願者啟事,忽然覺得,自己選擇的這條路,雖然平凡,卻充滿了意義。
也許社會工作者就像這雪地裡的路燈,不能照亮整個世界,卻能在某個角落,為需要的人撐起一片溫暖的天地。而那些被溫暖過的人,又會把這份溫暖傳遞下去,就像這漫天飛雪,一片接著一片,最終覆蓋整個冬天,孕育出春天的希望。